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教学案例

时间:2022-09-22 10:40:50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该节是苏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中的第19章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从营养级的概念出发,以典型的草地生态系统中的“草―兔―狼”食物关系探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起点和特点,分析此过程中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来源与去路。能量流动特点的总结与得出应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学生建立能量流动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观点,为后续人工生态系统与生态农业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2)说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和途径。

2.能力目标

尝试摆出和分析符合能量流动规律的食物链。

3.情感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是能量最终来源途径,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

情感。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活动用磁贴。

1.导入新课

师:相信都听过鲁宾孙流落荒岛的故事,他的故事被丹尼尔迪福受写成《鲁宾孙漂流记》流传后世。鲁宾孙流落到荒岛上,那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没有其他食物。假设他随身尚存一只活母鸡、15 Kg玉米。而你是鲁宾孙,会采取哪种方案来赢得更多的生存时间?(投影两种生存方案,学生举手表决,板书每种方案支持人数)。

师:大家的分歧比较大,我们不着急下定论,先进入今天的

学习。

2.营养级

师:我们一起分析这个荒岛上的鲁宾孙,鸡和玉米,它们最多可以组成几条食物链?(生:2条)在生态学上把一个生态系统中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在这个孤岛上鲁宾孙孤身一人,鲁宾孙自己就成一个营养级。在第一条食物链中,鲁宾孙排第几位?(生:3)因此他是第三营养级。再看第二条食物链,鲁宾孙排在第几位?(生:2)那他在这条食物链中处于第几营养级?(生:2)在这两条食物链,处于第一营养级的始终是谁?(生:玉米)玉米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哪个成分?(生:生产者)你能不能发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有没有什么规律?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特点

师:鲁宾孙一晚上都在想明天是吃鸡还是玉米,可第二天一早母鸡逃走了。他还有两种方案选择吗?(生:没有)有人说他还可以选吃或者不吃!可是,长时间不进食鲁宾孙会怎样?(生:会饿死)人进食是为了从食物中获取什么?(生:能量/营养)当鲁宾孙吃了玉米,玉米的能量就进入鲁宾孙的体内,鲁宾孙体内的能量能不能进入玉米中?(生:不能)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能量从鲁宾孙体内进入玉米那是一个怎样的情境?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有无方向性?(生:有)这就是能量流动的第一个特点:单向流动。

师:我们研究这条简单的食物链:玉米鲁宾孙。给大家3分钟时间,前后4人一组,结合投影中的提示讨论:(1)玉米能量的来源和去向;(2)玉米被鲁宾孙取食后的去向。(引导问题:玉米的能量哪来?在被鲁宾孙吃掉前,玉米生活需要能量吗?被鲁宾孙吃掉后呢?玉米被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呢?这部分能量又被谁利

用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

师: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多于2个,输入食物链的能量最终来自哪?我们以箭头的粗细代表能量的多少,我们可以看到越往后,营养级越高,能量越?(生:少)能量流动除了单向流动的特点外,还有何特点?(生:逐级递减)

师:现在我们再看刚上课时的问题,进行第二次投票,你还坚持原来的想法吗?很多同学已经改变了原先的想法,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为何你改选?

师:大家已知道了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特点。现在我们四人一组,请同学们设计一条食物链。

设计标准:(1)食物链设计合理(包括箭头方向、顺序、科学的取食关系等);(2)各营养级总重量符合能量流动的特点和原则。

(请各组展示设计,除展示组外其他组同时参与评价)

4.总结

师:不知不觉今天的课到了尾声,下面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重构,抛开课本中对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分析,从学生更感兴趣的话题“鲁宾孙生存策略”引入并对其展开分析,使得这一引入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引入,更是课程设计、课堂学习的中心。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容易对一些概念产生混淆,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化学知识的缺位所导致的。比如,学生容易认为绿色植物的能量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因此在告知学生水和无机盐中不含可供生物利用能量的同时,引导学生向“某些作用”的方向思考,积极地引导和巧妙地设问能及时脱离教学困境,也避免了课堂时间的浪费。

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课堂上为节约时间,虽然注意到了对概念建构过程的重视,却容易忽视了让学生自己说出结论这一过程。在能量流动的特点这一环节尤为突出,有些结论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说出,而不应该替代,因此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更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

上一篇:建立民主、宽容、理性的师生关系新常态 下一篇:你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