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探讨

时间:2022-09-22 05:54:36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探讨

摘要: “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活动完全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对这种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做出了探讨,提出了一些体会,并对具体的实施细则做了探讨。

Abstract: "Students-Centered" is to take students as main body, and the education activities focus on students completely, to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In this paper, a new mode of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as discussed, some experience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detailed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were discussed.

关键词: 教育创新;以学生为本;教育教学新模式

Key words: education innovation;Students-Centered;new patter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256-02

0 引言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等学校中出现了注重学生消费者的办学思想转变,强调“学生消费者第一”,这即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所谓“以学生为本”,首先它明确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即学生作为消费者进入学校,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买方,学校则成为卖方;其次,它更加关注学生的权利,即学生应具有获取知识、选择专业、选择教师和安全保障等权利;再次,它提出了学校改革的目的在于不断完善自身的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1]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生源质量与公办院校有一定的差距,再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会完全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进而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应该推进新的“学”、“教”、“管”的观念,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教育活动完全围绕学生开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在自身教育实践和教学管理中,有如下一些体会:

1 启发学生思维,确立以增长经验、发展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

要启发学生自己去拓展知识,而不是停留在书本或讲课内容上。在教材和讲课中都有意留下一些“悬念”,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比如程序设计本身就是“活”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只有唯一解法,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完全可以超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最希望能够看到不同的解法,听到不同的声音。我们应当通过启发式的教育,把一门相对枯燥的课教“活”,而不能把一门本来生动的课讲“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别人的经验不能代替自己的实践。在备课和讲课中应该体现出自己的见解,这对学生是大有益处的。因为它是一般书上没有的,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在讲课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入自己的实践经验,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这一点对青年教师站稳讲台也是大有帮助的。

2 丰富教学形式,在教育实施的过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过分的去强调客观原因,如学生素质差,教室大授课气氛不好,实习实验配套设施跟不上等等,而应该多去找找我们自身的原因,是不是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够好,课堂表达不够清晰,教学手段不够丰富,从而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手段的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用多媒体来讲计算机课,采用电子演示文档、大屏幕多媒体联机演示等先进教学方式,固然可以把课上得更加生动,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但凡事都有利弊,过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容量的信息,学生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反应过来,一旦跟不上思路,就会产生厌倦。进而影响听课的积极性。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思考的时间是很有必要的。

在课间休息的时候,通过播放音乐和Flas等手段对学生的情绪做出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上节课如果学生情绪比较亢奋,则放些舒缓的歌曲;反之,则放些激进的歌曲。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课间休息调整好学生的心境,使他们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节课中去。

3 主动转换角色,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应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精神。[2]

自主学习不等于没有教师,不要教师,而是需要教师改变角色,成为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指导、开展学习过程监控和助学支持服务的教练。同时,一定要避免“满堂灌”,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让他们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的推荐一些书籍和网络资源,让学生课外去阅读。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4 改革考试模式,采用“自主选择式”考试评价改革

我们进行自主选择式考试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构适合高职学生的评价体系。即通过设计多元的评价内容和采取各评价主体之间激励性、过程性、情境性的交互评价等措施,唤醒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悦纳、自我完善的意识,促进他们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主动发展和扬长发展,最终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他能够得到的发展。

所谓自主选择式考试,就是:一试多卷选择、一科多项选择、不定时多次选择的“三多”式,以学科素质发展学分评价学生的考试方法。这一界定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一试多卷选择”。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分别命制难易不同的试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本学期的期末试卷。二是“一科多项选择”。即我们把各学科由试卷不能或不宜检测的内容(如上机操作,合作精神,口头表达)根据其学科特点分解成若干项规定考查项目,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另外确定需着力发展的自定特长项目,让教师给予考查认定。三是“不定时多次选择”。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素质发展情况,对学科的多种考查项目,随时随机向老师申请考查。考察通过即可作为期末的成绩,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打破“一考定终生”的神话,让学生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5 走进实训基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能力的养成、技术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在高职的教学进程中,实践环节不少于总学时的50%。在实践环节中,实训对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教学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人才竞争激烈,根据社会调查,在校学生的压力排在首位的是就业去向。特别是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既没有高学历又没有名牌大学的文凭,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掌握课堂知识,实习和实训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开设的课程往往系统而完整,但由于受教材和大纲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也往往与学科发展的实际特别是前沿问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弥补课堂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我们尝试将传统实验室、机房提升为开放性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利用现有的实验环境,申请实验课题,自己动手搭建实验环境,进行小组课题研究。我们也希望利用实训基地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一些社会的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也参与进来,通过实际的项目开发,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科研与市场需求三个方面的互动。

6 总结

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教师应及时地转换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要有新思路,要能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本校本学科特色的方法。本文就“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抛砖引玉谈了一点笔者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褚平.以学生为本: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理念.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1月.

[2]谢菊梅,张丽菊.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实验通讯增刊,1999年3月.

[3]戎晓辉.以“学生为本”作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2.

上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电力机车专业课程与... 下一篇:增值税扩围对建筑业的税负影响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