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城市的城市规划教育

时间:2022-09-22 12:01:21

基于低碳城市的城市规划教育

摘要本文从回顾我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阶段入手,分析当前新时期城市规划教育的新要求。在分析了低碳城市规划的发展背景、教育现状及不足之处后,提出了基于低碳城市规划教育的新对策。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 前景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Based on Low Carbon Cities

QI Weifeng

(Constructional Engineering School, Zhejiang University College Construction, Hangzhou, Zhejiang 310058)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 with the reviews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China's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to analyse new request of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After the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disadvantages of education status, then the author raises new countermeasures base on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Key words low carbon cities; urban planning; prospects

我国的城市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发展和建设日新月异,而城市规划理念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编制城市规划蓝图、引导城市建设发展的规划从业人员具有与时俱进的规划理念和先进分析手段。而掌握和应用这些先进理念的便捷手段即是接受相关的规划教育,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由此可见,城市规划的发展正是取决于规划教育的超前性和引导性,这既是规划学科发展对教育工作者和专业教育体系的要求,也是保证城市科学合理发展的要求。

我国的城市规划教育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20世纪50-70年代:初设起步的阶段。在这阶段,国内开设了城市规划专业,可以说在世界上还是少数几个开办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之一,但受整个环境的影响,城市规划教育发展极其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2)20世纪70-90年代:逐步重视阶段。在这阶段,城市建设步入正轨,城市规划得到逐步重视,对城市规划教育的研究也逐步展开。

(3)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突飞猛进阶段。在这个阶段,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和开发日新月异,在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各种城市问题逐渐显现;另一方面,各级规划设计和管理部门对城市规划人才的需求激增,城市规划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4)21世纪以来:在这个阶段,由于城市快速发展而显现的各种城市病日益严重,城市化进程开始由注重数量向质量转变,国外的各种有关城市健康发展的先进理念逐步引入并加以研究和实施,城市发展顺应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新政策。城市规划从单一的物质形态规划相综合规划转变,规划的指导思想从营造城市的秩序性和效率性向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应的,城市规划教育的要求也在顺应趋势适当调整。

新时期城市规划在规划体系、编制思维、规划理念、技术方法等方面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对当今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如城市规划如何解决社会公正与和谐、如何实现城市可持续化发展、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等。自本世纪初,众多的规划新理念诸如紧凑城市、城市增长管理、新城市主义,特别是低碳城市的规划新思维,为城市规划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低碳城市的发展背景

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将人类的生产能力提高到了全新时代,大规模的生产和人口的高密度使得全球资源结构和生态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威胁。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并于2005年生效。2003年,英国最早颁布《能源白皮书》,为低碳发展模式提出了较为详细的目标和路线图。自此,世界各国将低碳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我国于2009年明确提出了清晰量化减排指标,即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城市既是我国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低碳社会的载体,选择合适的城市低碳发展模式,引导城市低碳节能发展势在必行。

2 基于低碳城市的规划教育现状及不足之处

2.1 现状

目前城市规划专业可以分为理工两大类,工科类主要源于建筑学,较重设计、制图等技术科学,轻分析、管理等社会科学;而理科类则源于地理类,重社会科学而轻技术科学。相应的,上述两大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均有一定的侧重。目前对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趋势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应该有侧重点,即维持目前理工分类的规划专业,同时也有的学者强调应该两者融合。

2.2 不足之处

2.2.1 针对低碳城市理念的教育缺失

低碳城市作为一个新兴的规划理念,在目前的规划教育体系下,基本呈缺失状态。由于目前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尚处于探索阶段,同时低碳城市的涉及面广泛,除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外,其他诸如低碳经济学、循环经济学、系统工程理论等,也是指导低碳城市的相关理论,而这些理论在规划教育中处于缺失状态。

2.2.2 低碳产业发展教育的缺失

城市的低碳节能,除了城市空间、用地布局和城市道路规划方面,城市产业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城市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能有效实现节能减排,但传统城市规划,在产业布局规划和转型上的教育环节相对较少。

2.2.3 低碳分析的技术手段缺失

低碳城市的构建,要用到相应的低碳分析技术,即对碳排放的衡量、测度,低碳的评价标准体系,一方面,传统的工科类专业针对规划分析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另一方面,针对低碳的分析技术和手段目前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化。

3 基于低碳城市的规划教育对策

由于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规划教育阶段就应有重点、针对性地加以强化。

3.1 加强低碳相关理论的教育和培训

首先,应构建完整的低碳城市理论体系。低碳城市规划涉及面广,因此不可能有一种单一的理论来指导规划建设。通过吸纳相关领域的理论,结合传统城市规划的理论,构建完整的低碳城市理论,便于指导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再次,在传授其他相关理论时,要强调对低碳城市构建的指导性。比如:低碳经济学的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减排技术创新,以“低碳经济理论”构建“低碳城市”,通过低碳经济模式、工作和生活方式,实现城市的低碳化发展;循环经济理论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低污染和零排放;城市空间和用地布局理论则提倡紧凑的城市形态、功能混用的用地布局来实现城市的高效节能;城市道路交通理论则提倡道路的有效利用、公交优先等,提高道路的通达性,通过合理有效的城市道路带动城市的高效运转,实现城市的节能减排等;其他的相关理论,诸如系统工程理论、景观生态理论、紧凑城市理论等,应加以研究和分析。

3.2 构建低碳城市规划体系的教育培训

低碳城市的规划体系可分为三大类,即宏观层面的低碳规划、中观层面的低碳规划、微观层面的低碳规划。宏观层面主要解决区域空间的低碳减排,以城市群或者多个有联系的城市为研究对象;中观层面以单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中观层面的规划如城市总体规划来实现低碳城市;微观层面则以城市道路、居住区规划、建筑规划等位研究对象,重点解决城市具体发展中的具体低碳规划问题。因此,在不同的规划层次和领域中,低碳城市规划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宏观层面重点从区域空间结构、区域交通网络布局等出发构建低碳城市;中观层面则从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密度分区和开发强度控制,功能混用型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绿色交通(非机动交通系统、TOD、公交优先等),城市森林、绿化布局,城市增长边界等方面展开;微观层面从绿色建筑设计和布局等入手。由此,在低碳城市构建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内的规划教育是尤为重要的。

3.3 深化低碳城市产业规划的教育和培训

城市产业的低碳发展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加快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以产业低碳化为目标,兼顾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产业。加大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同时大力发展和培育低碳型产业,自主创新研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能、太阳能、绿色物流等产业。二是加强产业联动,一方面构建低碳经济产业链,另一方面加快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因此,需要在传统城市规划知识结构中,强化城市产业规划和引导的理念。特别注重在现有规划课程的设置中,重视产业规划的内容。目前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针对城市和乡镇的物质形态规划,增加城市产业规划的相关内容很有必要,可单独设立城市产业规划的课程,在高年级社会综合实践课程中是当年增加有关城市产业的调查选题和规划课题,以作为基于低碳城市规划的城市专业课程设置的补充。

3.4 强化低碳城市分析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低碳城市规划融合多种规划理念,势必需要采用经济、社会和规划的多种分析方法,再结合计量模型、GIS空间分析等各种技术手段,才能有效分析判断,制定低碳城市构建的规划方案和对策。因此,在规划专业中,也要强调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结合,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知识的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加强技能训练和美观培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各种宏观层面的规划知识,以及区域规划、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学科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贺慧,余柏椿.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教育新思维[J].高等工程教育,2009(1):94-98.

[2]董琦,甄峰.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8 (17):11-14.

[3]邓春风,冯兵等.对适应新时期城市规划教育的建议[J].高等建筑教育,2007.2(16):39-41.

[4]温亚斌,王赢等.城市规划教育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4 (17):22-25.

上一篇:居住小区公共绿地休闲空间的设计 下一篇: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 做实做细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