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散去还复来的莴苣女王

时间:2022-09-22 08:13:27

她力量:在中国商业史上,“她力量”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汹涌澎湃的存在。相较于男性企业家的进攻风格,她们擅长防守;相较于男性的“英雄主义”,她们更强调团队;相较于男性的跑马圈地,她们更长于精耕细作;相较于男性的直觉决策,她们更稳健思考。在这个危机重重的时代,她们奋勇崛起,她们的故事振奋人心,她们的力量激励我们前进。

41岁的林晏廷,曾经跌落人生谷底,然而靠着转行种菜,她的人生又有了大转折。经过长达7年的努力,她让大饭店、高档餐厅都向自己“点菜”,从负债500万元到年收入500万元。

叶用莴苣,也称西生菜,是欧美各国一种最主要的色拉蔬菜,通常被栽种在“科技温室”里,全天候以计算机控温、隔热、自动灌溉来培育。林晏廷种植的莴苣却生长在梯田中,施什么肥料、洒多少水,她抓起莴苣旁的杂草就能判断,唯一和“科技”扯得上边的,是用来联系客户的手机。

负债起家,林晏廷没有雄厚资本,她得长年随着气候变化,像候鸟般在不同纬度的田地间耕种莴苣。

一天,台风损毁山路,大水冲垮了桥梁,但台风刚走,她就独自开着车往山上冲。崎岖的山路,不时滚落石块,她不得不下车一一搬开;而长年有泉水流过的林间小路更加阴湿泥泞,车轮不受控制地打滑,让她数次差点冲向悬崖。每趟路程至少要多花两个小时,林晏廷却不叫苦,反而强调:“不能因为台风就让进口的生菜取代我,唯有稳定的供应,才能避免竞争对手乘虚而入。”

其实,青嫩的生菜得以呈现在顾客面前,不只要绕过颠簸的山路,背后还藏着一段林晏廷不为人知的生命磨炼。

前夫带走孩子 促其走上创业路

1999年,林晏廷扛着因创业失败而欠下的300万元债务,与前夫协议分隔两地。后来,她就带着两个孩子从高雄回到老家,重拾自己的本行──园艺,希望种花还债。

谁知,后来的一场地震不但损毁了即将采收的花圃,花价更从此一落千丈,林晏廷的财务缺口越来越大,外债将近500万元。

在地震过后一个月,林晏廷的前夫来到了她的老家。他并不是来探望历经大难的妻儿,而是要强行带走小孩,并且说林晏廷欠债太多,要向法院诉请离婚。

沉浸在失去一切的悲伤中,林晏廷曾想过自杀。但前夫的讪笑怒骂和被夺走一切的痛,都深深刺激着她,让她重新振作了起来。

随后,弹尽粮绝的林晏廷,找到一份工作――负责给一家餐厅送菜。和餐厅老板、厨师熟悉之后,有头脑的林晏廷开始了解老板对商业成本的考量,琢磨厨师对新食材的渴求,因此她渐渐跳脱过去农民“只管种,不管卖”的思维。也因此,她沉淀过往的失败经验,才发现天灾之外,自己种花时的心态也有问题,当时看到价格大好就贸然投入,产品却没有特色,只能随市场的波动而随时调整价格。

2001年,一场台风重创了林晏廷负责的送货路线,让她再度失业,但这次她懂得了站在卖方的立场,来思考自己的未来。

顺着这个思路,林晏廷瞄上了西餐厅生菜市场。生菜,虽然占餐厅采购数量的比重不高,要求的规格却很严格,因此国内少有人愿意尝试。林晏廷分析:餐厅需要的生菜量虽然很小,却也少不了,而进口的生菜价格又太贵,这中间一定有赚钱的空间。

试种百种胡萝卜不让客户有挑剔空间

林晏廷决定在旧时的花圃上,重建她的生菜事业。负债累累的她,深知自己再也没有失败的机会,生菜之路,必须走得更小心翼翼。

在投入栽种之前,光是选种,林晏廷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她把各个品种编上编号,一一进行实验试种。例如比较胡萝卜,林晏廷就种了100多种胡萝卜,不但要挑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还研究出该品种最适当的生长天数、大小、嫩度等。每个品种用30根试验,一条条照食谱煮来试吃,以找出差异,她也因此成为比厨师还专业的“胡萝卜达人”。

当林晏廷从上百个品种中选出最佳的品种,还不算大功告成,她还要拿着前三名,送到餐厅请厨师评比。林晏廷极为谨慎,“五个(师傅)里面有三个说要,才表示这个市场OK。”

找到市场接受的产品,林晏廷依然如履薄冰。因此,她送到厨师手上的生菜,一定是挑去枯枝、黄叶,甚至包装过的。她甚至要求:产品送出之后的样子,要和食谱做出来的一样。

例如莴苣品种之一──绿卷须。起初,林晏廷所种出的偏绿,与食谱上的成品颜色不符。为了让绿卷须和食谱上的成品一样白,她窝在田里,日夜苦思对策、进行实验。首先,她在各植株上都覆盖黑网。结果,植株因碰到黑网大都枯黄、腐烂了。她还从绑头发上联想,把绿卷须当成马尾般竖起,以控制阳光照射量,结果仍然失败了。

随后,又经过三个月,牺牲无数批试验品后,林晏廷终于找到了诀窍。从此,她的生菜从来没有卖不掉的,甚至她还经常被那些采购“追杀”。

随着供不应求的生菜一批批送到各大餐厅,林晏廷如今的年收入高达500万元,一扫当年负债的窘境。摘自《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0年第10期

上一篇:千里寻夫 第3期 下一篇:人生扉页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