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

时间:2022-09-22 09:57:30

试论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1-0154-02

摘要:对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进行风险管理,一方面通过标准化建设、入学体检、规范体育教学与科学体育锻炼来对风险进行预防;另一方面通过保险来分担风险、提高体育活动参与者自救互救的能力以及建立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应急预案来积极应对风险,都不失为有效管理的积极举措。

关键词:学校体育 伤害事故 风险管理 应急预案

所谓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体育的各个环节发生的致使学生死亡、伤残、组织器官损伤等人身后果。它具有多样性、突发性、复杂性和伤害性的特点。2002年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了学生伤害事故的范围:在学校实施的教学活动或学校规定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也适用这一范围[1]。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因其自身的解剖、生理特点和运动技术的特殊要求,加之对运动伤害的预防意识淡漠,使得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轻则擦伤、软组织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重则造成骨折、内脏损伤或功能紊乱、严重者甚至死亡。这些伤害事故一旦发生,除了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妨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因此,不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都应对体育活动中的伤害事故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做到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减少学校体育中的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另一方面树立已病防变的思想,及时、正确的采取紧急救治措施,降低伤害事故的危害程度和损失,对严重者甚至可以挽救生命。因此,在高校的学校体育活动中,通过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处置机制,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进行风险管理,来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有关方面的正当权益和伤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都是势在必行的出路。

1、标准化建设

学校必须在硬件建设方便和软件管理方面都注重标准化的要求。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密切相关的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方面必须合符规范要求,体育设施、设备必须是执行国家行业标准检验合格的器材,特别是要符合安全标准;学校体育管理必须规范有序,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管理标准,形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管理理念。比如在教学班级人数方面不能超过标准要求的上限,否则因为教师监管能力不够,导致体育教学的运动伤害发生,学校将会在善后处理中陷入更大的被动。

2、严格新生入学体检

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也运动伤害发生的重要环节,要预防体育课程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严格的医务监督。学校体育课程的医务监督主要看体育课的健康分组是否符合医务监督的要求,体育课健康分组的依据包括: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生理功能状况以及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2],这些指标的获取大部分都需要通过体检。新生入学健康体检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的一次摸底,也是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健康分组的一个重要依据。如果不进行严格的身体健康检查,完全以高考体检指标作为依据,这往往会导致健康分组不准确,就容易为后期体育教学埋下安全隐患。肖福云[3]在对广西师范大学的学生进行体检结果分析,认为中学时期的体检不够重视,有的很不认真;参加招生体检的医生在高考体检中存在不够严肃和不认真的表现,有的身高与实际不符,有的存在器质性疾病而体检结果正常,而视力、辨色力的误差更加普遍。新生的入学体检并不是要把某个学生挡在大学校门的外面,主要是更加全面、准确的对学生健康进行摸底,以便在校期间更加科学的安排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特别一些特异体质的学生应当是重点预防的对象,刘河旺[4]在对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致因分析中,把导致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9种代表性致因按影响程度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最重要的致因,包括4种,排在第三位的就是学生特异体质的风险。

3、学校建立全覆盖的保险制度

学生伤害事故一旦发生会给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校园内发生伤害事故不能得到妥善处理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学校缺乏稳定而充分的资金来源,当一个高额赔偿事故发生后,学校常常处于缺乏经费的巨大压力中而进退两难。许多国家都采取了校园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社会化的做法,可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护和帮助[5]。建立我国学生伤害事故的社会保险制度——“学生伤害险”作为利益攸关者应该达成共识,在伤害事故中因此都能转移一部分风险,并且能够最大化各方的利益,进而减轻自身的利益损失,使各方的利益受损最低化,从而充分维护伤害事故有关方面的利益,是一个各得其所的办法。在具体操作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校方责任险”来分担风险,而学生可以通过“学生伤害险”来分担风险[6]。

4、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体育课堂发生伤害事故,教师是第一现场的急救主力,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熟练、正确的急救方法和手段,以便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及时实行急救,也通过课堂教学把相关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在《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把“运动伤害的现场急救”作为必修内容进行教学和学习,使学生掌握学校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生伤害事故的急救办法,同时了解体育活动、饮食状况、睡眠质量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和运动习惯,降低学生因为保健知识匮乏导致运动伤害发生的风险[4]。

编制运动伤害预防措施与现场急救手册,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墙报等不同的方式,传递预防校园体育伤害事故的意识和急救操作能力。形成正确、科学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其在内容方面重点传播体育活动参加者常见运动损伤与伤害事故的基本概述,主要介绍运动损伤和伤害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急救的目的与意义,急救的任务与秩序,预防的原则和措施。

4.1现场急救的医疗救护原则,主要是现场救护的步骤和初步检查、初步诊断的方法。

4.2现场急救的组织管理,组织现场人员的自救与互救、卫生救援力量的组织。

4.3现场急救的基本技术,其中主要有现场解救、止血、包扎、固定、转运以及现场心肺复苏术。

4.4常见运动伤害事故的现场急救方法,如擦伤、切割伤、撕裂伤、单纯软组织挫伤、软组织挫伤合并内脏或其他组织损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或脱位、骨折、颅脑损失、中暑、溺水、晕厥(包括低血糖)、休克、急性中毒、癫痫、虫蛇咬伤等。

4.5定期、不定期邀请急救专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体育教师,再通过受训人员的辐射作用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运动保健知识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和措施,切实提高师生的自救、互救的能力,能够在第一现场组织救援,保护伤者的生命安全,防止和避免二次伤害,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为后期治疗争取时间。只要能够施行正确的急救,可以大大降低和避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后遗症和并发症。

5、建立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切实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认真预防和减少学校体育课中学生伤害事故隐患,依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和“防范为主、安全第一”原则,特别需要制定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应急预案(如下图),是快速、有序和高效处理伤害事故的必要保证。

在此应急预案中,事故协调处理小组成为了关键的环节,负责协调和组织整个事故处理全程,因此在人员配备方面需要综合多因素考虑,笔者建议必须包含法律、社会、医疗、教育(含体育教育)、新闻等各专业的行家,并依据事故性质的不同而适时调整。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校园重要突发事件之一,处理结果关乎多方利益,牵动社会和谐。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体育伤害事故进行客观、公正和高效的处理是维护校园正常教学秩序,创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保证。如何对高校体育伤害事故进行风险管理,其具体体现在,一方面通过标准化建设、入学体检、规范体育教学与科学体育锻炼来对风险进行预防;另一方面通过保险来分担风险、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以及建立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应急预案来积极应对风险。

参考文献:

[1]孙冬青,孙金蓉.高校体育伤害事故中“校方责任”确立的法理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8.

[2]赵斌,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3]肖福云.广西师大1983~1992年新生入学体检复查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4.3.

[4]刘河旺,刘明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致因与风险应对[J].成人体育教育学刊.2011.4.

[5]袁古洁.论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J].体育学刊.2003.9.

[6]胡乐乐.建立我国学生伤害事故社会保险机制的构想[J].教育科学研究.2008.2.

上一篇:蒙古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析 下一篇:让教材立体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个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