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飞的头雁

时间:2022-09-22 09:56:43

在承德这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塞上名城,有一所没有围墙的成人教育学校――承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这朵农村成人教育园中的奇葩,自1981年创建以来,在走过30年的风雨历程,特别是近几年的改革创新之后,更加生机勃勃,蜚声承德,闻名塞北,人们骄傲地把这所学校称为塞北名城的“小黄埔”。学校几十年的发展史,无可置疑地写下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张学东。

一穷二白,成功创出办学之路

成功的花,人们往往只羡慕她绽放时的明艳。承德市农广校今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谁能想到在她的发展过程中,凝聚着张学东和学校同仁的多少智慧,多少心血。建校之初,农广校与农业局的农业推广站合署办公,学校只有张学东一个人,一台收音机,一台单放机。为了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张学东背着收音机和单放机到各县乡播放。当时许多人对农广校不了解,经常有人问:“你们农广校是干什么的,不就是培养农村广播员的吗?”在这种情况下,张学东不灰心、不气馁,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开展农业基础理论及实用技术培训上。他要让老百姓真正了解农广校是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学校。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多年努力,中专层次先后开设了农村急需的种植、养殖、经济管理和农业工程等四大门类15个专业,累计招收中专学员17230人,培养“绿证”学员18000人,培训实用技术26.8万人次,普训农村干部群众78万人次,由此壮大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使全市农业技术人员的数量猛增4.5倍,每万亩耕地拥有的技术力量由2人增加到8人。

“创业艰难百战多”,中专办学虽初具规模,但承德市高层次人才还比较缺乏,根据承德市干部队伍知识结构的需要,1993年,张学东借全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头脑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走出去与高校联合举办函授班,从此,张学东踏上了艰难的办学之路。这年冬天,外面刮着刺骨的寒风,患严重肾结石刚刚康复的张学东,不顾家人的劝阻,多次带着校领导班子进京,到中国农大洽谈联合办学事宜,当时中国农大的领导对经济欠发达的承德办高等成人教育缺乏信心,但张学东和同事并不气馁。一大早,他们饭都顾不得吃就到农大领导办公室求见,有时中午只吃一个煎饼果子,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农大的领导终于被承德人的办学精神所感动,表态“我们将全力支持承德的发展”。

张学东倡导的与高校联合办学的思路,也得到了承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由此,承德市农广校成为市政府与中国农大科技教育合作的联络单位,张学东毅然担负起市领导交予的市校科技合作联络员的重任。他受市政府委派,来往于市、校之间,沟通联络、牵线搭桥,先后促成1994年市政府与中国农大签订《科研、教学、开发合作协议书》、1997年签订《举办研究生层次教育协议书》,进而又与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从此拉开了市校合作、开展多层次人才培养的篇章,先后培养大专以上学历生28074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761名。2005年又与中国农大、北京林大、电子科技大、河北农大合作举办农村与区域发展、网络工程专业硕士班。在上述办学层次毕业学员中,有500余名学员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2000余名学员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成为经济社会管理的栋梁;有近百名学员晋升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成为农业科技专家。

2003年以来,为了适应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和就近就地转移的需要,张学东又大胆探索并实践了开展职业中专和中等技工班教育的新路子。十年来,累计培养全日制中等技能人才6000多名,并安置在京津青岛等都市稳定就业,实现了“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社会效益;2009年开始,主持开展涉农专业农民中专教育,培养新农村建设改革发展和科技致富“双带头人”3500名;主持承担阳光工程培训,累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75万名,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提升以及富余劳动力转移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2009年和2011年分别被中央农广校领导小组和市政府授予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成为农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开拓者。

甘当绿叶,倾心助推市校科技合作

在成功开展合作办学的同时,张学东并未裹足不前,而是以敏锐的视觉和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发现和利用农业高校的智力成果资源,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嫁接到本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大发展和提质升级之中。在他的努力下,先后促成了滦平生态有机猪基地建设、丰宁有机奶产业提质升级、滦平普润生物兽药开发、尚亚葡萄酒庄及品鉴中心、中国农大宽城板栗深加工研发中心、坝上生态经济区域发展规划等科技合作项目,有效助推了承德市农业主导产业向现代农业方向转化进程。

张学东始终把开展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服务承德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几年来,张学东先后从中国农大、河北农大、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单位合作引进新技术、新成果20多项,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亿多元,其中,2003年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与北京仲元公司合作研发的植物氨基酸矿质肥和液态肥施肥模式,在承德市蔬菜、果树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绿色蔬菜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该项目2007年获承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从河北农大中国枣研究中心引进的酸枣改接大枣技术已在承德市示范推广,嫁接优质鲜食大枣60多万株。过去的酸枣坡,如今已变成农民的致富坡、花果山,成为沟域经济发展的典型范例。由其主持的“河北月光大枣筛选与推广”项目获承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主持从河北农大园艺学院引进并示范推广的曾获教育部技术进步二等奖、代表国际先进技术和栽培水平的“三优一化”苹果栽培技术体系已成为承德市苹果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亲自主持的《“三优一化”苹果生产技术引进与应用》、《规模化连作菜地健康生态施肥技术及应用》两个项目于2012年1月获得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证书;主持编制的《三优一化苹果栽培技术》和《河北月光鲜食枣栽培技术》两个地方标准已由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布实施。

忘我工作,无名学校闯出一片天地

尽管肾结石病多次发作,但张学东一直靠药物维持,带病坚持工作。因为工作忙,他很少休节假日,更很少照顾家里。每天他都在为农广校的事业奔波忙碌,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全部智慧。在张学东的带领下,一大批科研项目在承德市扎根,市、县农广校先后落实科技项目186个,示范项目342个,推广项目492个,引进新品种154个,其中部级5个,省级24个,实验、示范、推广面积达149.5万亩。项目的实施,培训了大批的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形成了人员素质与项目开发应用的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教学、科研、推广相结合的路子。

30年风雨,30年耕耘,30年沧桑。众雁奋飞头雁领,在张学东带领下,农广校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爱校如家,人人讲工作,人人讲奉献。经过30多年的不断创新求索、团结奋进,农广校实现了办学层次、办学专业、招生数量的“三级跳”,由原来的房无一间、地无一垅,一举发展成为拥有8所县级分校、几万平方米的固定校舍、125名专职辅导教师、189名专兼职教学管理人员、万名在校生,具有赫赫声名的学校,多次受到农业部、省农业厅、中央农广校、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和奖励。成功探索出一条“以梯次人才培养为宗旨,以学用结合为手段,以科教兴市为目的”的贫困山区的成人教育之路。

去年12月,张学东被任命为承德市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新任校长已接过“领头雁”的接力棒,继续带领着学校全体员工,满怀信心地在承德这片绿色的田野上播种希望,开拓承德市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美好的明天。

河北省承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朴玉春 赵静杰 李 群

上一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创新之举 下一篇:家族酒缘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