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轧机后辊道改造控制模式探究

时间:2022-09-22 04:55:34

精轧机后辊道改造控制模式探究

摘 要 文章对精轧机后辊道改造控制思想做了详细的分析阐述。

关键词 精轧机;改造;控制思想

中图分类号:TG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6-0131-01

1 精轧机和控制冷却之间辊道的控制及钢板的传输

1.1 现状

1)精轧机在钢板往复轧制过程中,机后辊道随主轧机可逆运行。但机后延伸辊道(1~6)是随钢板的延展长度不同而确定由哪组随主轧机一起联动。

2)精轧机轧制完最后一道次后,如果精轧机与矫直机间辊道上没有钢板存在时,则机后辊道快速运转将钢板输送到精轧机与矫直机间辊道上,得到矫直机要钢信号后,精轧机系统将精轧机与矫直机间辊道操作权交给矫直机系统。由矫直机的操作人员手动操作辊道将钢板运至矫直机。

1.2 新的控制思想

1.2.1 控制冷却系统投用的模式

1)精轧机在钢板往复轧制过程中,机后辊道随主轧机可逆运行。但机后延伸辊道(1~6)是随钢板的延展长度不同而确定由哪组随主轧机一起联动。

2)精轧机轧制完最后一道次后,精轧机系统向控冷系统发出轧制完成指令,并将精轧机机后辊道操作控制权交由控冷系统。

3)控冷系统接到指令后,向精轧机机后辊道发出速度给定信号,快速将钢板输送到控冷区,当钢板头部到达HMD01时,钢板输送速度开始降速,在到达HMD02之前降至控冷要求的速度,之后钢板以该速度进入冷却区。

4)当冷却的钢板尾部到达CMD01后,钢板冷却结束,并向矫直机系统发出完成指令。此时控冷系统可进行下一块钢板的冷却。

5)为了不影响精轧机的轧制节奏,钢板在向冷却区输送过程中,要求精轧机控制系统根据精轧机出口的热金属检测器HMD03、HMD04、HMD05、HMD01进行钢板的尾部跟踪。当钢板尾部离开精轧机后HMD03时,精轧机机后工作辊道(1~2)组操作权重新交给精轧机系统控制,依次类推,分别将第6、5组,第4、3组,第2、1组辊道操作权重新交给精轧机系统控制。

注:精轧机后热金属检测器HMD03、HMD04、HMD05、HMD01信号已连接到控冷系统PLC(S7-3OO),通过一级PROFIBUS DP将该信号发送到精轧机主控制器SIMADYN D,在主控制器SIMADYN D内实现机后辊道的速度给定切换。

1.2.2 控制冷却系统不投用的模式

1)精轧机在钢板往复轧制过程中,机后辊道随主轧机可逆运行。但机后延伸辊道(1~6)是随钢板的延展长度不同而确定由哪组随主轧机一起联动。

2)精轧机轧制完最后一道次后,精轧机系统向控冷系统发出轧制完成指令,并将精轧机机后辊道操作控制权交由控冷系统。

3)控冷系统接到指令后,向精轧机机后辊道发出速度给定信号,快速将钢板输送到矫直区,当钢板尾部到达CMD01后,钢板输送结束,并向矫直机系统发出完成指令。

2 二级传输的信息

2.1 发送给控制冷却系统二级的信息

4 结束语

4.1 创新点

从控制系统理论角度分析,优化了以前复杂繁琐的控制模型建模、计算、校核,使控制思想进一步解放,优化了控制资源,有效的实现了系统动态平衡调节。运行实践证明方案稳定、可靠,完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4.2 经济效益分析

经过上述技术改造,对精轧机后辊道控制系统优化后,对同规模的系统软件、硬件成本将节约投资120万元,再加上配套的备品备件及运行维护约4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谷鹏.莱钢特殊钢小型水除鳞提升产品质量[N].世界金属导报,2009.

[2]贾建平.锻钢轧辊点燃冷轧技术发展“助推器”[N].中国冶金报,2010.

上一篇:模型预测新疆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客流量的... 下一篇:活塞式压缩机气阀常见问题及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