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痛35例

时间:2022-09-22 01:07:04

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痛35例

【摘 要】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对慢性颈肩腰腿痛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颈肩腰腿痛(排除椎管内及骨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根据规律压痛点,依据王福根推荐处方布针,连接银质针巡检导热仪,加热15 min。依据留置皮外针的长度,设定温度85~105 ℃。对照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依据疼痛区域选择相应责任神经,注入止痛液。治疗2 周、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治愈率占40.00%,有效率占97.14%;对照组治愈率占60.00%,有效率占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治愈率降占37.14%,有效率占97.14%;对照组治愈率占11.43%,有效率占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银质针疗法用于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痛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慢性颈肩腰腿痛;银质针;银质针巡检导热仪

慢性颈肩腰腿痛目前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与之相关的各学科治疗效果,近期较满意,远期较差。采用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远期效果。笔者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痛35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根据参考文献[1]诊断标准,选择椎管外软组织疼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年龄32~70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5年。对照组年龄30~7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70例患者中颈肩背痛15例,腰及下肢痛55例。以上患者均在所诉疼痛区域或可寻找到多处压痛点。影像检查诊断:颈间盘突出13例,腰间盘突出43例,骨与关节退变61例。其中43例患者曾接受多种非手术治疗。用银质针刺治疗前2周均未采用其他任何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 所用银质针由白银制成,直径0.8~1.00 mm,针尖圆而钝,用前经高压消毒。根据规律压痛点,依据王福根推荐处方布针[2],布针前给予患者基础麻醉,然后持银质针柄垂直进针,深刺至肌肉层或骨膜,当患者感觉强烈酸、胀、麻但无向下过电感停止进针。留针并连接银质针巡检导热仪,加热15 min,依据留置皮外针的长度设定温度85~105 ℃,拔针后用碘酒消毒针孔皮肤。每次布针10~35根,每个部位仅治疗1次,5 d 1次。针刺时应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以防刺伤。

2.1.2 对照组 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依据疼痛区域选择相应责任神经,并确定相应椎旁穿刺点,龙胆紫标记,常规消毒,采用7号9 cm针穿刺,成功后注入20 mL止痛液(质量分数2%利多卡因5 mL+曲安奈德20 mg+维生素B12 1 mg+注射用水至20 mL)。每次选择2~4个点,每周1次,共治疗2~4 次。

2.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未复发,无后遗症,能从事原工作。显效:症状消失,恢复原工作,于劳累或天气变化时稍有不适感。有效:症状部分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同前。全部患者治疗2 周、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两组治疗2周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占40.00%,有效率占97.14%;对照组治愈率占60.00%,有效率占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2 两组治疗3个月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占37.14%,有效率占97.14%;对照组治愈率占11.43%,有效率占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4 讨 论

慢性疼痛是指由于一种急性疾病过程或一次损伤的疼痛持续超过正常所需的治愈时间,或间隔几个月至几年复发,持续达1个月的疼痛。一般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其在病因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症状学、生物学、心理学等方面与急性疼痛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经久不愈的颈肩腰腿痛,在排除椎管内病变和骨骼病变的基础上,慢性颈肩腰腿痛归于“慢性痛”范畴。该病一般是由于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损伤造成肌肉、肌腱、筋膜附着处无菌性炎症,导致肌肉痉挛、挛缩,进一步则肌肉缺血萎缩。炎症、痉挛、挛缩,缺血是疼痛的主要原因[3-4]。

宣蛰人通过对椎管外骨骼肌、筋膜等无菌性炎症病变软组织的手术松解,达到了满意的疗效。后来宣氏借鉴中医学针刺原理采用银质针替代手术,采用密集银质针治疗该病,亦取得了较好疗效。经王福根等30 余年临床研究,发展了该疗法,用银针导热仪代替中药艾燃导热,使该疗法更趋于完善。并发现该法在治疗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方面具有传统软组织松解手术的治疗特征。其具有3种功效:①消除炎症反应。针尖温度达(40~55)℃,借此热能起到更好地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或消除无菌性炎症病变的作用;②增加局部血供。治疗后病变组织血流量增加50%~150%,1个月后局部血流量较治疗前增加20%~40%[5];③松解肌肉痉挛。肌电图测定治疗前运动单位平均时限低于正常值80%,治疗后恢复正常[6]。有人认为,慢性疼痛是由于肌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密集银质针达到了筋膜开窗减压的功效。

笔者通过对70例患者银质针和常用神经组滞疗法对比观察发现,治疗后2周有效率两者基本相同,对照组治愈率高于治疗组。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利多卡因阻滞了自主神经,曲安奈德直接消除了无菌性炎症。治疗后3个月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银质针治疗后长期的血液循环的改善形成持久的疗效,同时由于神经阻滞未根本消除慢性软组织疼痛的病因(肌肉痉挛、挛缩),

在外界因素如劳累、着凉后诱发疼痛再次出现,这也是神经阻滞远期疗效差于近期疗效的原因。

银质针导热疗法具有消除炎症反应、增加局部血液供应和修复病变组织的作用,因而会产生持久的解痉除痛治疗效应,用于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痛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5 参考文献

[1] 王福根.银质针疗法在临床疼痛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3,9(3):173-181.

[2] 王福根.银质针导热治疗软组织痛[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4-40.

[3] 宣蜇人.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17-19.

[4] Price DD. Psychological and neural mechanisms of the affective dimension of pain[J].Science,2000,288(5472): 1769-1772.

[5] 王福根,富秋涛,侯京山,等.银质针治疗腰椎管外软组织损伤后局部血流量变化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7(2):80-82.

[6] 王福根,江亿平.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肌电图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9,5(4):1994-1997.

收稿日期:2013-12-24;修回日期:2014-03-06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如何进行计算机教学 下一篇:渐减指导在语文生态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