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流行语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9-22 09:55:33

浅析网络流行语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摘 要: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说,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表达方式,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研究网络流行语,可以推动语言学的发展,有助于对语言变化的考察,形成对网络符号的深刻认识,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定义; 来源; 分类; 特点; 影响

中图分类号: H1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8-0091-02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一个不可忽视的分支,网络语言便是网络文化最直观的表达形式。在网络语言中,以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为甚,如:调侃的,幽默的,搞怪的,深思的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都是一种另类的丰富,并极大地影响着21世纪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特别要提到的是“给力”这个网络热词出现在严肃的人民日报上,透过这个标志性事件可以看到,网络已经多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工作中。这些灵动、鲜活的词语,为中国传统语言带来了活力,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的强大力量,同时也看到了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一、网络流行语及来源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

“网络语言”一直以来是个相当含混的概念,于根元先生在《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认为“网络语言=汉字+数字+符号+其它”。一般认为可从“从广义上讲,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软件、病毒、宽带、登录、在线’等,这是网络语言的最基本成分。二是与网络文化现象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博客、播客、QQ、MSN’等。三是在各论坛、QQ、MSN等聊天室使用的特殊用语和符号,如‘拍砖、顶、晕’。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

(二)网络流行语及来源

顾名思义,网络流行语就是来自网络的语言。大部分的网络流行语都是网友们调侃出来的,来源于生活中不起眼的一句话等。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定义的 “‘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网络作为一个交流平台吸引了无数网民在线聚集。网民们在网络中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于是随心所欲发挥自己的想像,创造出的网络语言数量和种类可谓不胜枚举。

首先,网络流行语大多取出自年轻网民的创作。年轻人追求时尚,富有个性,喜欢创新,他们出于不同的心理,运用各种不同的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一些独创的语句一旦使网友产生共鸣,被大部分网民所接受,就会迅速流行开来。如:顶、狂顶――支持、强烈支持;小P孩――年轻人。

其次,网络流行语均是“背后有故事”所引发的,连接着社会热点事件的,若不了解这些热词的出处,仅从字面上很难理解他们的社会含义。如“做人不要太CNN”,这些网络流行语或许它们稍纵即逝,但在这些词语背后透露出公众对公共事件抱着怎样的心态和意味,值得思考。如:做人不要太CNN――在报道3・14拉萨烧事件中,美国CNN的新闻报道将一张反映拉萨街头多名暴徒袭击过往军车的照片剪裁为局部特写,故意淡化袭击者的暴力和群体色彩,严重歪曲事实,引发全球华人大签名,要求CNN道歉,并征集爱国律师CNN。同期,CNN新闻主播卡弗蒂在北京奥运火炬在美传递期间发表侮华言论,称中国人是“一群五十年不变的呆子和暴徒。”由此,网民们发起了“做人不能太CNN”的流行口头禅,表示对西方媒体不实报道的极大不满。“做人不能太CNN”一时风靡网络。由此CNN已经成为“、说谎”的代名词。

第三,网络流行语是出自影视文学作品的热播,文学作品的出版,其中人物的经典台词进入网络交际中,也成为了网络流行语。网民引用过来,增强了表达的意义。如:大学毕业了,我们必须去找工作,去谈恋爱,去奋斗――《奋斗》台词风趣时尚,迷倒80后大学生,并作为他们的毕业口号。等等。

(三)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因其产生的背景与需求不同,有如下几种特点:

第一,网络流行语具有简洁性。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总是希望在速度上能尽量接近口语交际。网络流行语大量采用字母、数字,通过谐音、缩略等方法将复杂的汉字输入转化为简便的字母、数字和符号,提高了打字交流的速度,节省了交流时间。如道别时用“88”,叫哥哥时用“GG”等。

第二,网络流行语具有形象性。网络流行语的形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民们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特殊字符,以人脸为轮廓,形象地创造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模拟现实交际;二是网民要想在非面对面的情况下表现丰富的感情、鲜明的个性,就必须在形式上有变通、有创新,把一些抽象的网络词语所指的内容赋予了形象化的、直观的表述。如:*^_^* 笑,(-) 太阳眼镜等的形象符号摹拟人或物的状态,充分体现了网络流行语的形象化。

第三,网络流行语具有诙谐性。网民的相对年轻化是网络流行语充满活力,他们创造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流行语,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气氛。如:黑旺财――《唐伯虎点秋香》中的一条狗,狗者,犬者,黑犬,就是默。驴友――泛指爱好旅游,经常一起结伴出游的人。菜鸟――原指电脑水平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太拿手的人。以上都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命名平淡的事物,充分体现了网络流行语诙谐性的特点。

第四,网络流行语具有混杂性。网络流行语,中外词汇被大量使用,数字、字母、符号大兴其道,为的是方便快捷。如“==我”(等等我)。

第五,网络流行语具有不规范性。从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看,网络流行语中的汉字、数字、英语字母,以及文本符号混杂使用,同时还夹杂着方言谐音字,怪字、错字、别字层出不穷。有关专家认为,这种流行语的随意性太大,不稳定、不规范,只是年轻人时髦的“文字游戏”。网络流行语由于受网民“自我”意识和追求新异思想的影响,在语法上表现出淡化语法和打破常规语法规则的现象。如“……的说”、“我走先”等。

网民创造出大量的新词新语,产生了简洁形象、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和表情符号,形成了便捷、生动的网络流行语,原有的传统语言被运用到新的场合并产生了新的意义,这种变化冲击了我们日常的生活和许多活动,同时它的出现也对传统语言文字构成了一次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它具有词汇构成类型多样,表达方式新颖、幽默,私语化程度明显等特点。

二、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它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体现了时代变化的迅速性。网络语言是语言世界中诞生的新的成员,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对现代汉语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影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因此,网络流行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流行语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互联网为网络参与者提供了开放、自由和平等的尽情发挥个人创造和表现才能的虚拟空间,并且创造出的部分网络流行语已走出网络成为人们实现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成为现代汉语体系中的新元素。如Email、抓图、黑客等,这一类词语是随着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反映了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成果,它们的使用不仅有利于人们及时了解新事物,还可以推广新事物。汉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正是因为吸收了不少方言及外来语等,才有今天丰富多彩的面貌。网络流行语中的个别词汇经过长期使用,也被收入现代汉语中,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

其次,网络流行语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弥补了现代汉语在网络交际中表达的不足,使现代汉语更具活力。网络流行语生动、活泼、形象,许多网络语词极富形象力和创造力,符号图像不仅直观、生动,使交谈的双方立刻就能清楚对方的状态,了解对方的心情,从而给双方带来更多情感上的交流与满足。节约了网络用户的时间,而且更含蓄、幽默,避免了规范汉语表达中无法准确表达的尴尬。因此,直观生动、轻松自然又极具创造性的、有生命力的网络流行语,从某种程度来说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使枯燥的文字交流变得丰富生动。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没有弊端。如:“给力”、“大学毕业了,我们必须去找工作,去谈恋爱,去奋斗”等。

第三,网络流行语增强了现代汉语的创造性和潮流化,网络流行语是网民改造、创新的结果,这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词汇的严谨相比,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运用者的自由,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可以最大限度地反映了人们在语言上的创造力。网络流行语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其独特的语言体式和风格表现在网络流行语的词语、数字、字母、图形、音韵和中外语言的内涵延展、脱义和综合转换运用上,表现在句式的简短、倒装、创新和省略上。

第四,网络流行语改变了许多语言专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探讨研究的过程。网络语言词典的出现使人想到了1958年的文字改革:简化汉字,使它更容易为广大人民掌握和使用,以便在广大人民中更多、更好、更快、更省的扫除文盲,普及和提高文化;推广普通话,以消除方言的隔阂,促进汉语的进一步统一,使我们的语言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如今,在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的激励下,派生出了新颖的网络语言,它的出现在汉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消极影响

网络流行语在便利网民信息交流、愉悦和丰富人们网络生活,促进汉语更新发展的同时,也给汉语本身带来了某些消极的现实影响。

首先,网络流行语损害了现代汉语的语言运用规则。现代汉语经过长期的发展本已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用语规范,但网络流行语中大量的新造和生造的词语,违反了汉语正常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造成了语义的混乱。

其次,网络流行语杂糅使用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极不规范。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网民们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错字、别字出现频率较高。目前网民渐渐向低龄化发展,一些中小学生网民出于对另类语言的好奇,在现实生活中也刻意模仿,将一些谐音、数字、缩写、符号用到作文、日记、试卷中。因此,如果不进行正确引导,势必会对青少年的母语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世界上不存在固定不变的事物,变化发展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是永恒的。语言也一样,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语言如果一旦停止了发展,也就没有了生命。网络流行语和其它语言一样,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和深刻影响难以预测和想象,许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深入研究。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网络流行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出具体规范方略,使其生动、活泼、健康、有序地发展。于根元说:“规范是要推动发展,限制了发展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规范”。我们可以遵循1986年1月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的做语言文字工作的态度和方法: 顺乎自然,因势利导,做促进工作。首先要认识规律,按规律办事,积极地做促进工作。我们希望的是科学的有效的规范。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容纳网络流行语;以积极的行动去引导、规范网络流行语;以发展的理念去建设、繁荣网络流行语。

参考文献:

[1] 曲丽玮.小心被“雷”[J].北京:语文建设,2008(7-8合刊).

[2] 苏馨.简析网络语言的特点与规范[J].现代语文,2008(6).

[3] 陈晶.浅谈网络流行语[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3).

[4]梅艳.“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解释[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7).

[5] 《咬文嚼字》编辑部.2010年十大流行语[J].上海:咬文嚼字,2011(2).

上一篇:情境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作文教学如何积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