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受限的超高层建筑--施工电梯设计与安装技术研究与应用

时间:2022-09-22 06:59:35

多重受限的超高层建筑--施工电梯设计与安装技术研究与应用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某超高层建筑在施工电梯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基础荷载大但是不能直接在基础下方采用满堂架回顶,附着施工受到基础定位影响一般附着长度不能满足要求,在这些情况下,运用新的回顶和附着设计,保证了施工电梯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基础回顶超长附着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施工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材料和人员垂直运输的必备施工机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梯基础与附着是施工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施工电梯的安全运行,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电梯通常落在地下室顶板上,顶板是否能承受施工电梯巨大的荷载或是电梯安全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附着在受到基础定位影响时如距主体结构距离较大、墙柱不适合附着等情况不能按照常规方法来设计,我们结合某超高层建筑(以下简称本工程)施工电梯的设计经验来阐述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

2施工电梯的选型与定位

2.1选型

本工程高度为228m,根据现场人员及部分材料的垂直运输需求,故选择2台运输能力强、速度快的SCD200/200G型高速电梯。SCD200/200G吊笼尺寸为3.2×1.5×2m(不包括操作室),标准节为0.65×0.65m,整机净宽度约为3.8m。电梯基础尺寸为4.4×3.8m。

2.2定位

考虑到由于本工程外框筒柱截面(1×1.2m)较大但柱净距较小(3m),2台电梯定位在相邻两跨间,确保1个吊笼具备完整的装卸空间。为使电梯基础及后续回顶施工方便,2台电梯共用一个基础,落在地下室顶板上。由于本工程柱为异形柱,突出结构边缘达0.55m,考虑此处施工电梯转料平台的搭设,电梯基础局结构边1.6m。

2台电梯由于相邻吊笼间距较小,运行过程中为避免相互干扰,拆除此位置的操作室

图2.2施工电梯基础定位图

3施工电梯基础设计

3.1电梯基础荷载复核

根据电梯厂家提供的SC200/200G参数,安装高度250m, 本工程升降机基础尺寸为4.4m×3.8m,该范围内可承受的总承受荷载为44.4×4.4×3.8=742.37 KN<844.4KN,顶板必须进行加固处理。

4基础加固措施

4.1基础回顶反撑

受现场客观条件影响及使用功能约束,本工程电梯基础对应部位结构加固后也无法满足荷载要求,只能在基础底部采用回顶加固形式。

由于电梯基础以下为地下室车道且正在使用,不能从车道上对顶部梁板结构进行常规加固处理,我们考虑到车道两侧大截面梁具有相当的承载力,设计了一种放置在车道侧边梁结构上充分利用其承载能力的钢平台支撑系统,该系统经过验算,可以在有效的保证地下室顶板结构和施工电梯基础的安全,也避免对地下室车道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钢平台由横跨电梯基础相应位置的4根钢主梁和若干钢次梁焊接而成,钢梁尺寸由计算确定,钢平台尺寸覆盖施工电梯基础范围,所有钢梁顶标高平齐,钢梁上铺一定厚度的钢板,钢梁端部与混凝土结构梁接触的部位加设钢垫板,防止应力集中。

图4.2钢平台做法示意图

钢平台以上搭设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钢管以钢板为支座,在钢板上焊接短钢筋头,防止钢管滑移。钢管纵横距和步距根据回顶受力要求计算确定,钢管顶部参考普通楼板模板支撑体系设置U型顶托,其螺杆伸出钢管距离不得大于20cm,U型顶托上为实心木枋,实心木枋紧贴地下室顶板结构底部。支撑架内部及应设置连续的剪刀撑,增加支撑架的受力性能和整体稳定性,支撑架底部和顶部设置扫地杆和扫天杆。

图4.1钢平台支撑系统剖面图

5加长附着

根据SCD200/200G型施工电梯说明书,一般的附着杆长度在2.9~3.6m之间,由于本工程结构形式特殊,柱突出结构边达550mm,且梁截面较大,本施工电梯采用附着杆通过穿楼板螺栓与结构相连,一般附着杆不能满足施工电梯附着需要,我们选用有专利支撑的加长附着装置,来解决本工程电梯安装难的问题。

图5-1加长附着平面示意图

6总结

在对至于地下室顶板上的电梯基础进行钢平台支撑系统,所用材料均为施工现场易得材料,经过严密的受力计算可确保电梯基础的安全,成本低廉,省时省工;采用超长附着架与穿楼板的螺栓连接,安装质量得以保证,稳定性好。本工程施工电梯采用以上方法加固和附着,经过实践证明是安全可靠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袁昶(1968―),男,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职称,为中海监理太平金融大厦项目总监。

毛江峰(1976―),男,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职称,为中建三局二公司太平金融大厦项目经理。

周文武(1983―),男,大学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为中建三局二公司太平金融大厦项目总工程师。

杨梦泽(1989―),男,大学本科学历,初级职称,为中建三局二公司太平金融大厦项目技术员。

上一篇:绿色施工在超高层巨型内天井建筑中的研究与应... 下一篇:湿陷性黄土地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