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众体育主体归位的运行基础及其社会性建构研究

时间:2022-09-22 02:21:35

浅析大众体育主体归位的运行基础及其社会性建构研究

论文关键词:大众体育;运行基础;体育社会化

论文摘要:对大众体育归位的内涵、运行基础及其社会性建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现阶段应优先确立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拓展新型消费与消费服务的供给领域,积极培育大众体育市场,健全城镇社区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当前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要克服传统体育的运行模式,关键的问题是建立政府、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社会体育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政府公共职能,变革体育管理体制,优化社会体育资源配置;形成以社会大众为对象的多样化体育服务网络;调整体育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体育产业向服务业转移以及服务结构、服务项目及服务方式创新等构建内容,以进一步适应社会转型和体育体制的改革发展。

1995年我国施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大众体育的发展势头迅猛,随着城乡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加和健康意识的改变,它所承载的内容也悄然变化。在我国,体育事业曾长期被当作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列人政府工作计划,大众体育一直被视为是一种福利型、公益型活动,按“条块分割”统筹管理,它的局限性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转型,传统社会组织结构正在逐步分化。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构建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要坚持政府支持与社会兴办相结合。政府重点支持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群众性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以社会兴办为主,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经营实体。为此,建构面向大众服务的多元化社会支持系统,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传统的体育供给模式,培育、扶植、开拓体育服务领域和大众体育市场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大众体育主体归位的基本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体育改革拉开序幕,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依托的群众体育体制的改革也随之开始。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推动我国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法规性保障。1993年4月原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体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群众体育要实现生活化、普遍化、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和法制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体育产业异军突起,大众健身娱乐体育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伴随着政府的职能转变和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的体育产业的逐渐形成,政府对体育事业的介人由深变浅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大众体育是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相对的概念,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全社会参与为特征,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保持与增进健康为目的,以从幼儿到老年人为对象,以家庭、单位和社区为活动空间,以各种身体练习为内容而展开的组织灵活、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群众性体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这个体系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保障法定的公民的体育权益切实得以实现;保障政府承担的体育责任切实得到落实;保障基本的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切实得到改善;保障全民族健康素质切实得到明显提高。

2、大众体育主体归位的运行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仍相对滞后.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和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就业比重只有27.7%,远低于世界大多数低收人和中等收人国家的水平。随着我国经济从劳动生产型经济方式向休闲生活型经济方式的转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消费的转变,城乡居民的业余生活越来越多样化,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人发展和居民消费规模及层次的日益提升,为大众体育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1确立政府主导作用,完善体育服务市场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体育事业的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改革必须着眼于建立起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国际通行的社会服务概念一般由福利服务、公共服务和具有社会导向的公民个人服务或称社会化的私人服务三部分组成。其中,福利服务的内涵一般是指以服务形态提供的社会福利;社会公共服务一般是指依托社会公共设施或公共部门、公共资源的服务;具有社会导向的公民个人服务,是指为满足公民个人带有普遍性需求的,而且能以社会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体育的公益性及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决定了体育产品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要求政府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投资主体的角色。在我国目前经济水平上,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人仍然主要靠政府,社会投人所占比例很小,体育基本建设只占国家总投资的0.1%,全国人均体育经费偏低,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过于悬殊,用于满足居民基本体育需要的公共体育设施太少。因此,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与社会的责任,通过完善体育经济政策推动体育的改革,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兴办体育,为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的职能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阎:制定体育事业长远目标和重大政策;引导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开放互动的运行机制;制定完善的体育法规体系,规范各种体育行为和体育市场行为;完善体育市场服务体系,致力于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2.2拓展新型消费与消费服务的供给领域,完善杜会体育的参与机制

近几年来,政府始终把为公民服务置于第一位,保障和尊重公民的体育权利,国家体育总局把体育公益金的60%用于全民健身活动。从19%年到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级地方政府利用体育公益金对全民健身工程的投人达到了5亿元以上。现阶段,我国强政府、弱社会的格局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居民体育各阶层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表现出了对政府和国家极大的依赖性,体育消费意识谈薄。全国调查数据显示,对体育缺乏兴趣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第一主观原因(占30.2% ),消费水平差异显著。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课题组对我国群众体育消费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群众体育消费水平很低,在体育参与中,仅有8.6%的人有到经营性体育场馆进行体育消费的意向,能承受的价格在1一3元的占总人口的63.6%;10元和10元以上的只占15.5%;而70.6%的城乡居民都是在非正式的体育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由于建国后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户籍分割,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导致中国的财富大量集中于城市,消费需求也主要来自于城市,农村虽然有70%的人口,但消费不及城市的1 /3(见表1)。

完善社会体育的参与机制必须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指导,紧紧抓住亲民、便民、利民3个环节,加大公共管理社会化程度,拓展新型消费与消费服务的供给领域:(1)借助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兴办和发展面向大众的体育运动基础设施,引人多种所有制、多种投资经营主体、多种投资经营方式配置体育资源,建立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满足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推动体育社会化的发展;(2)保障城乡居民均等的参与机会,享受体育的乐趣;(3)提高弱势群体参与的公益程度,为弱势群体参与创造条件。

2.3积极培育大众体育市场,完善多元化体育服务机制

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而体育产业又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步人小康社会,社会消费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假日经济、休闲经济、观光旅游、健身娱乐业应运而生,一些新型、特色的体育服务项目相继拓展。行家们预料,今后10年,健身与休闲体育活动将成为国际体育运动发展的主流,健身与休闲体育市场将成为各国体育产业的最大市场。

体育社会化反映的是全社会参与体育的程度,体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正是来源于社会的需要,社会化是产业化的基础。从我国近年体育消费统计资料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消费持续增长,且连年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体育产业组织结构从社团向企业转变,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俱乐部越来越多,大量社会资金投人到了社会体育之中,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截止2003年10月30日,深圳登记在册的体育健身企业达653家,总场地面积1 642.7万m2,总投资额已经达到%.4亿元,总从业人数已超过1.8万人。温州市目前已拥有1 500个体育活动经营场所,投资额44 220万元,从业人员5 400余名。全市审批社会经营的体育项目116个,年均接纳群众健身消费达200多万人次。在健身业最发达的美国,1987年有1 370万人去健身房锻炼,到1998年,这个数字增长到2 420万。美国体育产业则是核心产业居于主导地位,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的比重超过40%,尤其是健身娱乐业高度发达侧。当前,中国的健身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产业主体的健身企业在营销与管理、服务与品牌、人员素质、经验和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

2.4健全城镇杜区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完善杜区居民体育参与机制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城市体育以社区体育作为重点。要充分发挥城市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作用,积极发展社区这一新的社会体育组织形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成员对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日益关注,城市社区服务已开始普遍成为中国城市正在积极推行具体实施的事务。社区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和社区文化服务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社区建设和体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国民体质监测管理条例》等相关文件,对城市社区体育的开展和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江苏省在2001年8月印发了《江苏省实施城乡居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今,到2005年90%以上的城市社区达到“八个一”最低要求,建立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具有产业化社会化特征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山东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标准》从组织领导、健身活动、骨干队伍、场地设施、经费保证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消费从实物向服务型消费的转变,迫切需要在社区中为居民创造包括体育服务在内的服务型消费的条件,进一步引导居民的服务型消费。据江苏省企业调查局的统计,截止2003年,江苏经营体育服务业的单位近1 300家,从业人数1.7万人,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19.47%。社区是体育社会化发展的基础,发展社区体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以社区体育为载体,使全民健身计划落在实处。(1)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是推进政府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决策与管理能力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的引导、扶持、协调、规范等功能环节的综合运用来促进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2)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是城市基层社区的管理部门,有责任成为社区体育组织网络的中坚。建立并逐步完善以街道为依托、以体育、民政、文化等主管部门为指导,社会各方面、各单位积极参与的管理机制,逐步形成社区体育组织网络。积极倡导家庭体育,广泛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探索新时期社区体育管理体系的新发展,建构先进社区体育评价的内容体系。(3)加强社会体育辅导员的培训和管理,健全社区体育协会和辅导站、社区的组织管理体制、法规制度和体育保障系统。

3、大众体育主体归回的社会性建构

3.1强化政府公共职能,变革体育管理体制,优化社会体育资源配置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逐步面向社会,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更加普及,一些消费层次较高的体育项目也开始进人生活领域,参与健身和娱乐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需求。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实现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全能政府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限政府转变,通过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转化部分职能。目前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条件之一,就是要大力促进我国体育社会化的历史进程,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为此,体育社会化的发展必然要有适度的规模,逐渐优化的结构,通过宏观政策环境改善和制度结构的调整,提高地方性公共物品(体育场馆、健身设施等)的资源配置效率,为消费者提供体育健身、康复、娱乐等全方位综合,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换、体制和组织创新为体育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促进大众体育的市场化发展。

3.2形成以社会大众为对象的多样化体育服务网络

社会体育作为一项全民运动,其开展及持续发展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作为社会资源的一种,必须纳人市场运行;另一方面,市场机制引人体育事业,导致体育发展的产业化、社会化倾向,使群众体育由“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变。世界社会体育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要推动社会体育健康运行和发展,必须把公益性和市场化有机结合,以公益性为主导的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体育的大众化和服务性。随着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需求的高效、持久的多元化运行机制,必须积极培育社会体育市场。与此同时,体育的组织建设也必须与之同步进行,在公益性的基础上,要积极培育公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机制,建立和完善以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为主体的健身娱乐体系,推进社会体育的市场化进程,建立社会化的体育服务网络,通过电子商务等形式提升传统体育服务业的档次,为建立现代体育服务业创造条件。逐步形成体育信息服务、体育指导服务、体育培训服务、体育设施服务、体育竞赛服务、体质监测服务等全方位的社会办体育的格局(见图1)。

3.3调整体育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体育产业向服务业转移

当前,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城市重点发展的产业。现代体育产业正面临着从企业生产主导型向市场需求主导型的变革,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随着体育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加快,体育产业必然由传统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向体育服务业转移。利用体育的本质功能,以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和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为主要市场,立足于扩大参与性体育消费和观赏性体育消费,大力发展向消费者提供健身、健美、康复、娱乐活动的场地、器材、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的产业,包括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信息咨询业和技术培训业,应当是国家确立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点。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服务市场不断增大,服务业在经济中的主导性日益增强,在世界各国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主导力量。美国体育产业结构是:大众体育健身服务业(包括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参加各类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体育旅游活动等)占整个体育产业的32%,第二是体育用品生产业,大约占整个体育产业的30%,第三是体育观赏业(包括门票收人、体育比赛标志权和纪念品的销售,电视转播费、广告和公司赞助),接近体育产业的25%。体育的连锁经营进一步扩大。

现阶段,我国健身服务业的主要缺陷表现在本体产业发展不健全,没有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在投融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没有相应的优惠和政策扶持,有关部门把有些体育项目列人文化娱乐业,制定了较高的税率。公共体育场(馆)普遍感到负担很重,部分经营单位2002年纳税总额一般占经营总收入10%左右,个别甚至超过20%。因此,为推动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政府应积极调整体育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增强体育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大力支持社区体育服务业的建设,鼓励社会投资兴办各种群众性体育组织和俱乐部;培育和拓展健身服务市场。建立和健全各种与全民健身服务业市场经营活动的管理体制和各项法规,加强对全民健身服务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开发多元化的适合大众体育需求的体育健身服务项目。

3.4推动体育社会化的服务结构、服务项目及服务方式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加人WTO,社会体育产业将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的增长,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国际接轨市场的扩展,而跨上一个新起点。人们的闲暇生活方式将从目前的简单混合型向养生、消遣娱乐、健康投资等交融混合型方向发展,人们将更加追求科学的人文价值、健康卫生价值和身心上的满足。宁波市体育局为适应新形势下公共体育设施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引人了全新的运行机制,将新建的宁波市游泳健身中心(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其中5 000万为体彩公益金)经营管理权委托给西格集团,这是宁波市体育产业引进外资首次实现零的突破,也为体育事业单位改革和体育产业发展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要扩大居民的体育服务消费,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人们的健身意识,树立服务消费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的观念,鼓励中高收人居民扩大服务消费。其次,合理布局建设高、中、低并存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体系。第三,扩大体育服务领域,创造条件,开发、引进新型体育服务项目,优化结构,强化服务意识。形成布局合理,内容多样,多层次的体育消费服务体系。

4、结束语

大众体育关系到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关系到国家形象,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体育社会化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当前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要克服传统体育的组织运行模式,关键的问题是建立政府、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社会体育治理结构。政府应该从管理经济、社会、环境领域的全部公共事务,转变为提供基础性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除此之外,需要社区体育的组织结构、培育参与多元化的体育消费主体、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三方面实现变革,确立政府在社会体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为公民体育权利创造、提供机会和资源,使公民和社会都参与到体育社会化的过程中来,以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体育服务机制。

上一篇:浅析从“奥运向前冲”看电视媒体与大众体育的... 下一篇:对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