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开展心理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22 10:35:44

院校开展心理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科学的心理管理方法,对增强个体适应能力,激发个体潜能,促进个体自我调节与自我完善,最终实现个体与组织的和谐发展与共同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有关的探讨。

【关键词】院校 心理管理 思考

一切教育管理工作都要建立在了解对象、熟悉对象的心理世界上,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对院校学员的心理进行管理,促进他们心理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训练热情,增强战斗力。

在管理过程中进行心理管理,按照院校学员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行事,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效能,促进院校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方法,特别是现代管理科学和心理学的普及和应用,又产生了许多新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心理管理水平,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开展心理管理工作,要在院校大力加强目标管理法

目标是行为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在人脑中的反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目标具有重要的心理功能:一是引动功能,具体明确的目标是引起动机推动行为的"导火索";二是导向功能,目标是行动的纲领和努力方向;三是聚合功能,组织目标能形成一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四是激励功能,目标为人的需要的满足提供了可能性。在目标的诱导下,潜在的需要可以转化为活跃的行为动机,从而推动人们积极进取,实现自己的愿望。目标管理法就是指以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为中心,有组织、有控制地管理院校一切活动的一种方法。目标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设置目标,将个人目标、集体目标与军队建设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目标管理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目标的设置阶段。如何设置目标是目标管理的首要问题。在设置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上下级的目标方向一致,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方向一致;第二,无论是集体目标或个人目标的设置都应让官兵参与,参与程度越深,认同越易,义务感越强;第三,目标应明确具体,能量化的尽量予以量化,不便量化的也要清晰确切;第四,目标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切实可行。对于难度较高的长远目标,可采取"大目标,小步子"的目标管理法。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进行适度竞争。

第二阶段,目标实施阶段。这是目标管理的执行阶段,主要的工作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官兵委以权限,明确责任;二是运用有效的管理控制方法,加强沟通,进行必要的指导;三是及时进行检查,监督学员按照预定的目标努力工作。

第三阶段,目标效果评价阶段。当目标实施活动结束时,就要对照原定目标是否实现做出评价,及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官兵,通过奖惩使绩优者获得成功感,使未达标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找出努力方向,为下一个周期的目标设置和实施创造条件。

目标管理之所以能产生显著效果,关键在于对人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它可以统筹、集中各级组织和每个成员的力量,通过总目标的分解落实,使总体任务顺利完成。目标管理强调广泛参与,使全体人员心向一致,有利于改善上下级之间的心理关系,培养锻炼各级管理者的心理素质,提高每一个官兵的工作才能,增强官兵的整体意识,充分调动院校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开展心理管理工作,要在院校积极进行参与管理法

"参与管理"在管理上要求由集权管理转向参与管理,实行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高度融合。实行参与管理,要求管理者及下属共同讨论本单位的目标或作决策分析,当下属了解和接受这种目标或决策之后,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对目标的认同和承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

发扬民主、依靠群众是我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经验证明,院校学员参与管理能取得很好的心理效果。其一,可以鼓励院校学员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智慧、经验和创造力,提高管理的效能。其二,可以使院校学员获得"社会性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心理满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发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和乐趣。其三,可以促进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改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和"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态度,增强义务感和责任感。促进上下级之间的心理沟通,产生向心力,增强内部团结。

实施参与管理,要正确处理好服从与创造的关系,积极为院校学员的参与管理创造条件。要形成让院校学员参与管理活动的具体制度,使上下沟通的信息渠道畅通,使官兵的意见、意愿得到充分表达,形成科学决策的可靠基础。领导者要有实行参与管理的真诚动机,相信学员的智慧和力量。

三、开展心理管理工作,要在院校不断推进强化管理法

所谓强化就是指通过强化物的作用来增强、减弱或消退某种行为的过程。强化物则是指增强或减弱行为的刺激物,诸如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等。管理者只要有效地控制强化物,就可以保持和增强管理对象的积极行为,或减弱和消除消极行为,这就是强化管理法。强化有两种方式--正强化和负强化。在对人的管理中,对某种行为给子肯定和奖赏,使该行为得到巩固、保持和加强,就叫正强化。对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使之减弱或消退,就叫负强化。负强化一般是批评、处分等。这两种方式运用恰当,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强化手段的运用,应着重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时效性原则。强化时间与强化效果有一定的联系。学员在做出一定行为后,往往对行为结果较为关心,因此,当行为的结果明确之后,要及时反馈并实施强化措施,这样强化效果最好。在强化手段运用的时间上,要有效地运用连续性强化和断续性强化两种手段。连续性强化多用于行为改变的初期;断续性强化,一般用于行为的巩固期,间隔时间要因实际情况而异。

二是渐进性原则。贯彻渐进性原则也就是采取分步强化。一方面,学员行为形成和改变要经过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过程,不是一步可以完成的;另一方面,强化物的刺激量要逐步递增,特别是相继进行的同类强化,只有强化刺激逐步增强,才能保证每次强化的有效性。

三是强化物的有效性原则。学员的需要各不相同,同一强化物对不同的官兵可能产生不同的强化效果。如许多官兵在立功时看重的是那枚金光闪闪的军功章,而不太在意有多少奖金。有的人把物质因素看得重一些,有的却把精神因素摆在第一位。但在管理中,要以精神鼓励为主;正负强化的运用,要以正强化为主。管理实践表明,奖惩结合,以奖为主,比只奖不惩或只惩不奖的效果好。如果奉行好人主义,该惩处的不予惩处,就会形成对消极因素的强化。

四是公正性原则。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保持心理上的公平感是官兵的一种内在需要,奖惩的合理性本身就是一种强化。实施奖惩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要注意轻重适度,恰如其分。

上一篇:关于将图书馆构建成为知识仓库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树立班级管理核心理念――集体、责任、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