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摸索特殊场景TD网优经验

时间:2022-09-21 10:20:19

普天摸索特殊场景TD网优经验

中国普天是TD联盟的发起者和TD标准的主要起草者之一,是TD网络设备的核心运营商之一,是TD各项关键技术的推动者、实践者,目前已提供了比较成熟的符合商业要求的TD网络。

大型城市的网络优化除了常规优化,还有特殊场景的优化,而目前业界遵循的网优流程缺少特殊场景的优化。这里介绍普天在武汉做TD网络优化的四个方面,分别是长江二桥的优化、“孤岛”的优化、智能天线波束赋型的调整以及PS调度参数的优化。

长江二桥全长约4.6公里,桥面上尤其在江边有很多基站,桥面信号非常复杂,有很多的掉话点。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几种方式,比如功率调整。我们采用了三个小区,主桥采用一个小区。主小区采用加大功率,同时采用一些特殊的频点,保证用户到了这个小区不会再切换到其它的小区或者影响到其它的小区。

在TD网络开通后,个别的孤站话务量比较高,根据移动集团的要求是需要关掉的,而这会严重影响用户感知。为此,我们做了一些测试,主要思路是保证语音走2G、数据走TD。

特大型城市的办公天线一般采用65度,不过毕竟有一些是公园、绿地或者比较空旷的地带。针对不同的场景,就需要去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优化,这是我们优化的原则和思路。在空旷的区域我们采用90度的天线,在汉口的解放公园做了测试,RSCP和C/I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TD建网初期,尽管社会上的用户终端还不是太多,但是运营商的办公楼里有大量的TD用户,迫切需要了解TD网络运行的情况。这就造成一些局部的小区用户由于没有调度而反映非常差。为此,我们做了PS域的算法优化,基本思路是当用户多的时候把速率降下来,保证都能够接进去。

对于网络优化,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网络优化的性能、优化的思路转变以及怎么去更加关注客户的感知度。普天下一步希望和局方组成一个共同的联合优化的团队,对2G和3G网同时做优化,这样才能在一个移动网中采用不同的接收器。同一张移动网,今后还会有其他的接入技术被引进来,如何去优化,我们想摸索出这样的经验。

TD-SCDMA RAN IP化应积极开展PTN承载规模试验

目前TD-SCDMA RAN的IP化可采用MSTP技术承载,并逐步过渡为采用PTN技术承载。PTN在承载IP化无线接入网方面优势明显,比如:PTN具有基站E1/FE、全业务接入的业务承载能力;支持网络保护倒换;能提供面向连接、层次化QoS、OAM和图形化网管系统等特点,特别是在图形化网管这方面。

传送网是唯一的物理网络,与空间维度有密切关系,由点和线构成,故障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求网络管理系统图形化,能直观反映网络空间维度的情况。而PTN具有这一特点,也是RAN接入网必须具备的特性。PTN功能重心不在于交换和路由,而在于提供以太网(E-Line)柔性管道,主要应用场景为城域汇聚/接入层,适用于IP化3G RAN的承载。

中国移动在有些城市已做了一些PTN承载的试验,接下来还要继续扩大一些实验网的规模。在做PTN承载实验网的过程中,可以优化传统网络。过去有些城市的传送网结构较乱,特别是核心节点的配置比例一直不太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网络调整过来。

当前采用MSTP承载IP化TD-SCDMA RAN是可行的,大规模采用PTN布网的结论尚不明确,但应积极地推进PTN产业链的完善。PTN可在核心和汇聚层先引入,形成城域网框架,再逐渐引入接入层网络,局部MSTP可通过客户接口与PTN互通。局部城市可以建设一定规模的PTN试验网,用来承载IP化TD网络及其它全业务需求。

TD-SCDMA网络优化考验运营商及产业链上各终端和系统厂家

在TD-SCDMA产业链大力支持下,TD-SCDMA终端和系统设备性能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进,加速了TD-SCDMA网络的完善和成熟。

2009年以来,广东的TD-SCDMA网络业务有了比较大的提升,这种高话务量的出现,带来了TD-SCDMA网络之前没有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而在几个关键网优指标中,提高2G/3G切换成功率是近几月以来广东移动网络优化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2G/3G切换开展专项优化工作,在产业链上各个终端和系统的厂家的支持下,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

在2G/3G切换方面,在传统的邻区优化工作中,主要通过地图和一些实际的测试对邻区进行优化,这样存在不能全面反映网络真实情况的局限性。广东移动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结合局域网频率扫频,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网络邻区的情况,使邻区的设置更加准确。目前广东移动正在深圳进行试点,扫频优化后一些关键的指标比优化前有了较大的提升。

TD-SCDMA需要逐渐完善,但市场没有太多时间等待它的成熟,因此只能加快发展,这对运营商及产业链上各终端和系统厂家都是很大的考验。通过对TD-SCDMA网络的持续优化,TD-SCDMA网络也在日趋成熟与完善,为实现中国移动“引领3G生活”的承诺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新时期TD网规网优值得关注的问题

现阶段TD-SCDMA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伴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伴随着中国移动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包括238个城市在年内的商业运营),伴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TD-SCDMA网络规化与优化将变得尤为重要。为切实做好新时期TD的网规网优工作,需要致力于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传统的网络优化,尤其是很多从2G延伸过来的基于信号变频的优化。到3G以后,针对数据业务,以及业务并发的影响,网络优化的评估指标、方法流程应该做些什么改进?目前看来,这方面还存在着差距。

第二,目前TD采用的一些技术手段、工具、仪表以及软件水平虽然有比较大的提升,但距离我们期望的尚有一定差距。3G网络,尤其是TD的部署,跟2G的融合,对跨频段的种种考虑,使得网络的建模数据分析非常复杂。怎么尽量降低人工占比,提高工作效率,是网规网优工具环节要努力的方向。

第三,FemtoCell作为一个新的技术体系,无疑将带来一些挑战。比如FemtoCeld由于不可能部署于室外,时间同步应怎么做?这部分的产品实现,跟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兼容应怎么考虑?还有干扰风险,家庭基站部署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可是这样的随意性往往给我们网规带来很大的影响。那怎么来控制不同的小区关系,包括切换和干扰?等等。

最后,TD网规网优一定要有“大网优”的概念。传输网络有些最极端的情况,比如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或者外在的条件限制,一个S33的基站对外的接口可能只有两条,对应的无线接口一个载波支持2.8兆。这样的频率会出现在什么地方?伴随无线网络的优化,PS域尚存在一些待完善的地方。

中国移动技术方案提升网络质量

中国移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一些科技创新的成果,这里从改善网络覆盖、降低系统干扰、提升HSDPA的承载能力、提高切换成功率和降低重选时延四个方面出发,对中移动目前主要的八种TD-SCDMA技术方案分别予以介绍:

(1)智能天线广播波束赋性。其技术背景是,虽然广播波束没有一个赋性增益,但它实际上采用的是一个固定全值的赋性。采用此技术方案,网络优化不再需要现场调整方向角,能在OMCR针对不同的场景进行全值的赋性,有利于改善网络覆盖。

(2)一体化天线。该技术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安装和维护的成本以及工作量,但在一体化天线的推广实践中,发现它还具备减少损耗、改善覆盖的特点。在覆盖方面,它便于引入A频段。

(3)软覆盖组网。软覆盖组网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参数调整收缩一个小区内发生同频的频点的覆盖范围,收缩之后,可看到它减少了邻小区同频碰撞的概率。这样就不会产生同频干扰了。但是,这种技术的难点在算法;目前来看,中移动在现网测试的技术还是比较有效的。软覆盖组网有利于提高频率复用度,降低邻区同频干扰,在业务负荷较高的情况下提升网络整体KPI性能。

(4)A频段组网。在近期各种算法不能很好地保证同频干扰的情况下,中移动通过频率资源的复用来降低同频干扰。

(5)空分复用。就是利用空间隔离度使得不同用户在不同通道下同时使用同一物理资源,不改变系统标准,不改变网络结构,不改变终端,实现室内HSDPA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总吞吐能力的有效提高。

(6)帧分复用。就是通过不同用户时分来共享信道,提高最大用户数。伴随信道数量决定了并发用户的数量,帧分复用增加了单载频支持的并发用户数。帧分复用是目前全网推广应用的技术,比较高地提升了DP的承载能力。

(7)核心网融合组网。融合组网最大的好处在同覆盖区域里,共MSC、共SGSN之后,减少TD/2G系统间切换、重选时延。同覆盖区TD/2G共LAC,减少位置更新次数,缩短重选总时延,降低系统间重选导致寻呼失败的概率。

(8)无线网的融合组网。中移动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提出了四种方案:标准Iur-g接口、标准Iur-g接口增强、创新型Iur-g接口、统一A/Iu接口。最终通过双频网可以提高约3%的切换成功率,切换时延降低到400~500毫秒。

上一篇:新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策略浅谈 下一篇:上行干扰抑制中的功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