1981―南四湖区域大风天气特征分析

时间:2022-09-22 10:44:43

1981―南四湖区域大风天气特征分析

摘要 选取南四湖周围1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和62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近2007―2014年的逐日风资料,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2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大风日数、风向、风速等气候变化特征,将2007―2014年国家级自动气象站与湖东、湖西区域自动气象站大风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近34年,南四湖区域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4.4 d,且呈极显著减少的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1.8 d,减少趋势表现为剧烈和平缓2个阶段;湖区大风主导风向为偏北向,其中频率最高为北西北,最小为东南。四季中,大风天气以春季最多;一年12个月均有可能出现大风天气,大风主要出现在3―7月,以3月最多,9月最少,3月最多风向频率为北西北。南四湖区域大风天气受地形影响非常显著,湖区东部较西部更容易发生大风天气,大风天气的小范围、局地性越来越显著。

关键词 大风日数;气候特征;南四湖;1981―2014年

中图分类号 P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223-02

在世界上,中国的自然灾害从种类、频次和损失3个方面都极为突出[1],而在所有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中,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占71%左右,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挑战[2-3]。

在中国北方,大风是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的危害性强、发生率频繁;长期以来,大风也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4]。大风曾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对湖区的危害也较为显著,使湖区运输业、渔业、旅游和养殖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5-7]。南四湖因其特殊的地形,大风天气容易发生,危害程度大,人们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8-10]。南四湖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泊、山东第一大湖、京杭大运河的必经之道、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通道。因此,深入研究南四湖区域大风天气特征、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和时效、完善预警信息系统,对加快南四湖旅游业、渔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保障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南四湖区域1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鱼台、梁山、汶上、济宁、兖州、金乡、曲阜、邹城、泗水、嘉祥、微山、滕州、薛城、枣庄、峄城和沛县)1981―2014年,以及沿湖62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2007―2014年逐日10 min最大风速风向、极大风速风向资料。为与《地面气象观测规范》[11]中的规定保持一致,日界统一定为20:00至次日20:00(北京时间,下同),大风日为瞬间风速达到或超过17 m/s(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记为大风;若某日中有大风出现,一般称该日为大风日;一日中有多次大风记为一个大风日。对于区域来说,大风日数的统计方法为区域中某个站出现,就视为区域出现,分别统计南四湖周边近34年来1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和近8年来62个区域自动站的年平均大风日数。

1.2 研究方法

分析南四湖区域内大风气候特征。从时间分布上分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12]统计近34年南四湖区域大风日数随时间变化趋势,分年、年际、季和月进行统计,对大风风速、风向进行分析,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M-K检验)对年大风日数突变情况进行检验,对气候倾向率进行显著性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α,若|r|>rα,表明变化趋势是显著的,否则变化趋势不显著。按上年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划分四季。从空间分布上分析:对选取的1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大风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对同时间序列的1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与62个区域气象观测站大风记录进行比较分析,挑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气象观测站进行分区,统计湖东、湖西大风气候特征,找出南四湖区域不同地理位置大风分布特征及原因。以上分析均包括大风日数、风速和风向,计算风向频率,绘制风玫瑰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风年变化特征

由图1可知,近34年来南四湖区域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4.4 d,并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1.8 d,信度超过了α=0.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减少趋势极显著。从曲线变化上看,峰值出现在1981年,为55 d,最低值出现在2003年和2013年,均为9 d;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大风日数曲线振荡剧烈,90年代至今曲线变化趋势较为平缓,2005年、2010年有2年小辐上升的波动,说明南四湖区域年大风日数减少趋势分为2个显著特点,即减少剧烈期和平缓期。

分析大风风向特征(图2),南四湖区域大风风向16个方位均有出现,主导风向为偏北,其中频率最高为北西北,占22%,频率最小为东南,占1%。对近34年大风日数变化进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根据图中UF曲线变化可知,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南四湖区域年大风日数出现明显减少趋势。1989年至今,这种减少趋势都超过了显著性水平α=0.05,90年代以来,这种减少趋势超过了α=0.00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南四湖区域大风日数的减少趋势十分显著。

从空间分布上看,年平均大风日数最多出现在济宁国家气象观测站,为246 d(表1),占南四湖区域总大风日数的11.1%,其次为枣庄站为214 d,占9.7%,年大风日数最少出现在沛县,为35 d,占1.6%,各站大风日数年平均值都在1 d以上,最多为7.2 d,说明南四湖区域每年均有站次出现大风的可能;最大风速年极值为27.5 m/s,风向为南风(鱼台李阁区域气象观测站记录),出现在2006年4月28日;极大风速年极值为32.7 m/s、风向为北西北(微山国家气象观测站记录),出现在2007年7月11日;以南四湖为中心,在湖西、湖东取同等数量、纬度和与湖面距离基本一致的站点统计其大风特征,近34年湖西(金乡、鱼台、沛县)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66 d,占南四湖区域年平均大风日数的12%,湖东(滕州、微山、峄城)年平均大风日数为481 d,占南四湖区域年平均大风日数的22%,说明湖区东部年平均大风日数多于湖区西部。究其原因,南四湖区域西北―东南走向的狭管地形作用、湖区东部海拔较高,地势的阻挡则是湖东大风多于湖西的主要原因。湖西地区大风主导风向为北西北、北、北东北,频率分别为25%、19%、22%,湖东地区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北西北,频率分别为14%、28%。

比较2007―2014年南四湖区域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大风日数,国家级自动气象站为76 d,占大风日数的50.6%;区域自动气象站出现74 d,占49.3%,其中,有44 d区域自动气象站出现大风记录而国家级自动气象站未出现,有30 d区域自动气象站和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在同一天均出现大风天气记录,说明大风天气的小范围、局地性越来越显著,因此加密站点观测大风天气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更好地监测和预报小尺度、局地性大风天气系统的出现,可大大减少漏报率。

2.2 大风季节变化和月变化特征

统计近34年南四湖区域风资料,大风主要出现在3―7月,占全年大风天气的65.1%。四季中,春季最多,占大风总天数的40.7%,大风天气在一年12个月中均有可能出现(图3),其中3月最多,为127 d,占大风总天数的15.3%;9月大风天气出现最少,为20 d,占大风总天数的2.4%。分析风向特征(图4),四季中大风主要以偏北方向为主,偏南大风在夏季相对较多。3月以北西北向最多,频率为25%。

3 结论与讨论

(1)1981―2014年近34年,南四湖区域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4.4 d,年平均大风日数变化呈极显著减少的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1.8 d,减少趋势表现为剧烈和平缓2个阶段,减少过程没有发生突变现象;湖区大风风向16个方位均有可能出现,主导风向为偏北,其中频率最高为北西北向,占22%,频率最小为东南,占1%。春季大风天气最多,一年12个月中均有可能出现大风天气,大风主要出现在3―7月,占全年大风天气的65.1%;以3月最多,9月最少,3月最多,风向频率为北西北。

(2)从空间分布上看,济宁站国家级气象站年平均大风日数最多(246 d),占南四湖区域年平均大风日数的11.1%,年平均大风日数最少出现在江苏沛县(35 d),占1.6%,南四湖区域每年均有站次出现大风的可能。南四湖区域大风受地形影响非常显著,湖区东部较西部更容易发生大风天气,湖东大风以偏西北方向为主,湖西大风以偏北方向为主。

(3)南四湖区域大风天气的小范围、局地性越来越显著,因此加密站点观测大风天气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更好地监测和预报小尺度、局地性大风天气系统的出现,大大减少漏报率。

4 参考文献

[1] 辛吉武,邢旭煌,翁小芳,等.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布特征及其防御措施[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92(4):199-202.

[2] 黄荣辉,张庆云,阮水根,等.我国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与科学防灾减灾对策[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3-22.

[3] 辛吉武,许向春.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灾害学,2007,22(3):85-89.

[4] 周翠芳,张广平.宁夏北部地区一次大风天气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14):6520-6523.

[5] 张祖陆,梁春玲,管延波.南四湖湖泊湿地生态健康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1):180-184.

[6] 鲁孟胜,孔凡顺,庄学厚.山东西南部南四湖流域环境地质综合调查[J].中国地质,2003,30(4):424-427.

[7] 宫德文,潘成英,刘传仁,等.南四湖气候初探[J].山东气象,1987,28(4):43-45.

[8] 李永果,李莉,朱桂林.近20年山东省南四湖大风气候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15087-15088.

[9] 刘威,王瑜.南四湖大风天气的形势特点及其预报[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2):281-285.

[10] 马进山,宋东,邱继玲.南四湖湖面大风预警系统的应用[J].气象科技,2011,39(1):118-122.

[1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21-27.

[12]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37-64.

上一篇:28例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 下一篇:小鸟,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