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贴入微好文章

时间:2022-09-22 09:59:01

体贴入微好文章

谈谈细节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细节是为塑造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形象越鲜明。

细节从观察体验中来。立足你的生活,挑选你最难忘的一幕,讲述你的故事,就不会写出诸如“春夏秋冬,梅兰竹菊”麻将花般的文章,也不会满口“史密斯、爱丽丝”这样《读者》似的伪洋腔或是“小强是个山里的孩子”那般土调“故事”,而会表达出真实的“我思我想”。

“一样的天一样的脸。一样的路一样的鞋。”作者体会的角度和深度决定了作品的风格万千、高下悬殊。我们要写好细节,必须够“体贴”,找到当时、当地、当事人的感觉。王实甫写出“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时,竟然伤心晕厥;福楼拜说写到爱玛吞下了砒霜的时候,自己嘴里竟全是砒霜的苦味。

因为缺少观察和思考,有些同学写人叙事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儿子女儿“共用一张嘴”,说话腔调完全一样,让人感觉他们在“异口同声”。这里我建议大家多读读《药》《荷花淀》《欧也妮・葛朗台》等经典名篇,无论是细读深思还是借鉴模仿,都会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细节源出生活,生活需要观察,而观察能力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提高的。细节描写佳例在经典名作中俯拾皆是,即便是同学的随笔,触及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作品都可拿来借鉴。请看候明月同学的随笔《明月之汤》片段:

妈妈做的汤颜色亮丽,口味纯正。一丝丝蛋花中点缀着鲜红的西红柿,周围是金黄色的油儿滋润着,最后再撒上一点碧绿的葱花。妈妈的汤喝起来口味十足,尤其在刚烧上来之后。呷一口,有蛋的滑溜、西红柿的酸甜,更有一种喝了让人喉咙畅快的说不出的感觉。

外婆做的汤,颜色质朴,口味偏甜。就像是先烧一锅白开水,放几勺糖,变成了糖开水;再加一勺油,变成了有几滴油花的糖开水;再加上一个蛋,一个西红柿,就成功了。就如同身着黄、红衣服的人在水中游泳,而身边溅起金灿灿的小水珠。喝一口,是甜的;吃一口,是酸的。  一样的西红柿、一样的鸡蛋可以由不同的人做出截然不同的汤,这不奇怪,奇怪的是不一样的我们每天面对如此多彩的生活而毫无反应。一个西红柿、一个鸡蛋这么简单,可是侯明月同学怎么做得如此美妙呢?美味佳肴的标志是色香味俱全,美文也一样。好看又营养。

用心体察,连阳光也是有颜色有香味的。天下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看似平常的五官简单的组合和语调里蕴藏着无限的内容。或哭、或笑,或愤懑、或平静,或淡漠、或热情,也许仅仅一瞬的展现,却藏着独一无二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最后给大家三条写好细节描写的建议:

一、细节要从写“我”开始,编造的故事是难以写出真实细节的。

二、要精心设置一两处细节。一杯清茶兑上三杯白水,不是细节,而是嗦,好文章一定有剪裁。

三、要学会修炼“真”气。所谓细节方面的技巧缺失,说到底源于内容的单薄和失真。得之于心,方可应之于手。

面批作文

你要好好的

向方朦

晚自习下课后,收拾东西,下楼,推车。学校里已经没有几个人,我故意留到最后走,想一个人静一静。

父母的不理解、老师的误会、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一时间。心里被这些烦恼充满了,堵得喘不过气来。

出校门,迎面来了一个人,应该是某位送学生下晚自习的老师吧。我习惯性地说了一句“老师再见”,老师似乎略有惊讶:“哎,你好!”――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就在我经过他的时候,他突然很亲切地说:“要好好的呀!”这样一句熟悉的话让还沉浸在烦恼之中的我产生了幻觉,仿佛那一刻,我不是他的学生,而是他的孩子。我心头一颤,忙回头想看清楚他是谁。昏黄的路灯下,他只留给我一个柔和而亲切的背影。[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这就是细节。]

也许他只是看天色太晚。我一个女孩子又没有人结伴回家,有点担心,就表示了一下关心。但正是这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让我感动得想流泪。[故意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记得读幼儿园、小学时,学校离我家不远,我都是自己去学校。每天出门前,妈妈都会叮嘱一声:“要好好的呀!”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只当是“再见”之类的告别语,并无多少感觉。

到了这儿来上学,妈妈不在身边了,外婆在这里照顾我。由于我骑车技术较差,刚开学那一阵。我三天两头出状况。外婆很放心不下,每天早上出门前也总叮咛一句:“路上小心,要好好的啊!”现在我自以为技术过硬了,就没把这句话放在心上,有时甚至觉得烦。但外婆每天都不忘说这句话。

其实,家里最唠叨的人是爸爸。他有事没事都会打电话给我。有时实在没话讲,关心两句后竟然问我有没有事要跟他讲。每次我都绞尽脑汁找话题,痛苦得很,以至后来听到电话响就想躲起来。但是。我忘不了的是每次爸爸打电话给我最后一句都是:“在那边要好好的啊!”听到最后我都没感觉了,就三个字:真麻烦!

也许我就是这样,习惯了别人的关心,忘记了感动,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

也是到现在。我才明白,一句“要好好的啊”实在包含了太多。

上一篇:对簿公堂 第1期 下一篇:写作沙龙·第五讲 万事开“头”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