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陪读现象

时间:2022-09-21 11:49:35

浅析中学陪读现象

摘 要:近几年来,中学陪读现象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家长家加入到了“陪读”大军中来。本文以“陪读”为话题,围绕着目前中学的陪读的现状,其产生的原因,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做好陪读工作展开讨论。

关键词:陪读陪读原因;陪读负面影响;陪读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238-02

近几年,陪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风靡全国。街头巷尾,到处可见陪读的身影,一些家庭不惜代价的到城市、县城买房或者是租房陪读,学校周围常常是陪读的大本营。特别在一些重点中学的附近,“一房难求”的局面在每年开学的时候常会出现。所谓“学区房”的价格,往往是一个城市中最高的,房租也随之水涨船高。据网上报道,现在有些家长不仅跨市、跨省,甚至到海外去陪读。可见,陪读的生命力很旺盛。特别是中学,陪读现象尤为突出。以我校为例,初中部陪读比例约为30%,高中部陪读比例约为50%。越来越庞大的陪读家庭,出现在诸多中学名校附近。有的家长不惜一方放弃工作,专职陪读;有的举家搬迁,另谋生计,只为孩子求学。“陪读”生活实实在在地存在,在陪读大军中,既有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也不乏年过花甲的老年人。他们按学校的时间表起床、做饭、休息,无怨无悔,惟一心愿就是把孩子培养成才。陪读故事,不绝于耳,陪读效果,有喜有忧,陪读利弊,众说不一。

何谓“陪读”?陪读就是陪伴读书的简称,也可以叫做“陪学”。从广义上看,陪读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混血儿”。凡是所有对学习者提供帮助的人,皆可以视为陪读者。从狭义上看,陪读仅是家庭教育的延伸,主要指家长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目前的中学陪读,以我校为例,主要包括生活陪读和学习陪读两个方面。

所谓生活陪读,指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一直全力以赴于学习和应试,日常事务难以自理甚至一窍不通。家长陪读,主要从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给予青少年全方位的零距离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而且,随着城市圈的扩大化,很多城市的中学纷纷迁往新城区,远离老城区,为了给青少年“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休息,很多家长选择在中学的附近买房租房陪读,他们认为,生活上照顾的好,学习才能好。

所谓学习陪读,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自觉性不大放心,特别是中学生,身体和思想处于迅速成长时期,在这一特殊阶段,大多数学生叛逆思想尤为严重。家长生怕青少年不学习,更怕青少年变坏。于是,在学校附近买房或者租房,昼夜监督,陪青少年走进校园,接青少年回家,间或还找教师了解情况,希望把青少年所有的行动都掌控在自己的视野之中,以为如此这般,青少年就可以走正途。

综合来看,家长们的陪读心理还很不成熟,很多家长没有能够树立正确的陪读观,甚至掺杂了一些不健康的扭曲的心态,这样陪下去,能够陪出心理健康、个性张扬、学业优秀的中学生吗?确实令人深思和忧虑。

陪读兴起的原因。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和实施,四二一家庭越来越多,独身子女倍受关爱。加之现如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青少年的成才自然成了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情。今日的陪读也是应时而生。升学的压力,就业的压力,让多数家长认为只有青少年考上大学,才会有好的出路。孩子作为父母生命的延续,承载着父母与家庭的希望。在一些父母的潜意识中,孩子能出人头地就是家庭的未来,“替代成就感”强烈地控制着他们。

于是,父母自觉自愿地包揽了本应是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然后把社会竞争的压力转嫁给了孩子。他们设法逼青少年挤高考这座独木桥,中学的教育在他们的眼中显得尤为重要。电视是鸦片,网络是海洛因,统统碰不得,与升学无关的爱好,也统统要扼杀掉,甚至正常的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也成了家长监督的重点。要绝对保证摈弃一切外界干扰和诱惑,一心只读圣贤书。

能够进入一个重点中学读书,成了许多家长梦寐以求的事情。有些家庭离开家乡,去所谓的好学校的附近买房或租房陪读,有些住家离学校较远的家庭,干脆租个房子住,甚至有些家长,不仅举家搬迁,而且丢下工作,专职陪读。这一切似乎是家长的一厢情愿,但也不乏有青少年的主动希望。有文化基础的家长陪读,青少年可以随时让他们为自己答疑解惑,文化基础有限的家长陪读,至少也可以保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中学陪读过程中,家长的陪读确实能在生活上把学生照顾得更好,只要学生愿意,家长与他们共同进退并不是坏事,从这个角度看是积极的。但是,在陪读过程中,父母除了消耗大量的精力外,费用开销也不小,对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陪读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

第一,陪读会降低青少年的自理能力。家长对大小事务统统包办,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青少年越来越依赖父母,以至于这几年出现了大学生不会叠被洗衣买饭,不得不退学的闹剧。同时,在陪读过程中,父母会干涉青少年的大小事情,会让青少年从思想上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询问父母的意见,而不是自己独立思考,这样久而久之,会间接导致青少年性格甚至人格上的缺陷,造成青少年没主见,孤僻,不自信。

第二,陪读现象会弱化青少年与人交往的能力,甚至使青少年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人类是社会性的,年龄越大,面对的人际关系越多,越复杂,而一直在家长“呵护”之下的陪读青少年,就会明显出现弱势,这些青少年在集体生活中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不适应社会、集体的工作和生活,甚至自私、自利,对同学、对集体、对社会、对公益事业漠不关心,缺乏社会责任感,青少年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受到扼制。

第三,陪读不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塑造。“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人告诉我们,高尚的品格是经历挫折和困难形成的。虽然这样说有点绝对,但是却代表了大多数的情况。没有脱离家长的羽翼保护,又怎能独自经受外界困难的磨砺。不仅如此,对于大多数独立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对于这种“温室的花朵”或多或少存在着歧视心态,如此一来,就更加不利于那些“花朵”的成长了。

第四,陪读给青少年增加了很多无形的压力。有些青少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但是不仅生活不能自理,还连累了父母,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因此,思想负担加重,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成绩。以某些孩子的内向性格来考量,一旦高考成绩不好,就会觉得对不起陪读的父母,从而很容易产生内疚、消极,甚至愤怒的极端化情绪状态。

鉴于陪读中的负面影响,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做好陪读引导,使之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并把陪读引导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中来。我们可以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一切机会,和陪读的家长们交心,让交流深入扎实,客观有效。

第一,希望家长正确对待“陪读”。 一个青少年,如果一味只知道学习,那无异于一台学习机器,绝对成不了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家长的陪读也许会导致一个青少年道德品质和生存能力的下降。新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社会需要的不是书呆子,而是具有各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家长,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要慢慢习惯让孩子单飞。

第二,希望家长在选择了陪读的情况下,不要一味的牵就自己的孩子,要让青少年明白:我来陪读并非怕你吃苦,不能自立,主要是为你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你更好的长身体长知识,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给了青少年这样的思维观念,他们就会感到,学习的重要性,成长的责任感,就能够不怕吃苦,锻炼自己的生活本领,变父母之爱为学习的动力,从而实现陪读的正诱导、正迁移。

第三,希望家长能够信任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青少年明确自己以前的很多做法和想法都是幼稚的、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从而慢慢的树立他们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信念,信念是一盏明灯,自觉性是实现信念的重要保证,有了这些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四,希望家长协调好青少年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关系,及时发现青少年环境中、生活中、学习上乃至心理上的问题,循循善诱,协同解决,让青少年轻装上阵,轻松起来,更有利于青少年集中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家长应尽量成为青少年学习的好帮手,人生的良师益友,强化责任意识,协调好各方面的各种关系,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切忌事无巨细,穷唠叨,乱指挥,瞎指挥,束缚青少年的成长。

上一篇:试论新闻自由 下一篇:刘宗周“慎独”说之趣旨――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