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生感受能力训练

时间:2022-09-22 05:28:06

浅论小学生感受能力训练

时下大多数农村小学生的作文都写得平淡如水,他们很少写出来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更谈不上独特的感受。一段时间以来,我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感受能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索。

在语文课程标准作文教学版块中有关“感受”是这样描述的: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五、六年级“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进言之,三、四年级就是“不拘形式写感受”,五、六年级就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那么,什么是感受?又如何让小学生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呢?

《现代汉语字典》中是这样诠释“感受”的:“感受”就是受到影响,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那什么又是影响、体会呢?影响就是对别人的思想或行动起作用。体会则是体验、领会。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领会是领略事物而有体会。什么是感受能力呢?感受能力就是认识能力。换言之,要小学生感受自己亲身经历的意义所在,就看他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因为感受能力(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小学生习作的优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要加强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感受能力(认识能力)呢?

要想写好感受,就要认真揣摩所要写的作文内容以及其意义所在。意义就是一种价值,一种作用。小学生生活中并不是缺少有意义的事,而是缺少经历的事物所获取的感动之余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自己当时的想法。因为有些事情使小学生获得了某些知识,有些事情使小学生受到了教育,有的事情催促小学生不断上进,有的事情促使小学生改过自新。其实,有意义的事物随处都会有所见,人们随时都会对其耳闻目睹的事物有所感。关键就是小学生要有留意感受、回味感受的习惯,要随笔几下感受。

因此,教师要教给小学生捕捉感受的方法。感受的可意和不可意,完全是个体的主观判断,同样的外在刺激,对不同个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对同一件事情有的人看出来悲观,有的人却看出来希望。这就是说,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让小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有令人吃惊叫绝的“独特的感受”。

感受和心灵的关系非常密切,任何的感受,都会产生特定的心理活动。如一个小学生的习作:

一个周末的早晨,我正准备和早已约好了的邻居小伙伴去小河边捉青蛙。妈妈知道后极力反对,她怕我一不小心掉进河里出意外,让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复习功课。因此自己感到特别失望,特别无聊。于是,我像模像样地坐在那里,根本没心思复习功课,自己默默地在想,我咋还不快一点长大呢,长大了,就再也不受妈妈的管制了,我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捉青蛙就去桌青蛙,想去游泳就去游泳。

特定的心理活动,学生也会产生相应的感受。比如,听到辱骂,会不舒服(物质能量变化影响心灵);生气时,呼吸会急促,体温上升(心灵影响物质)。再续上例小学生习作:

不知道啥时,妈妈站在我的面前,我还在苦思冥想。妈妈见我愣愣地坐在那里,既不看书,也没写字,就立刻发起火来。她嚷道:“傻坐在哪里干啥,心是不是又飞到小河边了!我叫你不学习,我叫你坐在这里装模作样……妈妈拔高嗓门儿臭骂了我一顿。我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委屈,只觉得心里一酸,鼻子一热,委屈的泪水便夺眶而出。我哽咽着。我没有将泪水擦去,任它打湿我的脸庞。见妈妈走了,我急忙跑到外屋,照了一下镜子,那红红的五个手指印深深地贴在了我脸上。我泣不成声了。我哭得好伤心、好伤心。哭了一会儿,我又想,正因为她是我妈妈,她才会骂我,打我。“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这是妈妈在我面前,每天至少磨叽八遍的口头禅。所以,我又回到里屋,一边默默地流着眼泪,一边翻开书,开始做妈妈早晨为我“今天再加点量”的数学题。

个体对外界所有的理解和认知、经验的累积,都是基于感受。对小学低年级而言,观察蒲公英时,能说出蒲公英的花朵真美丽,这就是对事物有了自己的感受了。对中年级而言,能说出虽然大家都不去理会在田野上那个极为普通的蒲公英,但蒲公英依然默默地为大家现出美丽、献上芬芳等即可。对高年级而言,就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如蒲公英表现出来的生命的意义,蒲公英更像什么职业人,最敬佩蒲公英的哪一方面,蒲公英种子的理想,蒲公英会做什么梦等。

感受能力(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作文的优劣。教师要在这一方面要加以训练。因为小学生作文是不能停留在对事物“概述”(不具体、未用情)的层面上,而是通过对事物的深层次挖掘(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来反映小学生个体的心理,体现小学生对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换言之,不仅仅用细腻的笔触去吸引他人,而且,还要用自己的真实的感受让他人受到启发和教育,让他人受到鞭策和鼓舞。

作者简介:李春有,中教高级,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分析 下一篇:阿加曲班治疗恶性肿瘤并发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