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例肺结核伴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时间:2022-09-22 10:41:13

122例肺结核伴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伴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方法 对122例2002―2009年肺结核伴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采取多种护理措施及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定期向病人及家属发放征求意见表,了解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此类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达81.2%,戒烟率达95%以上,病人满意率达98.5%。结论 在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加强护理及实施健康教育,可取得明显效果。

【关键词】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肺心病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42-02

慢性肺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重症肺结核的后期主要并发症。近几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疾病长期反复发作,导致了病理生理的改变,致使支气管管腔痉挛狭窄,导致通气和弥撒功能障碍,产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继发肺动脉高压引起心力衰竭。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尤其是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时,死亡率较高。在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加强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122例患者为2002―2009年的住院肺结核患者,均符合1997年制定的全国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82例,女40例。年龄55―82岁,平均63.3岁。病程5―28年,平均12.6年。经血气分析证实有呼吸功能衰竭97例。

1.2病因及合并症初治肺结核36例,复治86例。其中,单纯肺结核73例,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19例、慢性支气管炎26例、支气管哮喘4例。同时合并高血压15例,糖果尿病2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5例。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13例(10.7%)。

2 治疗转归 82例患者经综合治疗2―4周后,发热.、咳嗽、胸闷、气急等症状明显慢改善,血气分析提示呼吸功能衰竭得到纠正,13例患者中途放弃,自动出院,27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3 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指导

3.1 退热 约半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多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所致,多数患者发热持续2-3小时后可自行消退。由于多为年老体弱的患者,应慎用退热药,体温在38.5℃以下者,可暂不考虑药物退热,嘱患者多饮水,并给予物理降温,每30分种测量一次体温,体温超过38.5℃,经上述降温措施30分种后体温不降反升者,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药物降温。

3.2 排痰(1)协助患者排痰,改善通气。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时有起于“炎”,死于“痰”之说,患者痰液不及时排出,不仅引起通气功能障碍,加重组织缺氧,且局部更有利于细菌繁殖,从而加重病情。患者排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对意识清楚者,多鼓励其自行咳嗽排痰,指导别病人如何有效咳嗽和做腹式呼吸,并协助翻身、拍背及引流以利排痰。在不影响心功能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并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以利痰液排出。对意识不清、咳嗽无力患者,要及时吸痰,并注意吸痰质量,使每次操作均为有效。(2)认真观察痰液变化 注意观察痰液性状、颜色、数量、有无异味等,对判断病情演变趋势极为重要。要求护士亲身去看,准确估算。(3)协助患者做好送检痰标本的取样,取患者清早第一口痰,取痰前,嘱患者清洁口腔,适度运动,深吸气,咯出深部痰液,并及时送检。对痰抗酸杆菌检查阳性的患者进行隔离收治,并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治被感染。(4)对患者的痰液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患者在咳痰时最好用餐巾纸捂住口鼻,将痰液包住后进行焚烧,以防结核菌随空气进行传播。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患者居住的房间每天紫外线消毒不少于60分钟。

3.3 吸氧 此类病人均有较严重的缺氧,讲明慢性低氧血症可引起病人运动受限、体重减轻、精神异常等,氧疗必不可少。但宜低流量吸氧,要求氧流量控制在1―2L/min,即吸入氧浓度保持在25―29%。并重点向家属讲明情况,防止家属自行调高氧流量。注意定时给予加温、湿化氧疗,以避免引起患者口鼻干燥。有条件的可指导患者进行家庭氧疗。

3.4 病情观察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护士对各种监护仪要熟练操作,并理解其含义,做到每15―20min巡视一次,并严密观察其它脏器功能变化。注意观察患者尿量,尿颜色,尤其应注意大便颜色,因为消化道出血往往是肺心病患者的致死并发症。观察身体下垂部位有无水肿情况,熟悉肺性脑病的早期表现,如有异常神经精神改变及时报告值班医生。注意定期了解患难者肝肾功能情况,是否出现电解质紊乱。

3.5 此类患者多采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及有利于痰液的排出。要求患者减少活动,鼓励患难者在床上解大小便。肺心病患者易出现睡眠颠倒,夜间往往难以入睡,要从解除患者思想负担、减轻痛苦、营造良好环境来保证休息,禁用或慎用各种镇静催眠剂。

3.6 饮食 饮食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时避免剧烈咳嗽,防止食物进坠气道。尽早劝阻患者戒除吸烟等不良嗜好,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主要原因,戒烟后,其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将接近于不吸烟者的情况。

3.7 心理指导 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及对患者或者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肺结核合并肺病心病患者大多经历过漫长病程,经历过反复多次发作,对治疗多表现为丧失信心,产生恐惧感,疑虑重重,烦恼,有的因治疗经费问题产生不配合治疗心理,因此,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用药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个人资料制定系统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要求护士密切观察患者情感的细微变化,满足患者需要,做好解释工作,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态度。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健康教育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的健康宣教,重点是疾病常识教育,包括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使病人对结核病及肺心病有个大概的了解。告知病人自己也要学会观察体会抗结核药物毒副反应,以便于及时发现,及时反映,早做处理。

3.8 创立温馨病房 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温馨的起居服务,温馨的心理护理,温馨的睡眠环境,温馨的个性化服务。以人为本做到五个“到位”(关心病人到位,了解病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和病情变化到位,护理措施到位,病人的基础护理到位,与病人沟通、咨询和护理指导到位);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及时耐心地对患者进行住院指导,完善各种护理记录单,全面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评估。

3.9 健康教育评估 采取与病人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的完成情况及效果,利用晨会由责任护士和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介绍病人基本情况,以及进一步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内容等。医院健康教育办公室定期向病人及家属发放征求意见表,了解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经过调查,此类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达81.2%,戒烟率达95%以上,病人满意率达98.5%。

我们始终将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甚至延伸到出院后。通过采取良好的护理措施及实施健康教育,在肺结核合并肺病心病伴呼吸功能衰竭时的治疗中,起到了药物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82-390

[2]包凤燕.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健康教育.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J],2008,198:45-46

上一篇: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腹胀的预防及护理 下一篇:34例重症胰腺炎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