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经济圈可持续协同发展战略探讨

时间:2022-09-22 01:33:13

京津冀经济圈可持续协同发展战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京津冀经济圈合作是中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之一。京津冀经济圈为破解经济圈发展难题,创新、整合和协调各方资源,促进该区域整体发展提供了可能并初见成效。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经验规律,结合京津冀的特殊地理区位和各自区域发展状况,探讨建立“环境同治,区域合作,政策互利,信息共享”的可持续协同发展的京津冀经济圈的必要性。

关键词:京津冀经济圈 区域可持续发展 协同发展 政府间协作

近年,京津冀经济圈发展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和学者围绕京津冀经济圈发展问题提出了很多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见解。本文从环境上的可持续战略、区域规划上的协同持续发展战略和政府政策连续性三个方面分析京津冀经济圈可持续协同发展战略。

根据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可以将京津冀经济圈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京津冀三省市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在区域合理规划的保障下,在具有连续性的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实现经济互利、产业合作、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促进共赢的目标,从而实现自身的协同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经济圈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限批”限制产业发展,企业亟待转型

区域限批启动以来,环保总局已经关停了很多严重违规项目,其中包括河北省唐山的新联钢铁、宝业实业集团、滦南华瑞钢铁的3个钢铁污染项目。今后,“区域限批”与“行业限批”的内容与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区域一体化中的增长极理论,其增长极定为三类,第一增长极是北京,第二增长极是天津,第三增长极为河北的石家庄和唐山。这三点基本可以辐射到整个京津冀地区,其能够抵制区域发展中“飞地”的形成,可见,唐山作为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战略和现实意义。唐山地区的项目被叫停可以体现出国家在注重环保利益方面的战略部署。在京津冀的规划区域内,很多企业项目在环保、治污、减排等方面仍然存在严重问题,如果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高度,甚至将后者放在优先地位,那么协同发展将会因为“区域被限”而受阻,甚至出现不均衡和差距。

(二)区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均衡,缺乏核心和辐射能力

京津冀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区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没有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未能形成像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那样具有强大辐射作用的经济中心,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有竞争力的经济区域。

同时,核心城市与周边联系薄弱。大北京地区在城乡人力资源的开发、教育发展水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差距较大。北京的经济发展未能带动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繁荣。区域差距的加大,使经济落后地区不仅个人收入偏低、群众生活困难,而且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等发展所需的资金严重短缺,并进一步加剧了发展的不平衡,使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三)政府行政划分限制经济合作,政策间断性制约持续发展

目前,京津冀地区政府参与市场竞争多,政府主导型经济比重大,这就促使不同行政区划往往首先考虑本行政区的利益最大化;其次地区不平衡阻碍了京津冀区域间要素的畅通流动,北京的人才一般只集中在北京,向周边省市的流动较少。另外,京津冀地区特殊的区位特点也减弱了合作动力,共赢效应还没充分显现出来。

大北京地区范围内行政地位或经济实力相当的城市之间畸形竞争,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城市之间利益冲突,无行政隶属关系、经济实力不相当的城市之间不规范竞争。这一方面恶化了北京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关系,另一方面也扭曲了北京的城市职能,加剧了首都的资源供给紧张和环境负荷加重的局面。与此同时,京津冀合作中很多政策都是时断时续,缺乏连续性,在一些领域的政策也具有时效性,没有后续考虑或者战略意识,这就造成了区域持续发展的困境和难题。

京津冀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生态发展模式

京津冀地区是一个由坝上生态屏障、燕山、太行山水源涵养地、下游九河末梢湿地、北京湾平原以及滩涂海湾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流域生态系统和大气污染物敛散的生态单元,建立生态发展模式成为必然选择。为了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发展中的必然选择。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经济圈的发展,京津冀三方应尽快建立生态环境和减污治污机制。在各方政府的共同监管和三地企业的共同配合下,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专项基金,为京津冀经济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国家的经济和环保事业贡献区域力量。

(二)利用区域优势,形成区域规划框架

根据中国社科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即《2006-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的观点,京津冀城市群总体结构应采用“点―轴”发展模式。京津冀城市群“点”的发展即是以核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等为主要“节点”,统筹发展;“轴”的发展就是城市群内外主要交通走廊和产业带的发展。三增长极,即北京、天津、河北的石家庄和唐山为三点,连线形成三轴,在轴线的规划内形成合作面,在此基础上进行辐射,涉及周边地区,防止出现边缘化区域和人群,不能共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利益。各个区域根据自身的强势项目、优势资源、科技实力等特长方面与其他区域进行配合,如唐山的资源优势,廊坊的地缘优势,保定的文化旅游优势,张家口、承德的环境优势,各城市应该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共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有条不紊的展开,最终形成资源共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经济圈。

(三)加强政府指导,形成连续政策体系

京津冀经济圈是由三个不同的经济实体组成的一个共同发展的整体,如果只以市场来协调三方的利益关系,促进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是不现实的。正因为如此,政府指导和相关政策法规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充分考虑区际利益自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法规,调动各方生产的积极性,对京津冀经济圈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京津冀经济圈是一个由多城市组成的复合型经济区,其内部一直存在着非常激烈的区际竞争和巨大的落差,整合过程也是一个协调和统筹过程。在区域市场转型中,塑造“市场拓展型政府”以帮助区域市场的创生成为必然选择。

(四)整合环保政策、区域定位、政府政策,促进持续协同发展

在京津冀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中,环境上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同步发展,政策要有连续性就构成了支撑京津冀协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必须要素。这三个要素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应该在发展规划中同步进行。环境上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外部环境,更是“十一五规划”的强制要求;区域的协调同步发展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全面的考虑京津冀区域的所有地区,尤其是部分边缘化的贫困和欠发达地区,最终形成区域内的共同发展;政策的连续性是制度保证,由于跨省份进行经济合作,三个独立实体必然存在经济增长点的竞争,那么如何在协调中出现竞合,平衡经济利益,共享经济成果,就成为政府政策制定的指导原则。

综上所述,京津冀经济圈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内部各地区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同时对全国的统筹区域发展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加强京津冀经济圈合作既存在理论上的必然性,又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因此建立“环境同治,区域合作,政策互利,信息共享”的可持续协同发展的京津冀经济圈至关重要。在京津冀经济圈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增长的平衡性、增长方式的节约性,通过加强京津冀合作交流,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完善经济发展体系,最终实现京津冀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京津冀13市联合商业发展报告[R],2007-2-28

2.2006-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R].中国社科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王子柱,刘晓蔚.对京津冀都市圈协调发展的若干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6)

4.梁慧超,金浩.新形势下的京津冀发展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8(7)

5.史利国.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初步思考[J].北京规划建设,2009(1)

上一篇: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下一篇: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合作法制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