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纤支镜灌洗吸痰术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22 04:13:39

下呼吸道感染纤支镜灌洗吸痰术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纤支镜灌洗吸痰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8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纤支镜灌洗吸痰术进行治疗,并于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表现。结果:本次研究中的28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后的PaO2、PaCO2、pH值、SpO2等生命体征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纤支镜灌洗吸痰术;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1-0096-02

呼吸道感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上呼吸道感染,另外一种是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LRI)会导致患者气道排痰功能出现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肺不张和低氧血症,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1]。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包含病毒和细菌两种,其中病毒性质占70%~80%左右,细菌性占20%~25%左右。下呼吸道感染类型多样,一般包括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曼丁支气管炎等,其病理发生主要是由于病毒、细菌、军团菌、衣原体以及支原体等微生物引起,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打喷嚏、咽痛、流鼻涕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乏力、低热等症状[2]。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8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纤支镜灌洗吸痰术进行治疗并辅以良好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8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1-12月159例,2014年1-10月1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感染病学》的相关诊断标准[3]。287例患者中排除机械通气时间小于24 h的患者、因并发肺不张挺尸吸痰患者以及因意外拔管二次插管的患者。在这287例患者中,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痰鸣音、明显干湿音以及动脉血气异常情况。其中男166例,女121例;年龄39~81岁,平均(66.8±5.4)岁;其中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68例,胸部外科手术患者94例,脑卒中患者3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29例,颈椎骨折患者24例,其他疾病患者38例。287例患者均采用纤支镜灌洗吸痰术进行治疗。

1.2 方法

287例患者均采用纤支镜灌洗吸痰术进行治疗,并于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时对患者的病史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给进行治疗的患者配以心电监护器,以便及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在手术前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纤支镜灌洗吸痰术禁忌证及局部麻醉过敏史等情况。将各种急救药和抢救物品准备好,保证手术中需用到的各种仪器的完好性和可用性。手术前的4~6 h内嘱患者禁止进食和饮水,手术前30 min时采用阿托品0.5 mg进行肌内注射,手术前10 min采用2%浓度的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麻醉,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适当的镇静剂,以确保手术的顺畅。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由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持续时间往往比较长,患者会经历长时间的疼痛,就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再加上大多数患者对纤支镜灌洗吸痰术也不够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会认为手术治标不治本,不能治愈自己,对手术的安全性产生怀疑。同时,在实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手术插管时会对患者的咽喉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患者的咽喉出现恶心和肿痛等不良反应,这样就会使患者非常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害怕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尽量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要求患者签署知情通知书。同时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工作,了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对神志清醒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好处及操作方法,手术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对患者进行良好的鼓励和开导,从而尽量减少患者的顾虑,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提高患者的依从性[4]。

1.2.2 术中护理 所有患者取平卧位,嘱患者头向后仰,下颌抬高。然后使用无菌石蜡油纤支镜的进口段,注意不能接触到纤支镜的镜面。纤支镜从患者鼻腔进入,沿气管插入飞段,到达声门处的时候让患者放轻松,从纤支镜侧孔中逐渐注射入2%浓度的利多卡因对声门进行麻醉,待麻醉充分后将纤支镜插入气管,通过纤支镜将痰液吸取出来,并送检。手术过程中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应鼓励其多进行咳嗽,以促进痰液的排出。操作过程需谨慎、快速、精确。操作过程中应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心率、脉搏、有无口唇发绀及血氧分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如果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低于85%,应暂时停止操作,加大氧气的供给,待血氧饱和度大于95%时方可继续进行操作[5]。如果患者出现呼吸频率加快、血压降低和心率减缓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进行机械通气或注射呼吸兴奋剂,等到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操作[6]。

1.2.3 术后护理 手术后继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观察患者在呼吸、心率、血压以及SaO2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保持患者呼吸正常,给予患者高流量的氧气吸入,吸入时间维持在20 min左右,SaO2指标保持在95%以上。当患者出现脸色苍白、口唇颜色变得较深时,应该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为了避免患者出现误吸状况,在实施手术后的2 h内,患者不得食用任何食物。同时,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会对患者的呼吸道黏膜造成一定的刺激,患者容易出现咽喉疼痛、肿胀以及声音嘶哑等症状,护士应该及时嘱咐患者尽量避免长时间的发声,促进由于操作时的刺激导致患者咽喉出现不适情况的恢复。在实施手术一段时间后,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鼓励患者平时多做深呼吸、多咳嗽、多饮水,以稀释痰液便于排痰。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应叮嘱患者家属多协助患者翻身,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并检查患者的痰液且详细记录,避免患者的感染复发。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前、后患者PaO2、PaCO2、pH值、SpO2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28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后的PaO2、PaCO2、pH值、SpO2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采用纤支镜灌洗吸痰术可以有效解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呼吸道阻塞,并且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道的换气和通气功能,在手术中,如果采用优质护理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对患者预后起到改善的作用。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痰液无法咯出和潴留于呼吸道等情况,采用纤支镜灌洗吸痰术可以帮助患者将潴留的痰液排出体外,从而有效缓解患者呼吸道的阻塞情况,加大患者的肺通气量,减轻感染[7-8]。本次研究中采用纤支镜灌洗吸痰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后,PaO2和SpO2值均有明显上升,这是由于纤支镜达到支气管位置后,于直视下进行吸痰。在直视下进行吸痰工作,可以有效防止传统盲吸时负压对支气管黏膜造成的损伤。本次研究中的287例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气管和支气管痰液潴留现象,通过采用纤支镜灌洗吸痰术不仅可以精确地找到患者支气管发生堵塞的原因和具置以进行彻底地吸痰,而且通过纤支镜还可以直接从患者支气管深部取得痰液标本,以便获得准确的病原学资料,从而便于用药治疗。由于在进行纤支镜灌洗吸痰术时,往往会遇到呼吸系统和心血管并发症等问题,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并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若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出现明显下降,则应立即停止操作或将纤支镜拔除,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方可继续[9]。

总之,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纤支镜灌洗吸痰术可以排除潴留的痰液,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而完善的护理工作是纤支镜灌洗吸痰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因此医护人员应加深对纤支镜灌洗吸痰术相关知识的理解,做好配合工作,确保治疗的顺畅。

参考文献

[1]张雪琳.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J].重庆医学,2012,41(32):3431-3433.

[2]窦维嘉,宋志芳.首选口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门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105-109.

[3]黄开霞,金成梅.纤支镜灌洗吸痰术在人工气道中的应用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34-1635.

[4]沈剑.呼吸道感染床边纤支镜灌洗吸痰术的护理[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5):316.

[5]杜珊珊.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术治疗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4,15(18):4104-4105.

[6]蔡彦禹.经人工气道行床旁纤支镜吸痰肺段灌洗43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8):36-37.

[7]许祥竹.纤支镜下对气管切开患者灌洗吸痰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2012,25(5):761-762.

[8]胡慧慧.下呼吸道感染纤支镜灌洗吸痰术的护理体会[J].健康研究,2014,34(2):220-221.

[9]张红,迟秋艳,张宁,等.42例老年晚期肺癌化疗后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9,37(8):55-57.

(收稿日期:2014-12-13) (编辑:黄新珍)

上一篇:基于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恶性血液病中的... 下一篇:应用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