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全民健身的意义

时间:2022-09-22 05:16:26

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全民健身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有55个之多,而我国民族地区幅员辽阔,占全国总面积的63.7%。随着区域民族地区经济的巨大变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有了质的变迁,就我国国情而言,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战略在未来中国全民健身战略的地位显得愈加重要。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指近现代体育传入之前,我国各民族就已经存在的体育活动。它是各民族世代相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的总称。凡是目前在民族地区依然流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包括自娱自乐的体育活动),都应属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范畴。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根据其内容、形式的不同,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分为4类,即竞技体育类,技巧表演类,娱乐性、趣味性的群众游戏,综合类。

二、区域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在推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1.区域民族传统体育的传统性与区域民族地区全民健身。传统性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它的传统性为各族广大群众自觉参加体育活动奠定了基础。民族传统体育因为在各自特定区域和群体中倍受青睐,人们自觉、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几乎无需任何动员。譬如:在哈萨克族的“姑娘追”、苗族的“射背牌”、高山族的“背篓球”等活动中,在场的人们,尤其是青年男女,都会跃跃欲试,高兴而来,尽兴而归。尽管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常拘束于一定的聚居区域,但各族各地经久不衰的群众体育活动的集会,正是全民健身的体现形式。

2.区域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性与民族地区全民健身。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地举办了6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综观这些运动会的项目我们可以看出,50%以上都是娱乐类项目。这些活动大多在工作、生产之余进行,有的欢庆丰收,有的欢度佳节,有的祝贺新婚,有的消遣娱乐,它们都将一种欢快、喜庆的气氛寓于体育之中。壮族的“打扁担”、苗族的“跳芦笙”、黎族的“跳竹竿”等众多载歌载舞、节奏明快、服饰绚丽、活泼风趣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将体育与艺术融为一体,既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有利于人们相互联络情感,很多体育项目伴随着各族群众愉悦地度过闲暇时光。

3.区域民族传统体育的群众性与民族地区全民健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群众性一直表现突出。原因在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健身的特点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群众很自然的去接受并适应它,如叉草球、套马等本身来自生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特征和功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愈来愈多的人民群众开始认识、接受和参与,并得到广泛传播和长久流传,形成了相当稳定的群众基础。如投绣球、姑娘追、打扁担等项目,不仅使人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促进身心健康。

4.区域民族传统体育的灵活性与民族地区全民健身。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等原因,我国目前普遍存在场地匮乏,器材短缺等现象,并成为阻碍全民健身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资料表明,我国2000年人均体育场地不过0.8m2,而且这其中97%属于各系统,其中占人口21%的学校系统占场地总数的67.7%。而发达国家如美国的人均体育场地竟高达16m2。

三、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在推动全民健身中的具体措施

1.针对少数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科学地继承与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增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力。我国56个少数民族,基本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需要科学的继承与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如通过广播、电视、杂志及各种民间交流、民族运动会等,大力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价值与作用,更好的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2.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中某些过时的文化含义,在继承的同时,必须对其内容和规则等进行一些变革和改进。应根据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不同职业而选择性利用。如在农民中开展时,应多选择与他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有直接联系、趣味特点浓厚的和带有一定规则性的项目;对知识分子阶层而言,静态性健身运动形式较为适合,如各种少数民族的健身养生功法等。

3.深化区域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区域院校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学校领导、教师对民族政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较为了解,有利于该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区域学校场地、器材、设备、师资力量等能满足该学校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展;最后,区域民族地区的生源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他们本身就对民族体育耳濡目染,兴趣也很浓厚,并具有很好的基础,不需要很多人力进行教学。《纲要》要求区域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肩负着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职责,成为“全民健身计划”的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宣传员和指导员。

郝振河:白城师范学院体育系。

上一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下一篇:以情带动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