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22 01:06:07

玉龙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各级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我校利用招生宣传动员、招生、推荐就业及管理实习生等渠道,对我县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了一些调研。通过深入全县乡村、企业和学校,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基本了解了我县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想了一些加快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一、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我县职业教育自2007年4月开始创办至今也只有5个春秋,发展历程比较短,近5年来,我县职业教育呈现出比较好的发展势头,不少方面还取得了一些突破。目前,我县职业教育主要以“玉龙县职业高级中学”为主体,另外有些各种形式的长短期培训办班形式。初步形成了以玉龙职高为龙头,全日制中职学校教育为主体,各种职业培训机构为依托,培训与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2012年,玉龙职高招生349人,在校生达到1631人。学校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得到加强,拥有正在申报市级重点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烹饪、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拥有丽江市内唯一一个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玉龙职高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路子,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培育出一批合格实用型技术人才。办校五年来,学校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合格毕业生达到680多人,各类培训机构共培训570人次,为玉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职业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距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距群众的教育需求仍有较大差距。职业教育整体上仍然处在“蹒跚行进、奋力爬坡”的阶段,还面临着诸多困扰,多年存在的“三难”现象仍然突出:职业教育招生难、职业学校办学难、培养学生就业难。调研过程中,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三难”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我县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这样几个不适应:(一)认识不适应形势。当前影响职业教育发展首要的是各个层面的认识滞后、观念陈旧。近年来,国家将职业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事关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重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但受就业压力以及偏面的人才观、择业观影响,很多人对职业教育仍然存有偏见。从社会层面来看,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重眼前利益、轻人才培养,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情况仍然存在。从学生家长来看,“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跳农门”、读书就是为了上大学。加之近年来就业压力增大,致使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上职校低人一等,让孩子上职校成了“无奈”的选择。从企业来看,很多企业经营者认为,“教育就是教育、工厂就是工厂,扯不到一块去”,致使“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和学校缺乏沟通、没有配合。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社会意识尚未真正形成,观念更新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二)条件不适应办学。发展职业教育需要财力作支撑,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骨干示范专业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立都需要大量的投入。目前我县职业教育的投入已很高,但要完善职业教育仍还有很大的距离,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办学条件的改善。从学校办学设施看,学校缺少基本的实验、实习场所和设备。从实习实训条件看,没有专业实习实训场所。从师资力量看,我县职业学校随着近年来规模扩大和在校生的增加,专任教师总体数量明显偏少,专业水平也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职业学校不得不高薪聘请校外技能型专家任教,难以保证教学时间和质量。“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不足,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2.8%,而且有些专业根本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师。(三)政策不适应就业。我县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尚不能成为促进和引导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我县各类经济组织中,普遍没有真正建立起技能人才从培养、使用到管理的规定和制度,技术岗位持证上岗的人数少,远没有达到全员持证上岗的要求。由于缺乏相应的就业政策,目前我县一方面缺少大量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工作岗位又被外来务工人员占有。调研发现,我县有可以作为技能人才加以培养利用,却不愿就读职业学校的人;而我县的一些企业又要拿出必要的成本,从外地引进技能人才。这背后,意味着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人才成本的双重投入,确实值得深思。

三、对策建议。

综合分析我县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困难和问题,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发展应确立以下基本思路: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围绕建设新的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紧扣我县优势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寻求新突破,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着力建构立足经济、面向社会、服务各业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新格局。按照这一思路,在整体工作上,应该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三增”:增强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增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首先,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县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区域竞争力,必须把发展由依靠资源优势为主,转变到依靠人才、技术和劳动者素质为主上来,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可以肯定地说,我县成为人力资源强市之时,就是我县经济腾飞之日。因此,必须从战略和长远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职业教育,打破“就教育论教育”、“为抓职教而抓职教”的封闭狭隘的思维方式,纠正各种忽视长远发展的“短视”行为,破除各种陈旧观念的束缚,树立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经济、抓民生”的观念,强化抓职教就是“打基础、谋长远、创优势”的意识,真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的总体规划,做到工作上优先研究、发展上优先安排、政策上优先落实。其次,要广开渠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县级政府应建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用于骨干示范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和农村职业教育建设。要改革职业学校招生办法,要挖掘办学潜力,改变传统的正规学历教育的思维定式,将成人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不断扩展职业教育生源空间,通过政策引导,让最应成为职业教育对象的中考落榜生、农村富余劳动力、退转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农民等群体,能够“无门槛”或“低门槛”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岗前、在岗、转岗培训以及继续教育,达到“让最需要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到最需要生源的职业学校培训”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二要“三强化”: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对职业教育的组织领导。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差已成为困扰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要探索实习实训的新路子,在职业学校推行“顶岗实习”模式,并使之制度化。“最新的科学技术在生产线上、最新的农业技术在大田里”,因此,要想让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管打实用”,就必须让学生走进工厂车间、走向田间地头。要深入探索“企校合作、校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在全市开展“一企联一校,一村联一校”试点工作。同时,定期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做到“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使之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走向社会的平台。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认定一批以校长为主的职教专家队伍,打造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导团队;培养认定一批专业带头人,打造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培养认定一批骨干教师,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力争“十二五”末, “双师型”教师要占到专业教师总数的60%以上。启动师资培训工程,安排专项资金,对专业教师进行相关专业技能培训。改革职业学校用人制度,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技能人才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人事部门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聘用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对学校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可以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强化对职业教育的组织领导,设立职业教育综合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管理全县职业教育。政府要切实承担其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依法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突出贡献,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倡树正确的求学观、择业观和人才观,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崇尚技能、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浅论自助餐菜单设计 下一篇:关于劳务派遣员工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