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诊断书》到卫校的医德教育

时间:2022-09-22 07:52:34

从《一张诊断书》到卫校的医德教育

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这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从《一张诊断书》的学习中,学生感悟到了医护职业的崇高,也深知生命的可贵。

医务工作者 医德教育 中等卫生学校

医德教育是指为了使医务人员及医院职工履行医德义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使社会主义医德教育理论得以转化成为医务人员思想品质的重要工作。因此,作为培养初、中级医药卫生人才的中等卫校,医德教育决不是哪个部门的事,也不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事,而是全校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大事。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也应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而《一张诊断书》是一个非常好的契合点。

一、挽救生命的一张纸

初读乐拓先生的《一张诊断书》是在大学时期,刚看到这篇文章标题心中便升腾出了好几个问号。这是一张怎样的诊断书?谁开的诊断书呢?诊断书的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何要大书特写呢?带着大大的问号我读完了全文,心中便被林巧稚大夫的医德深深折服。当我站在讲台上再为学生讲解这篇文章时,我却不知从何下手。因为这篇文章太容易让人读懂,因为这篇文章包含了太多的辛酸,因为这篇文章有太多沉甸甸的责任。

《一张诊断书》中所叙写的事情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在那个人妖颠倒的年代,作者的妻子因为曾经担任过外国专家的译员,又自愿到边疆小城来教书,因而被人“合理”地“逻辑”出来,她一定是个“特务”,而且被冠以男扮女装的特务,根本就不会生孩子。在荒唐的审查和精神的摧残下,作者的妻子被逼成了疯子。作者只能带着妻子到处求医,但那样的年代几乎没有一家医院也没有一个人敢接受这种有政治色彩的病人。辗转反侧之下,作者陪同妻子找到了已经沦为协和医院叫号员的林巧稚大夫,林大夫不顾自身安危为作者的妻子开了一张诊断书,证明了作者的妻子是女性且正常分娩过。这是一张内容极其普通的诊断书,普通得让人感觉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那又是一张极其珍贵的诊断书,它让作者的妻子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迹,挽救了一个生命一个家庭。

二、漠然他人的一颗心

我记得在讲授这篇文章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场景: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你会怎样去做呢?当时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避而远之,只有少数同学会拨打110报警,全班没有一个同学选择上前搀扶。现代都市的生活快餐式行进,急促的繁华让我们的心灵承受满满,似乎他人都只是自己冷漠的缩影……

2011年8月24日22时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宝山区宝钢医院)手术室突发火灾,一名正在接受截肢手术的全身麻醉病人不幸身亡。医院宣传科负责人称,事发时手术室内至少有6名医护人员在场,发现隔壁房间起火后撤离,手术台上的病人则因无法逃离不幸身亡。这是一条令人震惊的新闻,它给在初秋感到一丝凉意的人们心头点燃了一把火。医院失火是突发事件,6名医护人员面对手术台上全身麻醉的病人,不是想方设法营救,而是各自跑了。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范跑跑”。面对地震,“范跑跑”丢下学生跑了;面对大火,医护人员赛过“范跑跑”,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名被全身麻醉的病人,所以网友揶揄其为“医跑跑”,一点也不为过。他们跑掉的不仅是医德,更是做人的基本底线。

三、让学生立起医德那把尺

在讲《一张诊断书》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得立起医德那把尺,我设想了多种教学方式去让他们在课堂中能得到情感的灌输,能让自己不自觉中充满了对医生神圣职责的敬畏。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了六个小组,并给每一个小组布置了任务。

1.资料搜集法

在讲授这篇文章之前,我让第一和第二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取搜集资料。第一个小组的同学去搜集关于林巧稚大夫的资料并制作成PPT,其中包括夫人和冰心女士在林大夫去世后写的回忆录,他们能在展示中让全班同学看到林大夫高尚的人格和不计回报的奉献,在谈到林大夫去世后的那副对联时有好几个同学都为之动容。第二个小组的同学搜集了很多关于时期的一些资料,包括描写的一些文学作品。在这些的同学的介绍下,大家对那种扭曲人性的大背景有了深刻了解,但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对此理解不够深刻,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对于林大夫在那种时期敢于坚守职责的深深敬意。

2.情境表演法

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同学设想了两个情境,一个是“路人看见老人摔倒后的反应”,还有一个是“护士在急救病人时的懈怠”。在这两组同学分别就这两个情境进行表演后,全班同学都参与了讨论,大家都抨击了护士表现出来的懈怠,也就护士的懈怠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管理和处理方案。但大家对于路人看见老人摔倒这一情景普遍忘记了自己的医护身份,选择了漠然处之。针对此我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了一场讨论,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在保障自己人身安全前提下,应时刻谨记自己的医护身份,做出合理的选择。

3.角色互换法

第五组的同学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了关于“假如你是病人”这一主题的讨论。大家纷纷就当前去医院就医碰到的冷漠和麻木进行了分析,并设想自己是病人希望能得到医生护士哪些方面的照顾。在讨论时,同学们都能站在病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他们认为当一个病人把自己交到医生的手上,这本身既是一种信任,更是一份生死契约。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这本身就是医生的职责所在。而作为未来的护士,“热情的微笑”和“认真的精神”是病人最为认可的两个方面。

4.情感冲击法

虽然说,沦丧的医德,医护人员面对病患麻木、冷漠的工作态度,只是个别所为,不代表医护工作者的全部,我们不能否认还有“南丁格尔”式的优秀医护人员,但医院、医生、护士,已然失去了公众对他们的信任。我让第六组的同学去寻找最近社会上的人性闪光点,希望能用美好的情感去冲击他们的心灵,在净化中得到升华。他们谈到了杭州司机吴斌在被一块数斤的铁片直接刺入腹部,他用自己的坚持和敬业保障了所有乘客的安全。还有为了西康福利学校的孩子而放弃自己安逸生活的胡忠与谢晓君夫妻俩,他们无法面对母亲和儿子无限的愧疚。2008年汶川地震时,都江堰人民医院的5名医护人员正在为一名病人做阑尾切除手术。面对强震、断电,他们没有放弃病人逃生,而是不约而同选择了留下。在应急灯的照耀下,大约花费了半小时,为病人完成了手术,并抬着病人走出了大楼,成为这栋楼里最后逃生的人。

在学完这篇文章后,我让所有的同学写了一篇学后的心得。有很多同学交来的文章都感人肺腑,看得出来他们是真正为这篇文章中的林巧稚大夫所感动,他们也在心中悄悄种下了为这一事业献身的决心。虽然医德教育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在课堂中不断得去潜移默化,他们也终会有所改变,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乐拓.一张诊断书.语文(职业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M],2010.

[2]杨治河,樊帮林.浅谈卫校学生的医德教育.安徽教育学院学报[J],1999,(2).

[3]阮秋生.试论当前卫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国医学伦理学[J],2002,(8).

上一篇:规则·直觉·用色直觉敏感 下一篇: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