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时间:2022-09-22 04:07:19

探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品德与社会》课程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简要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设计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教学生活化 设计

叶圣陶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小学教育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其中,《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与观念,将学生培养成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在当前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下,将生活积极融入《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缺乏对事物的认识与了解,但是对诸多事物存在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阶段最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品德与社会》教师要敢于冲破教材的局限,积极融入生活知识,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从烽火台到互联网》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什么是烽火台,烽火台与互联网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等。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讨论、交流、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这一章内容有大概的认识与了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避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景中提高对《品德与社会》的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与社会》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像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等。正是因为《品德与社会》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需要将《品德与社会》与生活相互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品德与社会》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体会《品德与社会》所带来的各类知识。比如,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商场买东西的情景,让学生在实战演练中学会砍价,懂得节约;或者让学生放学回家后与父母进行交流,体会父母一天的劳累。实践证明,这N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三、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畅所欲言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且知识经验比较少。在教学中,教师如果积极引导小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小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注意,那么则可以有效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家乡变了》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教学,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说明“家乡变了”。比如污染变重了,就要让学生对环境污染的现状有所了解,并且说说哪些因素会造成环境污染。此时,小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比如工厂冒的黑烟会造成空气污染,工厂排的污水会造成水污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乱丢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等。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怎么做才能减轻污染,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有的小学生会说以后不会乱丢垃圾,有的小学生会说要多栽种树木等。这样就很好地达到了教学效果。

四、改进教学方法与评分制度

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要想实现《品德与社会》的生活化教学,还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与评分制度。

首先,改进教学设计。比如将时事政治引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发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还能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发现和避免小学生受不良思想的误导,为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奠基作用。

其次,将生活融入教学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并对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究,让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再次,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应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去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制定有效的评分制度。可以在小学生发言完毕之后立即给予评分,或者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结语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该学科的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意识,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品德与社会》需要实现生活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

上一篇:让每个孩子爱上数学 下一篇:鼠标舞动,绘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