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织提花灯芯绒创新工艺设计及试织

时间:2022-09-22 07:49:22

色织提花灯芯绒创新工艺设计及试织

摘要:本文设计的色织提花灯芯绒打破传统灯芯绒单一的条绒结构,在改变组织结构和组织点的基础上,改变织物的外观效果,采用变化纬起绒组织结构来展示灯芯绒的点、线、面等花样结构变化。通过研究不同固结方法织出试样的区别,提出了在织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设计方法。文章介绍面料的设计工艺和实例,旨在为色织提花灯芯绒的产品创新设计和市场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提花灯芯绒;固结方法;创新设计;外观效果

中图分类号:TS106.57 文献标志码:B

Yarn-dyed Jacquard Corduroy: Innovative Process Design and Weaving Trials

Abstract: The innovative process designs for corduroy production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have broken down the monopoly of pique stripe or corded structure of corduroy. By changing weave structures and crossing points, these designs try to change the look of corduroy and by using weft pile weave to show fancy structures such as “dot”, “line” and “surface”. By discussing different fabric samples woven with different binding methods, the paper proposed key techniques to be noticed during weaving and explained thoroughly the concept of yarn-dyed jacquard corduroy.

Key words: jacquard corduroy; binding method; innovative design; look

传统灯芯绒一般由一组经纱和两组纬纱织成,地组织有平纹、斜纹等。其中一组纬纱(称地纬)与经纱交织成固结绒毛的地布,另一组纬纱(称绒纬)与经纱交织构成有规律的浮纬,割绒时均为经向直条将纬浮长割断,从而形成直条耸立的绒条,也称为“条绒”。一般以坯布割绒刷绒后染色,花型单一,时代感较差(图1)。

本文设计的面料选用色纱作为纬纱,通过灯芯绒绒纬浮长的长短变化和排列次序不同来改变绒条粗细的变化,采用纬起绒组织结构来展示灯芯绒的点、线、面等花样结构变化等方法,来丰富灯芯绒织物的设计。将原料的染色特性、组织的变化、割绒工艺多变性(间割、偏割)及其它后整理工艺等结合利用,得到风格各异的灯芯绒面料,以满足人们对灯心绒面料的不同需求。割绒后无需印染,直接形成色织提花灯芯绒,解决了传统灯芯绒面料因强烈的绒感与厚实,印染加工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节约了成本,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1 色织提花灯芯绒创新工艺设计

该色织提花灯芯绒面料在组织设计时将灯芯条分隔,形成条和面结合,需要起绒的部位按灯芯绒组织设计,其余地方加组织点达到平面布局,割绒部位和底面因平凸相间呈现出花样的花型。割绒时将纬纱浮长线割断起绒,加入组织点的部位不割,割绒后绒毛丰满、耸立,割绒部位和底面因平凸相间呈现出别致的花型,形成独特的花型。该面料保持了灯芯绒绒条圆润丰满、绒毛耐磨、质地厚实、手感柔软、保暖性好等优点,颠覆了传统直条灯芯绒的单一性,充分展示了织物组织设计的魅力。

面料选用色纱作为纬纱,织物局部起毛部分用色纱织入,割绒后色纱部分绒毛丰满、耸立,无需印染,直接形成色织提花灯芯绒。立体变化的花式绒面,暖暖的色彩,柔柔的绒毛,赋予面料优雅温润的触感。绒花的紫色和红色相互交错,突出了多姿多彩,把纬起绒组织、表里换层组织、平纹组织、经重平组织很好地融入到面料中,体现了组织的多姿多彩。

2 组织设计图和割绒效果图

设计时对现有灯芯绒均为直条形状的不足加以改变,组织设计时将需要起绒的部位按灯芯绒组织设计(图 2),其余地方加组织点达到平面布局。

根据花型需要,在组织设计时将灯芯条分隔,形成条和面结合,割绒时将纬纱浮长线割断起绒,加入组织点的部位不割,割绒后色纱部分绒毛丰满、耸立,割绒部位和底面因平凸相间呈现出别致的花型(图 3)。

织物用色纱作纬纱,起毛部分用色纱织入,割绒后无需印染,解决了传统灯芯绒面料因强烈的绒感与厚实印染加工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整理后直接形成色织提花灯芯绒面料,节省了工序流程,节约了成本,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3 灯芯绒面料设计

3.1 实例一

3.1.1 花型设计

设计灵感来源于几何图形的变化,将菱形和方块结合,红色菱形和紫色方形绒面交相呼应,淡雅温暖,整体布局立体和谐,美观大方。该面料有立体变化的花式绒面,暖暖的色彩,柔柔的绒毛,赋予面料优雅温润的触感。采用两块文版图交换形成紫色和红色的绒花,突出了颜色的多姿多彩,把纬起绒组织、表里换层组织、平纹组织、经重平组织很好地融入到面料中,体现出组织的多姿多彩。

3.1.2 原料及纱线选用

灯芯绒织物是纬纱起绒,纬密较大,织造时打纬阻力也较大,经纱所承受的张力与摩擦力较大。该面料经纱选择14.5 tex ×2(42S/2)白色棉纱,纬纱采用29.2 tex(20S)纯棉色纱以及36.5 tex+70 D的氨纶纱。

3.1.3 工艺设计

(1)色纱排列

经纱排列:灰32(边),白77,紫8,白77,紫8。

纬纱排列:紫3,白(氨纶)1,紫1,白1,红3,白(氨纶)1。

(2)上机参数

总经根数:286根;

筘幅:15.8 cm;

上机经密:192根/10 cm,上机纬密:510根/10 cm;

英制筘号:40号;

纬向紧度:140% ~ 180%,经向紧度:50% ~60%;

排列比:地纬∶绒纬=l∶3。

(3)成品参数

成品幅宽:15.5 cm;

成品经密:184根/10 cm;

成品纬密:500根/10 cm。

3.1.4 上机图及织物实样

(1)色织提花灯芯绒上机图(图 4)

(2)色织提花灯芯绒实样(图 5)

3.1.5 工艺设计创新点

(1)该面料在组织设计时将灯芯条分隔,形成条和面结合。绒面纬向间隔中运用小提花组织,经向间隔运用表里换层组织,丰富了面料的形态,体现了组织设计的多姿多彩。

(2)采用局部双层与绒组织联合设计,绒头密立,绒面丰满,织物的地部与绒面形成对比,传承并拓展了绒组织设计的加工技术,产品工艺特色鲜明。

(3)面料采用“w”形固结,绒纬与压绒经交织点多,绒纬割断后,毛绒固结牢度好,绒面抱合效果较好,受到强烈摩擦后不易脱毛。

(4)设计中地纬选用36.5 tex+70 D的氨纶纱,有利于底布结构紧密,防止灯芯绒掉毛,提高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及服装的保形性,改善了传统棉制服装的拱膝、拱肘现象。

3.2 实例二

3.2.1 面料花型设计

条格一直是一个不过时的时尚元素,中国人讲究规矩、对称。白底蓝的格营造出天空的即视感,云淡风轻、天高云阔。红色的方格又像秋收的田野,一片红火的丰收景象。利用双层起绒组织,使面料双面形成绒,绒毛柔软丰满。

3.2.2 原料及纱线选用

原料以棉为主,经纱选用42S/2(14 tex×2),纬纱选择36.5 tex的单股纯棉色纱以及36.5 tex+70 D的氨纶纱。

3.2.3 工艺设计

(1)色纱排列

经纱:灰15,白288,灰16;

纬纱:红3,氨纶1,蓝3,氨纶1。

(2)上机参数

总经根数:242根;

筘幅:15.8 cm;

上机经密:186根/10 cm;

上机纬密:320根/10 cm;

英制筘号:48#/2 入;

纬向紧度:140% ~ 180%,经向紧度:50% ~60%;

排列比:地纬∶绒纬=l∶3。

(3)成品参数

成品幅宽:15.5 cm;

成品经密:180根/10 cm;

成品纬密:478根/10 cm。

3.2.4 上机图、割绒图及织物实样

(1)双面提花灯芯绒上机图(图 6)

(2)割绒图(图 7)

平纹地灯芯绒组织,采用v+w固结方式,一个组织循环中 6 根地经、3 根绒经,绒根在13、14、15,3 根压绒经上,背部有地纬纬浮长保护,两旁分别受16、l2两根地经保护,即绒根受到纬重平的双经保护,称为双经保护地。压紧绒纬改善了背部脱毛现象,且经纱紧度大,正面脱毛亦得到改善,割绒进刀部位仍是平纹,不妨碍割绒。绒根受纬重平的挤压,绒根内陷而被压紧。由于绒根背部有地纬浮长线的保护,减少了绒根背部脱毛,正面耐磨情况也得到改善。

(3)双面提花灯芯绒实样(图 8)

3.2.5 工艺设计创新点

(1) 面料为双层灯芯绒,双面起绒,地纬和绒纬的排列比为1∶3,割绒时将纬浮长线割断起绒,加入组织点的部位不割,割绒后绒毛丰满、耸立,割绒部位和底面因凹凸相间呈现出别致的花型,

(2)采用v+w固结方式,纬纱容易打紧,绒纬割断后绒面抱合效果好,毛绒固结牢度好,绒面没有沟痕,正反面割绒时不易脱毛。

(3)设计中地纬选用36.5 tex+70 D的氨纶纱,有利于底布结构紧密;绒纬纬纱选择36.5 tex的单股纯棉色纱,割绒后绒面平整美观,手感柔软有弹性。

(4)双层灯芯绒既增加了原有灯芯绒的厚度、保暖性, 同时又增加了织物的柔软性,割绒后无需印染,直接形成色织提花灯芯绒,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该面料可以应用于无内衬的服装制作,减少了生产工序,节约了成本。

4 结论

(1)以美观、牢固、经济、实用为特色的灯芯绒织物,其品种开发前景广阔。灯芯绒织物的设计既要考虑到客户对灯芯绒织物的风格特征要求,又要考虑到织造的可织性,并且充分估算织物的经、纬向紧度的紧密率,确定经向密度,从而合理配置纬向密度,使灯芯绒织物具有独特的风格。

(2)通过组织的变化来达到灯芯绒多变的效果是最主要的方法。采用组织的用纬起绒组织结构来展示灯芯绒的点、线、面等花样结构的变化:在平纹、斜纹等常规组织上铺设相应绒纬浮长,在纬起绒组织中加入平纹、表里换层、经重平等组织,平整面料上可排列形成绒点、绒块等特殊风格;将绒条在一定长度和方向上用基本组织进行切断,便形成了线的视觉效果;将几种组织结合形成多样的几何图形如圆形、菱形、方形等。另一方面,绒点与绒条、绒点与绒面及绒条与绒面的组合排列增加了灯芯绒的设计和外观的多样性。

(3)将原料的特性、组织的变化、织造工艺、后整理工艺等元素结合利用,使提花灯芯绒的设计更具有丰富性。用纬起绒组织结构来展示灯芯绒的点、线、面等花样结构的变化,综合割绒方式、阳离子丝染色性差异、织造工艺改进,此外,还可对灯芯绒进行防水处理、防污处理、阻燃处理等,使灯芯绒织物满足多种特殊用途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唐沁宇.灯芯绒织物“双色手法”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4.

[2] 田树信,邱培生.灯芯绒平绒织物生产技术[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7.

[3] 宋远丁.超级柔软灯芯绒的开发[J].北京纺织, 1997(4):44.

[4] 杨志清.特细条灯芯绒的设计与生产[J].现代纺织技术,2005(4):35-36.

[5] 姜凤琴.季英超.色织毛棉灯芯绒织物的设计[J].上海纺织科技,2004,32(1):20-21.

[6] 杨远志,王国和,潘丽霞.花式灯芯绒衬衫面料的设计[J].国外丝绸, 2009(3):18-19.

[7] 朱保林,丁艳瑞,王铁,等.色织彩格灯芯绒的织物组织设计[J] .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1998, 9(3):11.

[8] 丁艳瑞,黄艳涛,邹文林,等.色织彩格灯芯绒的织造生产[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 1998,9(4):18.

[9] 李文清.灯芯绒织物设计与探讨[J].北京纺织,1999(5):42.

[10] 胡伯陶.浅议天然彩色棉的色彩及其产品加工中的几个问题[J].棉纺织技术, 2002,30(5):9-12.

上一篇: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研究概况 下一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与配置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