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坝镇万亩大豆高产创建项目工作总结

时间:2022-09-22 02:36:40

官坝镇万亩大豆高产创建项目工作总结

摘要:2011年,在县农委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官坝镇承担实施了部级万亩大豆高产创建项目,着力推广大豆高产栽培集成技术,全面完成项目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大豆高产 项目 工作总结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50-01

1 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1)目标任务:建立大豆万亩高产示范片1万亩,亩产较上年增加10%,平均达到158kg;在高产示范片内创建两个10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片,亩产达到160kg。

(2)完成情况:完成大豆高产示范片创建10489.5亩,涉及10个村、38个组、3576户。

经过随机多点抽样调查,万亩大豆示范片平均产量为160.5kg/亩,比上年平均单产增10.4%;其中核心示范片平均产量168.9kg/亩,比上年平均单产增15.8%,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 主要措施

(1)政策措施。

县委县政府从政策上给予了多方面的扶持:一是2011年大豆纳入除水稻、玉米外的第三种种粮综合直补品种。二是在龙头企业扶持中把忠州豆腐乳公司作为首个龙头企业申报补助,提高龙头企业参与大豆产业化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大豆核心示范片实行大户直补,亩平补贴130元,确保政技物配套。

(2)组织措施。

成立大豆高产创建领导小组,由镇政府分管副副镇长万联钊任组长,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蒋兵、陈登河任副组长,土肥站下派技术人员和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任成员,负责项目组织指挥,综合协调;负责解决大豆生产中技术问题。

(3)技术措施。

实施了“三推六改”综合配套集成技术:即推广高产高蛋白优质大豆品种,推广钼肥拌种技术,推广拉绳定距、合理密植;改迟播为适时早播,改多次人工除草为播种后适时封闭式一次除草,改不防病虫害为病虫综合防治,改只施底肥为底追结合,改传统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改自由生长为适时控苗。针对4~6月份长期低温、阴雨、寡照对大豆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因地制宜适时提出并落实“开沟排湿、抢晴播种除草、壅土上厢、根际追肥与叶面喷施相结合、大豆初花期喷施多效唑、及时对症下药防治蜗牛、豆蝽蟓、豆荚螟等病虫危害”等科技防灾避灾措施,实施效果良好。

(4)工作措施。

①采取有效的运作方式,实施产业化经营。大豆高产创建实施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运作为主,辅之以“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土地租赁承包”等模式。做到大豆“生产、管理、销售”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条龙。

②领导小组制定并监督实施项目岗位责任制。高产创建领导小组与项目村签订岗位责任制,落实人财物,组合行政、技术力量,确保大豆高产创建关键环节事事有人督促,而且督促有力。

③科技人员创新工作方式,确保技术指导到位。技术人员分布到万亩大豆高产创建的10个村,抗“低温、阴雨、寡照”不利天气,战“炎炎烈日、高温酷暑”,反复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全体群众会议,统一思想行动,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匀苗定苗、统一配方施肥、统一除草上厢、统一控苗、统一病虫综合防治。

整个播种、管理阶段,实行“面对面、点对点”服务,实施“六结合”,即实施区域取样化验分析与评估整体耕地地力状况相结合,试验与示范相结合,基地蹲点与巡回指导相结合,党员干部带头与帮助农民群众相结合,大面积发放“技术明白卡”与全面检查督促相结合,分片召开院坝、山头动员会议与分期现场集中示范、培训相结合,确保技术培训到家、指导到地块。

3 项目实施效果

10489.5亩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160.5kg,比2010年大豆产量145.4gk/亩增产10.4%,实现了预期目标;亩增产值70.6元,万亩示范片合计增产15.4万kg,增收60.2万元;997亩核心示范片,平均产量为168.9kg,比2010年大豆产量145.4kg增加23.5kg,增产15.8%;合计增产2.34万kg,累计增收8.9万元。

4 项目实施问题与建议

(1)旱地耕地地力差异较大,建议高产创建与旱地地力改造相结合。我镇65%的旱地集中在丘陵缓坡、丘陵中上部,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差异较大,旱地作物产量相差较多,建议高产创建区域与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土地整理项目、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相结合,解决抗旱排涝,增后有效土层,形成高产稳产农田。

(2)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素质教育,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高产创建项目的示范带动效果。

上一篇:三名高中生获得“英特尔科学奖” 下一篇:尊重孩子,还他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