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在信息技术课堂讨论中的应用初探

时间:2022-09-22 10:12:20

“弹幕”在信息技术课堂讨论中的应用初探

弹幕(bullet screen)是如今网络上风行的一种视频社交方式,很多年轻人一边看网络视频,一边评论,发表的评论在视频上实时滚动,评论不断从屏幕横向飘过,看上去像一张由密集飞行的子弹形成的幕布,因此被称为“弹幕”,这种大量的评论出现的效果叫做弹幕。作为新媒体时代新的视频体验方式,弹幕加大了视频的娱乐性、交流性,因此一出现就受到了追逐新鲜好奇的年轻人的追捧,特别是90后、00后。弹幕创造了许多新的网络语言,形成了网络亚文化的一道景观。

关于弹幕本身的是非,笔者不再赘述,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对于新出现的技术向来十分关注,当弹幕遇上教学会怎样呢?如何将新兴的网络技术有效的应用到课堂上去呢?有两个具体的事例触发了笔者将“弹幕”引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探索。一是已有的实践。据报道,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堂《广告创意策划课》上,弹幕的应用让大学生们耳目一新,让课堂上的“低头族”纷纷抬起头来,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二是笔者参加的一次培训中,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在讲座过程中使用了“微弹幕”,一下子就使讲座焕发出了信息技术的魅力。笔者以“微弹幕1.6”软件在课堂教学中讨论环节的应用为例展开了探索。

一、微弹幕软件使用

1.软件安装

微弹幕的应用最主要的环境是具备移动互联网的教室、教师端PC机、安装有微信的学生端手机或者IPAD学习机等。教师下载微弹幕1.6软件,在教师端PC机点击文件夹中的“Dan.exe”文件,在弹出的页面设置“房间”名称,可以用数字、字母、中文等命名,同时将生成的二维码和ID密码保留,以备课上使用。

进入上课阶段之后,教师在设定的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在学生端IPAD或者手机,打开微信,利用其中的“扫一扫”功能,扫描教师提供的二维码,进入相应的房间之后,就可以参与话题讨论。学生可以用文字、图片、表情、小视频等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所发表的观点就即时在大屏幕上“飘过”。

2.使用技巧

为保证弹幕讨论的有序使用,教师可以在“微弹幕1.6”软件中对弹幕进行设置,概括为“四个设置”:

一是设置弹幕字体,字体大小、滚动速度、显示颜色等均可以进行调节;弹幕多字体就大一点、速度就快一点,弹幕少字体就小一点、速度就慢一点。颜色要与大屏幕的颜色协调。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发言的活跃程度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不同的班级进行不同的设置。

二是设置滚动位置,“微弹幕1.6”软件提供了八个弹道,将屏幕由上而下分成八行,第一弹道对应第一行,第二弹道对应第二行,选中某个弹道代表弹幕可以从该弹道发射,如教师不想让弹幕占据整个屏幕的时候,就可以进行选择,比如选择最上面的或者最下面的三条弹道,也可以同时选择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弹道,这样发出的弹幕就不会影响屏幕的主要部分。

三是设置屏蔽。你可以选择人工审核,也可以选择定时打开。在“微弹幕1.6”软件设置了审核功能,默认状态为“不开启”,此时所有的弹幕均在大屏幕上显示,当点击审核功能开启之后,通过教师审核的弹幕才可以在大屏幕上出现,这个设置对于教师去除一些“不当言论”,提高学生“发言”质量很有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快捷键确定弹幕的暂停或者清空,Ctrl+空格键可以使弹幕暂停,Alt+空格键可以清空屏幕。在课堂讨论时,若有特别精彩的发言出现,或者比较集中观点、问题出现,此时教师可以实现与学生的即时互动,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讲解、阐发、解释集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对于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若讨论终止,则可以通过清除快捷键将屏幕上的弹幕全部清空,然后进入其他的上课环节。

四是设置记录。“微弹幕1.6”软件的“导出弹幕历史记录”功能,使得弹幕内容可以用txt文件的形式保存下来,这个功能对于学生提升课堂讨论的质量非常有好处。在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将课堂讨论发言导出并保留,随时查看、比对、分析,同时将结果与学生分享,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对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等认识更加深入,另一方面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入。教师通过对这些设置的灵活使用,实现了对弹幕的质量、节奏、使用效率等的随时掌控。

二、微弹幕应用成效

1.小软件,大趣味

当前,我们面对的初中生已经是00后一代,他们伴随着信息技术成长,生活和学习被计算机、游戏机、数码相机、手机等数字工具包围,被称为“网络时代原住民”、“数字土著”。信息技术对他们的认知方式、表达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等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对于各种网络新事物、新技术、新玩法等更为敏感,接受度更高、适应度更快。因而,他们的学习需求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满足于单方面接受信息,而期盼更灵活的学习方式,更高频率的网络资源的使用,更多地利用各种移动终端、传感器,更愿意参与讨论、分享体验、秀出个性。

相应的,对于教师来说,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对这些现象“视若无睹”,还是沿用传统的老方法、老教案、老内容,那只能“被动挨打”了,已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很快就会赶不上趟,被学生置之“圈”外。反之,若我们主动迎接互联网革命、主动拥抱技术更替,大胆将新技术引入课堂,那么,即使是小小的软件,也能带来大大的趣味,小小的改变也能引发大大的收获。

2.小栏目,大磁场

不出笔者所料,“微弹幕”一出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虽然仅仅使用于课堂讨论这个“小栏目”中,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却像一块大大的磁石,立刻引发了学生的极大关注、极大兴趣、极大投入,他们对使用“微弹幕”这个方式进行课堂讨论毫无违和感,接受度非常高,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玩”的不亦乐乎,他们热烈互动,不断刷存在,发言一旦“发表”成功,其成就感不亚于得到一次高分。事实证明,原先担心的“一边看评论、一边写评论,一心几用会不会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不会出现00后的学生完全能适应这样的方式。完全不影响教学效果。

据笔者初步统计,微弹幕在课堂讨论环节的应用,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从广度看,课堂讨论的参与度达到100%,每个学生都能深度卷入,他们比赛着发弹幕,改变了原有的课堂讨论只有少数几个“老面孔”发言、其他学生只能“打酱油”的状况,原本“沉默的大多数”被唤醒。二是从数量看,短短5分钟的课堂讨论时间,弹幕的数量达到几百条,一个50人的班级,平均每个人弹幕5条以上,课堂讨论的趣味性、互动性、参与性完全体现了出来。三是从质量看,学生思考的深度超乎教师的估计,他们或分享自己的观点,或对自己不清楚的内容提出疑问。许多精彩的观点、独到的想法得到了热烈的回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简便、快捷,学生的小组合作更加高效、深入,课堂从而变成了高质量的、促进学生思维锻炼的课堂。

3.小尝试,大世界

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已经表明,信息技术正在重建学习、重构课堂,微弹幕的应用对于教师来说,是一次小小的尝试,却打开了通往课程改革大世界的一个通道,收获也是丰厚的:一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通过微弹幕,引导学生在观点碰撞中寻求共识,鼓励学生分享不同意见、不同思路、不同方法、不同成果的表达,可以即时了解现代学生的“话语系统”,达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智慧共享、价值共识,从而找到更好的师生沟通渠道和表达方式,与学生更有“共同语言”,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事实证明,越是与学生有“共同语言”,教师的语言就越具有说服力。二是促进了课堂的改变。教师通过查看、分析、研判弹幕的内容,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想法是教师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重要参考,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即时调整,也可以在课后进一步挖掘。从这个意义上讲,微弹幕也成了一种“教育生产力”。

三、微弹幕的应用反思

正如弹幕的出现引发争议一样,“微弹幕”软件引入信息技术课堂也要注意扬长避短,微弹幕的应用要建立在有利于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技术为教学服务”的原则,任何技术都不可喧宾夺主,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微弹幕”之长,并辅之以有效引导,充分掌控技术工具而不是被牵着鼻子走。

总之,教师在拥抱新技术的过程中,必须思考如何实现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促进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互补,从而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能真正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永远是有思想、有个性、有吸引力的教师和鲜活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健,张新明.弹幕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初探,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M),2015(1)

[2]陈一,曹圣琪,王彤.透视弹幕网站与弹幕族,青年探索(M),2013(6)

上一篇:简析水电站厂房的施工管理 下一篇:论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