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林标准体系构建的思考

时间:2022-09-22 06:32:51

关于经济林标准体系构建的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林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经济林的发展情况,针对经济林标准体系进行相关的分析,更好的完善经济林的发展情况。本文主要阐述了构建经济林标准体系的目的以及所要遵循的依据与原则,进而提出经济林标准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经济林;标准体系;构建

经济林标准体系指的就是经济林的生产全过程一定要符合相关的规范标准,也就是说,从种子质量一直到产品质量评定的全过程。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均已构建了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应的技术水平也比较完善,我国在这个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一定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技术,结合本国的实际水平,构建自己的标准体系。

1 经济林标准体系构建的目的

1.1 实现标准的宏观指导

从宏观角度而言,在标准体系中规定了经济林标准化的相关活动范围以及相关的发展趋势,完全可以看出经济林标准化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重点,为标准化工作的分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以及相关的工作任务。除此之外,通过对经济林发展趋势的描绘,可以有效的制定出标准中所需要的数量以及种类,防止出现计划的盲目性与重复性,进而不断完善经济林的标准体系,使其更加符合时展的需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坚持的基础。

1.2 达到生产的科学指导

标准体系指的就是对经济林标准化的规定以及经济林生产全过程的规定,一定要符合相关的科学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标准体系中每一项标准均是可以对经济林生产进行科学的指导,确保生产的每一环节都是高效、科学的,进而运用一些科学的技术手段,提高经济林的生产量。

1.3 制定规范的经济林标准

通过构建经济林标准体系,能够及时发现标准体系是否依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并且能够及时找出经济林标准以及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一定的修订与完善,使标准体系的层次可以更加的健全,以此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以及系统化的目的。

1.4 了解先进标准动态

标准体系可以很好的反映出经济林标准的实际发展水平,通过检验标准体系的具体落实情况,全面的了解我国有关经济林标准同国际经济林标准之间的差距,充分借鉴一些适合的标准,结合本国的实际国情,提出相关的标准措施,进而为降低同国际经济林标准差距奠定信息基础,提供全面的信息与情报,很好的了解国际上有关经济林标准的动态。

1.5 为经济林标准的管理奠定基础

标准体系可以有效的反映经济林标准的全面发展情况,可以将其当作是管理经济林标准的基础,通过制定相关的标准体系,实现经济林标准的宏观控制与管理,更好的发挥出经济林标准的作用。

2 经济林标准体系构建所要遵循的依据与原则

2.1 遵循的依据

在构建标准体系的时候,一定要遵循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产品质量法、森林法、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以及标准化法等;在与世贸组织的标准进行接轨的时候,一定要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标准以及相关的管理经验;保证产品的质量,使其达到相关技术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生命健康安全;符合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情况,取得相应的成果,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进行创新的尝试,使其相关的技术更加成熟;遵守相应的林业工作守则。

2.2 遵循的原则

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进行统筹规划,完善循序渐进的过程,统筹规划指的就是对标准修订的具体安排,进行不断的完善,进而保证标准的超前性、适用性以及科学性。其次,一定要强调重点,分清主次,目前不仅要将能够关系到国计民生与人民生命安全的国家标准与强制性标准作为重点,还要将可以在生活中起到主导作用产品的质量标准作为重点,对于一些规范市场需要的技术以及产品进行推荐性标准的制定,鼓励相关的生产。再次,遵循市场优先、产业提升的原则,一定要高度重视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经营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使用先进技术,以此来提高产品的档次,进而制定一些安全性比较好以及质量比较高的产品标准,完善相关的工作,协调好生产、流通以及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定位置提供标准基础。最后,引进先进的标准,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一定的创新,进而与国际接轨。

3 经济林标准体系的构建——以板栗经济林为例

标准体系就是在生产经济林产品的范围之内,根据它们互相之间的依存、联系与作用的关系,而形成的有机、科学的整体。现在以板栗经济林为例进行相关标准的分析与构建。

3.1 产前标准

产前标准主要包括种子质量、种苗管理技术以及品种这三个标准。因为经济林造林所使用的种子同将种子当作产品的情况是不同的,在鉴定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所以经济林种子是需要在特定环境中生产的,对于苗圃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品种的选择方面也要按照相应的标准执行。比如板栗种子质量:充分成熟后采收,选用连年高产, 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的中年树, 并选每苞有三粒饱满种子的刺苞, 颗粒均匀大小每粒7~10克。6~7%含水量湿沙贮藏。 种苗管理技术指标: 嫁接苗砧木应为本砧, 圃地为地势平坦, 阳光充足, 深厚肥沃, 排水良好, 灌溉方便的砂壤土或徵酸性红黄壤土, 并为新开地为宜, 每亩播种100公斤,出苗1.2~1.5万株,接穗应选自优良无性系或良种母树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新梢,合格苗:高80厘米以上,接口以上直径1厘米。品种选择:对于品种的选择就要结合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通常都是以炒栗品种为主,适当的发展菜栗品种,一般每块基地的主栽品种以2~3个为宜,一定要优良品种。

3.2 产中标准

产中标准主要包括丰产林、造林地选择、林地管理以及低产林改造这四个标准。丰产林标准指的就是经济林中树种在不同的条件下所需要制定的相关丰产标准;造林地选择标准指的就是林地的地质条件、环境质量以及产区范围等需要达到的标准;林地管理标准主要就是包括整地要求、成林管理、造林方法、产品采收时间与方法;低产林改造标准通常情况都是作为附录存在于标准当中。比如:板栗丰产林标准:选用优良品种栽植,集约经营管理,密植110~130株/亩,亩产300公斤以上。造林地选择:做到适地适品种,年平均气温9-18℃区域,年降雨量1000毫升以上为华中品种群分布区,较耐湿;年降雨量400~800毫升为华北品种群分布区,较耐干燥。喜光树种,光照应充足,耐贫瘠,喜酸性土壤,以ph为5~6最适宜,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或砾质土壤更能速生丰产。海拔300-1000米为宜。林地管理标准:坡度15度以下可采用全面整地,15度以上采用带状、块状或鱼鳞坑整地;并修筑4米宽水平带,定植前挖大穴,规格为1米×1米×0.8米。栽植株行距4×5、4×4,每亩30~40株。中耕除草、林间套种、深翻扩穴、施肥灌溉、整形修剪、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等生产环节按实际需要标准实施。栗果一般在9~10月成熟,采收方法主要有拾取法和打落法两种,生产中常采取两种方法兼用。

栗果贮藏南方常用沙藏法,北方采用架藏法、醋酸保果法,同时还有干藏、冷藏等。

3.3 产后标准

产后标准主要就是对产品质量进行相关等级的评定,根据其具体用途进行划分的。产品粗加工就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处理产品的方法,对于产品的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对有害物质的限定,通常情况下,有害物质主要包括重金属、有害细菌以及残留的农药等,在进行进出贸易的时候,每一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限定含量,因此,在控制自身产品质量的时候,也要充分了解其他国家的相关要求。比如板栗产品:栗果无虫蛀,无腐烂,无残留农药,平均单果重12-15克,并有效进行保鲜储藏。板栗储藏一定要在比较冷凉潮湿的地方,因为板栗怕热、怕干、怕冻,并且一定要在地上铺10cm厚的河沙,四周也要覆盖10cm的湿沙,每隔3-5天翻动一次,当半个月之后,就可以每隔5-7天再进行翻动。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出现风干的情况,可以时常洒一些水,保持湿度。

3.4 综合标准

综合标准主要是根据国家相关质量标准,结合经济林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关标准,主要包括标准的命名、引用标准的内容以及通用标准的技术术语,对于编制标准的相关人员而言,一定要知道综合标准的相关内容,这样在进行相关标准编制的时候,可以使其更加全面与完善。比如:在缙云县选育出来的通过国家鉴定的优良板栗品种被命名为上光栗,在诸暨市、上虞市选育出来的分别被命名为毛板红和魁栗等。并规定各种品种的果内含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数量指标。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济林标准体系不仅具有技术层面的相关内容,还包括管理层面的相关内容,而相应的产品标准也要具备技术与制度的双重要求,通过构建标准体系,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一定要加强经济林标准体系构建的思考,为开展经济林标准的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方.中国现代经济林产业体系建设布局研究Ⅰ—木本食用油料篇[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03).

[2]李建红,杨雅琪,滕宝琴,等.甘肃省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调查Ⅰ—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J].甘肃林业科技,2010(01).

上一篇:浅论高速公路高边坡的防护设计 下一篇:浅析小水电站地区提高电压质量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