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学常规管理“点”开发的策略

时间:2022-09-22 10:09:57

浅论教学常规管理“点”开发的策略

科研视窗·教育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而教学常规管理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是教师的教学进入常态,学生的学习渐入佳境的基石。教学常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起着基础保障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就内容而言,各个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大同小异,与整个教学过程密切相关,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备课、批改、辅导、考核、课堂教学等。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内容的确定性,加上管理方式缺乏创新,管理重点不突出,管理缺乏活力,管理工作陷入了窘境,难有突破。笔者在管理中尝试了“点面结合”的做法,即在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全程管理,但为了寻求工作的突破,又不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每学期有的放矢地选取重点项目进行突破,将选择的“点”做深,做细,做出成效。“点面结合”的常规管理方法既注重广度的拓展,又注重深度的挖掘,使教学常规管理显得深刻而全面,丰满而充实。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我谈一谈管理“点”开发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点”开发的思路——从新、老问题中寻求真问题

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面临诸多问题,教学常规管理亦如此。这些问题中有些是随时展、教学技术的革新而产生的,比如电子备课、网络教研、学业评价,等等。除此之外,大多是一些老问题,如“减负”的问题,虽历经数年,从教育部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但屡抓屡犯。不管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都不是教学常规管理“点” 开发的主要依据,真正的依据应该是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真问题。真问题存在于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中,是深入实践后的发现与思考,是针对本校的问题。洞悉了真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而解决了真问题,才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益。所以,无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如果不是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不适合作为“点”加以开发。

二、“点”开发的策略——从真问题中找到切入点

1.寻找弱点

所谓“弱点”, 词典中的解释是“不健全的地方、力量薄弱的地方”。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它体现为管理的薄弱环节,或者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相对明显的因素。陶行知在《从五周年看五十周年》一文中说:“弱点是最重的担子,肃清弱点才走得动,否则会使我们半途而废。”抓住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弱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往往能补长“木桶”的那块“短板”,从而提高团队管理的效益。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管理阶段,对弱点的认定往往也是不同的。如笔者所在的“分散型农村大规模小学”,有十多个校区,管理基础不一,我们在教学常规管理中选取了相对薄弱的校区,进行蹲点调研,发现问题,改进该校区的管理,从而提高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如果从常规管理内容来区分,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对学业评价的管理和研究就是一个普遍的弱点,值得每所学校加以研究和突破。

2.抓住要点

所谓“要点”,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并能影响全局或结果的节点。要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是最不容忽视的。要点的发掘,需要管理者具有较强的发现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准确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

一些地方的教学常规管理,存在偏重课前备课,课后进行质量分析的倾向,忽略了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课堂教学管理。备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把手段当做目的来抓,硬性规定教案必须写多少页,统一内容,统一格式,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写教案上,而课堂实施这一影响教学质量的真正要点却被忽略了,使备课与教学背道而驰。教学管理包括对教的管理和对学的管理。但事实上,一些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学的管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培养,将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过多地加在教师的身上,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体罚和课业负担过重等情况的发生。

3.突破难点

所谓“难点”, 往往指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是管理中不能轻易突破的,但又是相对关键的因素。难点兼具共性和个性,有时整个教学管理中的难点,也是一所学校的难点;有时在别的学校不是难点,在自己的学校却成了难点。面对难点,我们往往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但只要不泄气,能创新,肯坚持,就能突破难点,振奋人心,使管理工作出现“柳暗花明”的大好局面。

有些难点,由于受环境、制度、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不以学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在短时间内,它们只能改进,难以彻底突破。如落实“减负”的工作,就是一个共性的难点。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学校只能在教学技术的层面做些改进,想要一蹴而就地彻底解决是不现实的。有些难点,受校外干扰少,主要是学校的内部问题,被突破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问题得到解决时,往往又会成为学校的一个工作亮点。如现阶段的备课问题,自新课程实施以来,集体备课已演变为分工备课。如何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是每所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所面临的共同难点。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学校,已经形成经验,成了推动教师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法宝,难点得到突破反而成了亮点。

4.发扬优点

这里的“优点”,指的是学校在课程建设、办学特色、师生素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于一定区域内的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只要愿意挖掘,哪怕是一所薄弱学校,在教学的相关方面也存在着相对优势,抓住了这种相对优势,深入发展,就可以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并逐步形成学校的绝对优势或特色。

笔者所在的学校,拥有分散型的校区将近10个,每个校区都有弱点,但也有明显的优势。本部在校本教研方面是省级先进单位,其中的一个校区的儿童画名扬四海,在北京、日本都办过画展,这两个校区的优势明显,需要管理者继承与发扬。有些校区的特色没有这样鲜明,但不乏特点鲜明的老师:有的在声乐方面有一定的造诣,有的书法小有名气,有的在写作上有一技之长,有的是普通话的省级测试员……结合老师的特长,在校区的教学常规管理中开展师生学习研究活动,既肯定了老师,又发展了学校特色,使学生得到熏陶。就教学管理的内容而言,有的校区在后进生的辅导、作业的管理上很有特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学校继续发扬。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不怕旧,就怕朝三暮四,不能坚持。任何一项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只要坚持做一两年,就会小有收获;坚持做三四年,就会成为地区的优势。

5.围绕热点

教育热点是比较受人们关注或者欢迎的有关学校教育的新闻或信息。这几年,教育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行业,广受国人关注。大到高考问题、择校问题、减负问题,小到入学问题、营养午餐问题、学籍管理问题,可以说,宏观、中观、微观层面都存在着教育教学的热点。教学常规管理“点”的开发不能无视这些教学热点。

目前,“减负”问题是一个热点。如何因地制宜地做好“减负增效”这道加减混合运算,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每所学校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围绕“减负增效”,学校有许多“点”可以开发和设计,如作业管理的研究、学业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课程管理的推进等,既是热点,也是难点,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拓展空间。

综上所述,教学常规管理对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规范师生教与学的基本要求是非常必要的。但说到底,它仅是一种维持性的管理,尽管规范、有序,但难免沉闷,缺乏活力。而“点面结合”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就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的应对策略。如果我们的管理者能俯下身子,审视本校实际,在注重教学常规管理完整性的同时,坚持寻找弱点,抓住要点,突破难点,做强优点,解决热点,必将给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带来生机与活力,真正做到常管常新,从而有力地改进学校的教学管理。

(责编 莫彩凤)

上一篇:且歌且行的书香情缘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