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定位 优化发展战略

时间:2022-09-22 03:30:51

明确目标定位 优化发展战略

摘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笔者对泰州市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思考。通过调研,笔者总结了泰州市区现代服务业遭遇的发展瓶颈以及面临的潜在阻力,为此亟需明确目标定位,优化发展战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发展瓶颈;阻力;目标定位;发展战略

泰州曾孕育出春兰、林海等一批制造业上市企业,并形成以医药、机电(船舶)、化工等一批支柱产业。今后,泰州推进新型工业化尤其是制造业集约化、高端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科技、信息、金融、商务、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的支持和配套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笔者对泰州市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思考。

一.泰州市区现代服务业遭遇的发展瓶颈

(一)市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发展明显不平衡

泰州建市以来,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全市水平3-4个百分点,2005年仅为27.0%,比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4.1个百分点;2006年,泰州市区服务业占市区经济总量的比重只有28%,低于所属县级市靖江的36.8%、姜堰的32.4%、泰兴和兴化的31.8%;2007年市区服务业创历史新高,实现增加值96.1亿元,占市区经济总量的比重上升到29.8%,但在沿江地区仍处于倒数,也低于泰州县、市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市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全省位置靠后,2004年在13个省辖市中处于第12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1%,仅比淮安高0.2个百分点,分别比同处苏中的扬州、南通低12.3和6.8个百分点。

(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偏低,服务业内部结构尚需优化

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泰州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近几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在40%左右,明显偏高;而金融保险及房地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略超20%,明显偏低,尤其是金融业的增加值仅占GDP的2%,远远低于苏州的6%和南通的4%。服务业整体发展稳中求进,服务业结构基本稳定,但服务业内部各产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存在着差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发展较快。

(三)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与传统服务业相比仍有差距③

从主营业务收入来看,2006年泰州现代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15.72亿元,是传统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2.8%,同传统服务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其中金融业为52.90亿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16.88亿元,房地产业为32.50亿元。从利润总额来看,现代服务业赢利能力也不强。2006年现代服务业共实现利润总额3.39亿元,只及传统服务业利润总额的一半,前三位依次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实现利润总额为2.06亿元、2.01亿元、1.03亿元。从资产利润率看,2006年现代服务业资产利润率为0.33%,而传统服务业为4.37%,不及传统服务业的一成。现代服务业资产利润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教育(7.1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2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99%)。

二.市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潜在阻力

与泰州市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相比,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区域竞争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潜在的阻力。

(一)思想认识方面的误区

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缺乏危机、竞争意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短视行为,造成了泰州服务业发展理念、规划、思路的相对滞后,现代服务业成为市区经济发展中的一条“短腿”,带来了服务业发展的无序与分散,产业布局和产业配套不协调,产业链条短,集聚度不高,难以形成发展的规模、合力和效益,也难以改变服务业粗放增长的方式,导致高端服务业发展乏力,现代服务业人才留不住。

(二)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

现代服务业牵涉面广,由于没有综合牵头部门和具体工作班子,造成泰州市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缺乏高效的组织保证,也直接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平衡。海陵作为泰州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整体处于较低层次,一些行业的服务品种少,服务质量较差,无法覆盖所有的社会群体。从全市情况来看,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往往低于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扶持政策,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机制有待进一步改善,其发展所需的法治、市场等环境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区域竞争方面的挑战

一是苏南板块遥遥领先。地处苏南的南京、镇江与苏锡常等苏南5市从“劳力经济”向“智力经济”转变,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转变,从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转变,涌现出一批“服务外包”、“总部经济”、“流量经济”、“城市功能要素经济”等新兴现代商务业态,制造业高端化、服务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进程明显加快。二是苏中板块竞相发展。扬州市维扬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生机勃勃,由双桥商务港、国际汽车城等4个市级集聚区和市文化创意产业园构筑的维扬现代服务业发展载体,为经济转型提供了新引擎。南通市今后3年将重点打造海洋工程和船舶装备等六个千亿级板块,服务业比重达到40%以上,建成长三角百亿经济中心、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苏北板块后来居上。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连云港成为重要的战略支点城市,随着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枢纽港初显风采,临港产业异军突起。苏北的徐州、宿迁等市也都成为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后发优势日益彰显。

三.明确目标定位,优化发展战略

面对泰州市区现代服务业遭遇的瓶颈和潜在的阻力,亟需明确目标定位,优化发展战略。可喜的是,随着省管县体制的实施,泰州从市区实际出发,已科学制定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体系:近期(到2011年),市区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0%,初步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新兴休闲旅游基地、服务外包基地;中期(到2020年),市区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0%,建成省内有影响的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省重点服务外包基地;远期(到2030年),市区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建成长三角地区有影响的物流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和会展中心。实现这一目标定位,必须坚持二三产联动、集聚区发展和城市化带动战略。

(一)坚持二三产联动战略

工业是泰州市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现阶段仍以工业经济为第一方略。但如果没有现代服务业的有力支撑,工业的持续发展必将受到金融、技术、流通等诸多服务环节阻碍。发达国家发展表明,当二产占三次产业比重达45%时,制造业专业化水平提高、产业链条延长,对生产业的需求明显增长。目前,泰州市区二产占比达68.5%,而服务业中生产业仅占25%。因此,泰州市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强力推进二产的三产化,大力发展生产业,努力实现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二)坚持集聚区发展战略

按照现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将相关专业服务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可以形成内外贯通、生态协调、资源节约、具有较强现代服务产业集聚能力的区域,推进产业集聚。

(三)坚持城市化带动战略

城市化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中心城市规模越大、发展越快,市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就越大、水平就越高。2008年,泰州市区城市化率达71.0%,比江苏全省高15.7个百分点,但市区人口仅有60万人,经济规模小,城市配套差,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赢得泰州未来发展,必须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优势,大力发展市区现代服务业。一是做大城市规模。可按照“一城四区”的规划要求,及时规划包括南至泰兴沿江、东至姜堰溱糊、北至戴南张郭的“C”型城市空间结构,扩大建成区面积,增加城市总人口,把泰州做成市区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00万左右的中等城市,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带状组团滨江城市。二是做旺城市人气。抓紧建立投资性和消费性移民、政策性移民、招商引资移民以及吸引外来人才等多种人口移动机制,实行政策倾斜和“低门槛移民”;加大地方政府投入,购买部分公益岗位,安排社会低收入群体就业,吸引更多的外地能人,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上一篇:“中国海盐之都”潍坊旅游城市品牌建设对策研... 下一篇:“阿米巴模式”在酒店企业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