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平庸,让思想还原生活

时间:2022-09-22 03:47:14

摒弃平庸,让思想还原生活

平庸是中学生写作的致命伤。而“没有什么可写”是学生因缺乏思考而导致的平庸所在。为什么学生感到没有什么可写呢?综合学生意见,有如下原因:课业负担太重,缺乏生活乐趣;活动太少,而学生也很少观察,懒于思考;读书量太少而面窄。正因为无话可写,懒于思考,所以我们的学生作文单薄乏味,真情假作,平庸空洞。

针对以上原因,如果老师能提高他们思想水平,指导他们审题立意,选材写作,学生就不会为作文平庸感到苦恼。

(一)细心审题,带着方向写作。

许多学生写作不做必要的思考,匆匆下笔,导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切合题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例如:一位诗人说过,阳光每一天都是新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一棵树,一泓水,一片云,一朵花,一株植物等,常常会使我们感动,或者我们会因为它们而发生过一些曲折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以“发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所写内容必须在“发现”这一话题范围之内。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就写自己身边的人与事,导致偏题。丢掉了不该丢掉的分数。而正确的审题应该是这样的:写出生活中“美”的东西,这些“美”的东西应和自然界的事物相关,比如一棵树,一泓水,一片云,一朵花等等。我们应该被这些美的东西所感动或受到影响;所写事物或事件应和“我”有关。必须有“发现”的过程。

(二)立意有突破,力求耳目一新。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要用正确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使其作文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一位同学以“同情与悲悯”为题,立意是“同情不是施舍,而是在发自内心的尊重的前题下给予的帮助。”这个角度立意作文,反思人生,具有人文的理念。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剖析自己真实生活的文章。如:在指导学生写“他让我告诉你”时,告诉学生每个家庭都有许许多多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情,可以选择一件说出来,如父母纷争,家庭谈判、帮爸爸戒烟、给奶奶过生日,有矛盾,有关爱。这些写出来,就不会千人一面,众人一词了。

最后,教师要要求学生选择创新的独特角度。如:写作《目光》,不少学生就会写他敬爱的一位老师的目光,或是关心他成长的妈妈爸爸的目光等。当然,这种立意是可写的,但他们缺乏新意了。如果能换一个角度立意,选择那些最美的人物的题材,这不仅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富有时代气息,格调高昂,从创新的角度上培养了学生创作欲望,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

(三)布局要用心,结构力求精致。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无奇。如:记写某个人物时,可先贬低后赞扬,为扬而先抑,抑的目的在于扬,抑制是为了更高地扬起。有位学生写《包装》一文,开始写“哥哥”求职,致力于过度“包装”,这是“抑”。后来,在寻找职业中碰了好多钉子,终于意识到,真正的“包装”在于内心的素质而不是外表。这是“扬”。

(四)拓展题材,力求细节真实可信。

紧跟所学科目,让学生把观察、实验等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有趣的情节,获得的知识及怎样获得的写下来。如:在生物课时组织了“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活动后,让学生写下来,于是大多学生能写出如下句段:“只见一些如芝麻大小的东西,在里面‘跑来跑去’,真有意思。它们有的像草鞋底,周身长满了细细的汗毛;有的像圆溜溜的西瓜;有的像把扇子;有的像朵喇叭花。”这样的细节无疑是真实、生动的。而在学过的课文中,“蚂蚁摇头晃脑招摇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细致的描写,则是学生仿写的典范。

总之,克服平庸,必须让思想还原生活。教师要通过课内向课外开放,要重视开拓中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培养他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面向社会、接触实际的良好意识和能力,力求做到写作题材与学生生活合拍。这样,不仅解决了作文“无可写”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新意的好文章。

上一篇:生活磨难成就的文学经典 下一篇:例谈话题阅读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