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才国际化”零距离

时间:2022-09-22 02:42:51

与“人才国际化”零距离

外国专家局局长万学远:

人才国际化趋势体现在四个方面

人才国际化,通常是指人才的国际性流动和跨国使用、人才的国际化教育与培养,以及世界范围内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与使用等。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人才竞争国际化。人才短缺是世界性的现象,而国际人才市场的网络化进一步加速了人才竞争国际化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从东方流向西方的人才近10万人。而我国在这场争夺战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一直是人才输出国。第二,人才流动国际化。人才自由流动是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全世界大约有1.3亿人在境外工作,国际性流动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0。第三,人才素质国际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全球正在趋同。第四,人才构成国际化。专家认为,外国人常住人口不足城市总人口10%至15%的城市,不能视为国际化都市,外国人才达不到一定比例的公司也不能定位为国际化公司。

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办公室副主任夏兵:

国际通行的人才标准已经形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提出,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职称、资历、身份。这是一个全新的人才标准。而这一新标准与国际人才标准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例如日本的经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就得益于从“学历社会”向“学力社会”的转化。所以我们认为,“国际化人才”只是一种提法,如果要讨论,应该说是国际通行的人才标准更准确一些。

现在在国际上,已经有了通行的高素质人才标准。这一标准包括: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复合型知识结构;较高的信息敏感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学习能力;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国际化的运作水平。

国际人才市场总经理马利:

“海归”不等于人才“海待”并不矛盾。仔细分析“海归”就业存在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其自身也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心态和期望值过高,也可能是专业不适应市场需求,还有可能是能力问题。其实,“海归”就业问题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所以,判断人才的核心标准不是学历,也不是留学经历。要具备国际化素质,也不一定要出国留学。通过国内的培训和教育,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目前,我国紧缺具有国际化素质的高层次人才,金融、高科技以及某些产业结构落后的行业的需求更为迫切。而我国现有的高层次人才仅占人才资源总量的5.5%左右,具有国际化素质的就更少了。今年,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将推动一系列国际培训交流项目的开展。针对我国高级技术人才缺乏的状况,我们正在和德国联系,准备引进相关培训课程。

国际人才论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毛瑞杰:

企业实行人才国际化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

人才国际化并不仅仅指引进具有国际化素质的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传带和提升,带动整个公司、整个行业迈向国际化。

就目前的国情来看,实现人才国际化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从国外或海外吸引人才,这是许多有实力的大公司的做法;二是派其主要领导或负责人去海外学习;或者与第三方合作(例如咨询机构和投资银行),以学习人才国际化的经验。但在实践中,不少企业对人才国际化的理解和做法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人才国际化就一定要有外国人或海外归来的留学生,不重视本土人才;认为人才国际化就是引进,却忽视留住人才;还有的认为人才国际化只要少数领导层国际化就可以了;甚至有人认为“国际化”只是某些行业或某些企业的事。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最首要的是要端正对“人力资本”的认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看待人力资源管理,才能真正吸引到具有国际化素质的人才。在这次论坛上,我们将对企业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深入讨论。

上一篇:薪酬风险管理 下一篇:女性在职场中最重要的资本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