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议练讲”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2 05:02:45

“学议练讲”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学议练讲”是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互相议论,最后,在学生的自主练习和教师讲解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进而大幅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效地将“学议练讲”模式与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求知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学议练讲;初中数学;二次函数

初中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是决定中考成败的关键,也是学生数学素养得以形成的重要方面。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效地将“学议练讲”模式与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以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作出贡献,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就以“学议练讲”模式在教学“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中的应用为例进行论述,以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学”是指“自学”。众所周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有效地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成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将这一理念与实际教学结合在一起,而且对学生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学议练讲”模式中,“学”还是进行其他环节的基础,也是真正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所以,在“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活动,如:通过自主借助“五点作图法”对y=2x2+8x-6这一函数进行图象制作;之后,对这一函数图象的特点进行分析,自主找出函数y=ax2+bx+c与y=a(x-h)2+k之间有什么关系,找到两者的联系点,以帮助学生能够轻松地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同时,也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议”是指“议论”“讨论”,是指引导学生将“学”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交流和讨论,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以强化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教学的“议”环节,学生对下面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和交流,如,有学生提出:y=a(x-h)2+k中的h=-b/2a?还有学生提出:在y=ax2+bx+c中的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还有学生提出:在函数y=ax2+bx+c中,与x轴的交点个数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组织学生在自主绘制图象以及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思考,这样的议论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对加深学生的印象,确保数学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能强化理解,完成教学目标。

“练”是指“练习”。通过上述的两个环节之后,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所要学习的知识都有所掌握,所以,为了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也为了确保“学议练讲”模式的价值最大化,更为了确保数学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实现,我可以组织学生借助相关习题的练习来达到巩固的作用,同时,也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对下面的几道练习题进行解答,以实现巩固的目的,如:

(1)先确定下列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用公式),再描图:①y=-3x2+12x-3;②y=4x2-24x+26;③y=x2+4x+4……

(2)抛物线y=x2-x-1与x轴的交点为(m,0),求代数式m2-m的值。

……

组织学生对这些练习题进行解答,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习题解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等,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同时也能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这对数学课程价值的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最后,在我看来,这里的“讲”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讲,意思就是说,学生能讲的一定要让学生讲,不能讲的再由教师讲,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这一节课的“讲”环节,我组织学生自主对“练”环节的题进行讲评,之后,我再针对整个“学议讲练”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未能掌握和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点拨和强调,进而确保课程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总之,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通过有效地将“学议练讲”的价值最大化来保障数学课堂效率最大化,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以及能力的提高做好奠基工作。

参考文献:

马海鹰.从“学、讲、练”教学模式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2014(4).

上一篇:初中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要求和技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