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21 11:27:08

高职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十几年的扩招,每届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激烈就业压力。高职农村籍大学生由于受自身特点、家庭背景以及社会体制等因素制约,其就业机会比城市籍大学生要难的多。本文就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现状、困境及原因进行析,从而提出高职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

近十年来,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始终是一个被官方、学界和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学界的研究和官方的政策跟进往往是基于整体性、宏观性的考量,即把“高校毕业生”及其就业问题作为一个总体对象予以观照,而忽略了这一群体内部的差异性,结果导致许多事实得不到充分的揭示,一些普适性的政策也往往难以落实到位。近年来迅速激增的农村籍返乡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及所存在的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予以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现状

近十年来,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始终是一个被官方、学界和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自2009年全国大中专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600万人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到了今年更是达到727万人,故2014年被称为更难就业年。当前大学生尤其是农村背景大学生就业大都趋向大城市,返乡就业的人数很少。据中国工程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80后和90后的新生农民工中分别只有7.3%和3.8%的人愿意回家务农,并且有60%的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基本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知识。

由此可见,尽管农村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中面临更多的压力和困难,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放弃在城市扎根打拼的理念,返乡就业创业的热情较低。可现实中,大部分农村籍大学生也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是不愿返乡但大城市的生活太过艰辛,人已身心疲惫;二是返乡就业但现状不乐观,甚至返乡无处就业。基于这些因素,大部分农村籍大学生认为回乡就业没有成就感,没有挑战性,甚至因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还认为返乡就业是一种丢脸的事。

二、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就业期望值过高,以及农村传统观念对就业的制约。历经十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每每创历史新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与此同时,高校农村籍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很高,总觉得自己是大学生、天之骄子的态度,进入大学校门后,就不准备再回到农村去,更会觉得在城市会闯出一片天地,毕业时往往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环境。

学而优则仕。“鲤鱼跳龙门”的思想在农村依然根深蒂固,贫困家庭把考上大学作为“脱贫”门路,作为光宗耀祖的捷径;因此,部分家长及乡亲对返乡就业的大学生持不理解心态,甚至有时还看不起,给返乡就业的毕业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普遍报以不理解甚至看不起的态度,使得返乡就业的大学生心理上承受着极大的负担,也为大学生就业增加困难。

(二)相关政策不完善,返乡就业大学生的权益缺乏保障。近年来,国家为更好扶持新农村建设,切实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选拔大学生村官、“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西部计划”和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等举措。虽说政府还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其中有些政策很难操作,少数基层政府还对这些政策不够重视,执行过程中敷衍了事,没有认真贯彻执行,使得一些农村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抑制了他们的积极性。有些在执行过程中变了样,尤其是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上,创业的大学生们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帮扶。

(三)农村就业机会少,对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不足吸引。大多数的小城镇以及农村地区多以第一产业为主,能为返乡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其实很少。由于实际情况,使得很多农村籍大学生会对返乡就业“望而却步”。另外,一些农村集体经济、城乡民营企业以及农业合作社等特殊性,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持不信任态度,加上这些负责人的短视而不能发挥大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使得有抱负有激情有想法的返乡大学生“无法作为”,产生巨大的落差感。以上原因,也使得农村籍大学生在返乡就业创业过程中不得不慎重考虑,也阻碍了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热情。

三、解决高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对策

(一)加强农村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就业思路。高职学院应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对农村学生开展目标教育、指导其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等,努力对他们做到因材施教。高职院校还要加大专业实训课程,扎实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让广大农村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专业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与此同时,全社会都应该转变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看法,鼓励和支持他们返乡就业的态度,给他们给予多的关心与帮助。

另外,再通过各种技能竞赛、文体活动、实训操作等活动培养专业基本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扩大知识范围等,扭转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思路,努力培养他们强大就业决心,主动转变家长的传统就业观念,让家长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以及认清农村领域的发展空间。

(二)完善返乡学生的就业制度,保障就业权益。大部分小城镇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如果能够完善返乡大学生的就业制度,可以促使大学生既能奉献才干,又可以很好返乡就业。一是政府要加大农村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把他们的就业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用制度来保障农村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收益;二是政府要健全人才引进、奖惩、考核、提拔等制度体系,出台更加灵活便利优惠的方案,吸纳更多的返乡大学生加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三是完善大学生“村官”成长计划,将他们作为党和国家后备队伍加以锤炼,并采取多元方案,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

(三)创造农村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人才返乡。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总量规模速度扩大,呈现较高水平的发展状态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才能是对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速度需求的迅速扩大,两者相互相成。针对这个实际情况,一是当地政府要大力发展经济,引进各类企业,想方设法增加就业岗位,满足返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二是当地政府要出台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做好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服务,利用自身所学造福乡里,以创业增加就业岗位;三是当地政府要发挥属地资源优势,要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如农产品、畜牧品、养殖品等产业创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继华,李霞.国内外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0,27 ( 6) .

[2]伍中信.保障大学生基层服务后续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2,( 34).

作者简介:邹磊,讲师,研究生,杭州人,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胡芳芳,讲师,研究生,杭州人,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杨锦煊,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注:本文是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新项目研究成果

上一篇:基于财务视角浅析类金融模式 下一篇:基于IPO改革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监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