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与居民消费论文

时间:2022-09-21 11:19:12

家庭结构与居民消费论文

1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环境压力等式IPAT[9]的随机形式———STIRPAT模型[10]进行CO2排放影响因素的评估。由于STIRPAT模型考虑了影响环境的人口、经济和能源技术3个主要影响因素,在环境问题的研究上被广泛应用。STIRPAT的原始模型为。为了深入研究我国家庭结构以及居民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本文在借鉴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3,7],将家庭结构变量和居民消费变量引入STIRPAT模型中,重新对模型进行改造,在不考虑其他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其中,i和t分别表示省份和时间,被解释变量I为CO2排放总量。核心解释变量中,家庭户总数和家庭户规模分别用H和HS表示,居民消费水平用Y表示,能源强度用T表示;控制解释变量中,产业结构用IS表示、能源消费结构用ES表示、外商直接投资用外资依存度FDI表示。2)CO2排放量估算方法本文参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的推荐方法对CO2排放量进行测算。由于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CO2占到了碳排放总量的95%以上,而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中国广泛使用的一次能源,本文将考虑这三种化石能源所对应的CO2排放量。为精确起见,本文进一步将化石能源细分为煤炭、焦炭、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和天然气7种能源。CO2排放量的具体估算公式为。式(5)中,i为能源种类,C为CO2排放总量,Ei为消耗的第i种能源的实物量,CFi是发热值,CCi是碳含量,COFi是氧化因子,44/12表示的是CO2的分子量除以碳元素分子量,CFi×CCi×COFi×44/12表示CO2排放系数。3)数据说明CO2排放计算公式中,各类能源消费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取值来源于2008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附录四,CCi和COFi的取值分别来源于IPCC(2006)和《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模型中影响因素所涉及的数据中,家庭户规模用各地区每户平均人口数表示;居民消费用人均居民消费额表示;能源强度用能源消费量与地区GDP之比表示;产业结构用第二产业产出占地区GDP的比重表示;能源消费结构用一次能源消费中天然气消费量在总能源消费量中的比重来表示;外资依存度用各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与GDP的比重来表示。各变量相关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各地区统计年鉴。本文研究对象为1997-2011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不包括)。文中所涉及到的各地区GDP、人均居民消费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均按照1995年的价格水平进行了调整。

2回归结果分析

为了确认模型的有效性,本文采用Hausman检验进行验证。运用Eviews6.0软件对模型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拟合,再根据检验结果选择相应的估计方法。表1报告了被解释变量为CO2排放总量自然对数的回归结果。根据检验结果,模型I~IV的Hausman检验结果分别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应当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调整的R2统计量显示,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说明变量之间的联合解释能力较强。模型I~IV中,模型I只包含了基准模型的四个变量,即家庭户总数、家庭户规模、居民消费和能源强度变量的回归结果。为了检验模型I的稳健性,借鉴前人的研究,模型II~IV在模型I的基础上依次添加了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外资依存度。根据表1回归结果,家庭户总数的估计系数在各模型中差别不大,都在1%的水平显著为正。家庭户总数的增加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单元,导致钢铁、水泥等工业产品的消费需求上升,从而促进CO2排放总量的上升。从弹性系数来看,家庭户总数的变动对我国CO2排放的影响很大。家庭户规模变量与CO2排放总量显著负相关,说明大的家庭规模有利于CO2排放量的减少。一般来说,家庭规模具有规模经济性,较大的家庭规模有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由于家庭户是消费的基本单位,有些能源消费是每户家庭(无论规模大小)必不可少的,如住房、制冷、取暖、家用电器等,这种能源消费受家庭户人口数的变化影响不大,大家庭的人均能源消费要少于小家庭的人均能源消费,因而有利于CO2排放量的减少。居民消费对CO2排放总量的影响十分明显,且估计系数都在1%的水平显著为正。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家用电器、住宅以及私人汽车等高能耗商品日益成为人们消费的热点。消费产品的高碳化倾向,导致能源消耗总量和CO2排放总量急剧增加。回归结果显示,居民消费是影响我国CO2排放的最重要因素。

能源强度估计系数与CO2排放总量显著正相关。这主要由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大量的能源消耗,仍然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能源利用率不高,技术水平落后,对CO2排放产生了直接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对CO2排放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对CO2排放产生了推动作用。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耗往往要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高很多,尤其是重工业,往往都是高耗能产业。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比重过高造成能源的大量消耗,引起CO2排放量的上升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能源消费结构与CO2排放总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加大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利于CO2排放总量的降低。与煤炭相比,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热量值和燃烧效率高,CO2排放量小,是实现我国能源低碳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当前能源技术水平条件下,通过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对于转变能源消费结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外资依存度估计系数为正,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的影响是负面的。由于我国当前的环境规制力度不够,外商直接投资更多地进入了碳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同时通过加工贸易将高碳产品返销回国内,导致了能源消费需求的增加和CO2排放总量的上升[12]。

3结论

本文以1997-2011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家庭结构、居民消费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运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构建以CO2排放总量为因变量,包含家庭户总数、家庭户规模、人均居民消费和能源强度等四个自变量及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三个控制变量的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家庭户总数的增加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导致我国CO2排放总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而大的家庭户规模对CO2排放有抑制作用;第二,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和外资依存度的提高对碳排放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有助于CO2排放总量的减少。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家庭结构和居民消费对CO2排放具有显著的影响。在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应更多地关注家庭结构和居民消费等人文因素。现阶段,推广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家庭结构,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和低碳理念的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将成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降低CO2排放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晶蔡建峰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上一篇:消费信贷下居民消费论文 下一篇:收入预期不确定性的居民消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