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独家:三网融合 吵什么?

时间:2022-09-22 08:14:38

4月2日,《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第一稿正式提交,因分歧太大,被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协调小组打回重写。

4月26日,经协调修改的《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第二稿再次提交,但该方案仍未获得批准。按照国务院的时间表,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必须在5月底之前正式完成。

据悉,工信部、广电总局两部委已开始制定试点方案的第三稿,预计最快在5月20日之前提交。

多次的返工、不断的波折背后,是有关部门纠结的利益,以及不断升级的冲突。“试点方案千呼万唤未出来,相关各方的利益博弈更趋白热化。”谈及三网融合,一些业内人士感慨颇多。

“也难怪,分歧太大,争执在所难免。”业内人士指出,仅仅今年元月正式出台的“总体方案”,就曾传奇般地经历了10次以上的易稿,而从“总体方案”到“试点方案”,广电系统和电信系统都从各自利益出发,各写各的。三网怎么融合要“争”明白,并不容易。

那么,三网融合利益各方争吵的焦点在哪呢?

IDC的控制权是三网融合争夺的首要焦点,这既是广电部门的短板,也是电信部门所要坚守的。

IDC控制权 广电遭电信网间暗算

三网融合争夺的首要焦点,其实不在试点城市、不在双向进入的业务划分,而是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即IDC的控制权。

IDC,是以电信级机房设备向用户提供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数据存放和相关服务。经营IDC业务的公司中,主机托管和整机租赁、虚拟主机等业务是主要支柱业务,此外,还衍生出一些增值业务。

“IDC在谁手里,互联网内容就在谁手里。”一位IDC从业者向《计算机世界》记者解释说,因为互联网的数据都需要存放在IDC的服务器上,因而谁掌握了IDC,谁就占有了网间结算的优势。

而这,恰恰是广电部门的短板,也是电信部门所要坚守的。

电信死守IDC

众所周知,中国电信在南方21省、中国联通在北方10省的宽带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因为绝大部分互联网资源―主要是IDC核心节点,都存在于新电信和新联通的网络中。从有关资料看,基本上中国所有主要的ICP主机都位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IDC机房; 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国内顶级DNS解析服务器也都由中国电信或者中国网通提供。换句话说,广大的互联网用户要获取国内的互联网内容服务,就必须访问中国电信或者中国网通的IDC。

而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除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作为基础网络运营商互不结算外,其他网络运营商都必须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缴纳网间结算费用,连中国移动也不能幸免。即中国移动的宽带用户无论访问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网内内容资源,还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用户访问中国移动的网内内容资源,中国移动都需按照流量向新电信和新联通交纳巨额网间结算费用。马上要做互联网业务的广电系运营商,更无法回避这一问题。

“即便广电不在乎网间结算费用,也难免遭遇数据掉包率人为增大的暗算,而导致用户体验下降,沦入‘双输’的尴尬境地。”一位IDC从业者坦言。

让各家运营商拥有自己的IDC数据中心,承载大量的内容资源,将用户的上网行为紧紧锁定在自己“网内”,无疑是破除宽带网间结算瓶颈的“正道”。然而,广电的这一夙愿并不一定能实现。

据知情人士透露,从“试点方案”的起草过程看,广电在“双向进入”条款需要明确向广电企业开放的业务上,可谓狮子大开口,一口气要了“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以及“国内IP电话业务”。其原则是,“按照‘总体方案’,都应开放”。而且,“申请这些业务可不受试点地域限制”。在分析人士看来,广电的意图很明显,不仅能做的固网互联网业务都要做,而且还要通过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做自己的IDC。事实上,今年早些时候,江苏有线省网就宣布建设全国广电行业的第一个IDC,其依托于江苏省网于去年建设完成的省域IP宽带网。

但是,电信系也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条件。电信系提出,在增值电信业务上,因特网虚拟专用网、国内多方通信服务和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暂不纳入试点范围;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接入互联网,要租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城域和骨干网设施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 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要利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因特网骨干网和国际出入口等公用因特网网络资源提供的互联网增值业务。而且其原则是,“符合条件的广电企业可以开展相应业务”。

实际上,电信系是要堵死广电系自做IDC的路。

差距无限拉大

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了广电系运营商的面前,进入互联网业务圈,自己的内容放哪?服务器放哪?对于从未大规模深入涉足电信业务的广电系来说,IDC环节是缺失的。而被广电人寄予厚望的、目前看来惟一有能力建成大规模IDC的江苏省网工程,也才刚刚启动,且各地广电系运营商的所有的IDC,今后都由其一家承担也不现实。由此,借试点之机迅速扶植广电系运营商IDC是当务之急。

据透露,虽然试点方案经过修订,双方的语气趋于缓和,但在新的“试点方案”中与广电发展IDC有关的业务,电信依然坚守“试点暂不做”的态度,不松口。电信系的态度耐人寻味,有分析人士指出,电信系运营商有意不让广电系运营商在试点阶段发展全国范围的业务、做全国范围的IDC,是采取拖的战术,让IDC差距无限拉大。

还有电信专家指出,即便IDC放开,广电系运营商在其中也难寻立锥之地。

据了解,中国IDC互联互通的问题早在2000年“大中国电信”南北拆分为旧电信、旧网通的时候就已扎根,经历多次电信重组,也没有改变中国IDC不互通的现状。其实,IDC互联互通以前主要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矛盾。“双方势均力敌,设壁垒主要是保护‘地盘’,不存在过多的技术问题。”专家解释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骨干网之间出口过小,双方都在骨干网上卡对方的流量,怕失去客户,又怕对方过多利用自己的网络资源。

常年的垄断和激烈的竞争,即便是财大气粗的中国移动也倍感压力,重组后为实现全业务,新移动也不得不下血本建设IDC,以追赶差距。更有传闻称,为了制衡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一家独大,有关部门打算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IDC上的优势。“现在已经很乱了,广电系再掺和进来,IDC市场就更乱了。”某广电从业者表示担心。

尽管广电系如愿以偿获得了提供宽带接入服务的许可,原来已经激烈的宽带接入市场竞争已进一步白热化。但是,广电依旧未能占据上风。

宽带建设 广电疲于消耗战

宽带基础设施是三网融合的物理基础。据统计,我国互联网网速平均速率仅1.774M,排名全球第71位,大部分以512K或2M为主――这样的带宽,只能支持标准清晰度电视频道和同步宽带互联网连接,不足以支持高清晰度电视等更高端的业务――我国“低速宽带”的现状,并不能满足三网融合的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4月8日,工信部联合6部委下发《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105号文),提出城市地区平均接入能力超过8Mbps、农村地区平均接入能力超过2Mbps的目标。另外,随着广电系统如愿以偿获得了提供宽带接入服务的许可,原来已经激烈的宽带接入市场竞争已进一步白热化。

但是,广电依旧未能占据上风。

电信:

用带宽拖死广电

一位内部人士向《计算机世界》记者透露,试点方案第二稿显示,到2012年,试点地区有线电视接入网入户要实现广播下行带宽超过2Gbps、窄播下行带宽超过1Gbps、宽带接入能力超过100Mbps; 电信宽带接入具备1Gbps下行,100Mbps入户能力。

上一篇:Web 3.0:互联网是你的私人助理 下一篇:太平洋保险:铺平虚拟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