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产素静脉点滴在236例催产及引产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09-22 06:39:30

催产素静脉点滴在236例催产及引产中的应用分析

催产素静脉点滴在236例催产及引产中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 催产素 妇产科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论文网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催产素是一种多肽激素 [1] ,其由下丘脑视上核及室旁核血管中呈脉冲式分泌,经血循环到达其作用的靶细胞。催产素引产是妊娠28周以后,通过静脉点滴催产素引起子宫收缩,宫口开大,胎儿娩出而终止妊娠的方法。催产素催产是指在原发或继发宫缩无力时应用催产素点滴,加强宫缩的方法。我院应用催产素静脉点滴行催产及引产,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6例病人均来自我院产科病房,其中初产妇158例,经产妇78例;年龄18~42岁,平均28.5岁;催产者134例,引产者102例;妊娠时间28~42周,平均32.8周。

2 治疗方法

2.1 催产素静脉点滴在引产中的应用

2.1.1 适应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凡胎儿成熟,妊高征病程长或病情较重对母亲安全有威胁而宫颈条件又满意者;孕期过长或过期妊娠,其胎盘功能进行性减退,对母儿均有较大的潜在性威胁,因而对于一般没有其他高危因素存在的孕妇多主张在孕41周时引产;胎膜早破,且胎儿已成熟者,若24h仍未自然临产者,应予以催产素引产,以防止感染的发生;胎盘功能低下,胎儿宫内缺氧或慢性胎儿宫内缺氧。其他如死胎及胎儿严重畸形,母儿血型不合,若胎儿已成熟而抗体效价又逐渐升高的趋势者,均可行催产素引产。

2.1.2 使用方法 由于个体子宫平滑肌催产素受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不同个体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也有较大的差异,甚者可达7~8倍,因而催产素的用量也应个体化。

2.1.2.1 单纯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 适用于某种原因不宜进行人工破膜的产妇。用药前听胎心,以林格氏液500ml加入催产素5u混匀后静脉点滴,8~10滴/min。每15min观察宫缩强度并调整点滴速度,以不超过40滴/min为宜。特殊病例(如羊水过多或多胎妊娠)引产者,先以林格氏液500ml加入催产素2.5u静滴,并依宫缩强度调整滴速。无效者改为林格氏液500ml+催产素5u静滴。用药2天仍未临产者,在第三天根据宫颈条件,尽量人工破膜并催产素静滴引产。催产素静滴3天仍未临产者为引产失败。

2.1.2.2 人工破膜并催产素静滴引产 适用于可行人工破膜引产的产妇。一般在上午行人工破膜后,观察1h无宫缩出现者,即以林格氏液500ml+催产素5u静滴,并根据宫缩强度调整滴速。破膜后出现不规则宫缩者,则以林格氏液500ml+催产素2.5u静滴调整滴速。无效者改林格氏液500ml+催产素5u静滴,并注意调整滴速。破膜后引产12~16h仍未进入产程者为引产失败。

2.2 催产素静滴在催产中的应用

2.2.1 适应证 主要用于无明显头盆不称或胎位正常的低张宫缩乏力引起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宫颈继发性停止扩张、活跃期延长、胎头下降缓慢等。一般用药前先行人工破膜,了解羊水形状,明确有无潜在性的胎儿宫内窘迫,同时破膜可以增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并可减少催产素的用量及其副作用的发生。

2.2.2 使用方法 基本与引产相同。但催产素用量宜少,一般采用持续性静脉滴注。但因个体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均从小量开始。使用催产素的浓度以0.5%为宜(相当于5%葡萄糖500ml+催产素2.5u)。也有模拟内源性催产素自然分泌,采用脉冲式给药的,也有较好的效果。

4 讨论

催产素静脉滴注用于引、催产,痛苦小,成功率高,且安全可靠,费用低廉,应用方便。为目前引、催产中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4.1 副作用 静脉快速滴入5u催产素可导致持续数分钟的子宫强直收缩,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即使在健康妇女,静滴10u催产素可使动脉血压暂时显著下降,并随之迅速出现心搏出量增加。因此,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应慎用,禁止催产素快速静脉推注。本药物具有抗利尿作用,据观察20ml/min的速度静滴,即可致尿液生成减少,40ml/min静滴时,尿液显著减少,如同时输入大量无盐葡萄糖液即可引起水中毒 [2]。但停止用药后数分钟,其抗利尿作用即可消失。

4.2 催产素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用前需明确引起低张性宫缩的原因,并尽量去除。若产妇过于疲劳、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应休息、输液、补充能量等,纠正后再用药,才能取 得较好的效果。另外,应专人监护,至少在潜伏期和活跃期各进行一次胎心电子监护,15~30min测一次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宫缩频率及强度、持续时间、胎心、宫颈口扩张与先露下降情况、羊水性状 [3]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同时注意催产素过敏表现。如血压下降,全身水肿,荨麻疹、甚至休克。若出现,应及时停药,并给予抗过敏及抗休克治疗。另外,因剂量难以控制,故禁用于肌注、穴位注射或滴鼻给药,以免引起子宫破裂、胎儿缺氧及死产等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 吴景时.药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94.

2 乐杰.妇产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77-179.

3 赵克忠.妇产科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9-230.

作者:付金红 李广军

上一篇:108例产妇妊娠晚期应用催产素引产的观察及护理 下一篇:变应性鼻炎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