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小学作文教学新天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间:2022-09-21 10:08:02

开创小学作文教学新天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要】我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打破过去的陈旧模式,大胆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愿学、乐写才能开创新天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真正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意识

一、激发兴趣,启迪创新

学生的世界多姿多彩,只要老师走进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接触他们的世界,用心去捕捉童趣,激发童趣,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能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

(一)动手动口,激发兴趣,启迪创新。爱玩是所有小学生的天性,而作文是枯操无味的、学生厌倦的课程,怎样使学生爱写作文,尽情展露出自己的心灵世界,使童年成为孩子们体验梦想与创造的黄金时期?这里我尝试着让学生画图、折纸、讲故事、表演节目,这些都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将这些活动有机地融入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根据手中现有的材料,通过想像用绘画、拼图、小制作等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将自己的作品变成故事,并加上题目写下来。这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它有利于扩大作文题材范围,是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进行想像,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看图作文的教学可以由学生自己扮演图中的角色,如十一册课本中的一篇看图作文:九月十日向老师献花一幅图,可以让同学做导演,共同设计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还可以给表演者配音,然后让学生以表演的过程为内容进行写作,这样做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有物可写。

(二)放宽要求,自由作文。作文,学生写出了自己想说的话才有韵味,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作文的自主性,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平时作文训练中,我不框定内容、形式、字数,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再凑字数、凑段落,轻轻松松遨游于作文天地中。

二、观察自然,追忆童趣

灿烂的朝阳、辉煌的晚霞、皎洁的月色、朦胧的云山、清澈的流水、金黄的稻田、嗡嗡的蜜蜂、翩翩的蝴蝶......大自然的美何其纷繁美丽,变化万千!这无穷的美令人心驰神往、尽情讴歌,不知催生了多少壮丽诗篇、千古绝唱!自然美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她能陶冶性情,使人精神振奋,心胸舒畅;也能砒砺品行,培养出高尚的情操,非凡的气质。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学生怎能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无动于衷呢?又怎能不追忆童年的趣事?

“祖国各地名山大川数不胜数,但我还是喜欢我们的村后山,尽管到现在我仍然不知道它叫什么山什么岭。我却知道这里的空气很清新,真可称得上天然氧吧了!它虽然没有雄伟的气势,也没有什么珍稀动植物,可是它却散发着活力,让人感到心情舒畅无比。我们总爱到山上去呼吸新鲜空气,感受自然的气息.我们儿时经常到山上玩游戏、采摘野花儿和野果。它让我们村里的孩子们拥有一片快乐的天地。它成了我们儿时的天堂。”

“春天,这里便充满了快乐的气氛。漫山遍野一片欣欣向荣:树木们都发出了新芽,野花儿全露出了笑脸,蜜蜂成群结队飞来飞去,蝴蝶出双入对翩翩起舞,鸟儿动情地歌唱……走过这里的人个个都受到它们的感染,人人都笑逐颜开。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总爱到山上玩。采野花、追蜂捕蝶便成了我们一件件的乐事。有时我们还把采来的野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像花仙子,直把我们乐坏了……”当学生用笔在作文本上尽情挥洒时,呈现给我们的定会是一张张清新秀美的倩影。

三、放飞想像,大胆创新

想像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无数事实证明:想像是人类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因家,是科学发明、艺术创造的重要条件。要适时激发学生发挥想像功能。

(一)结合现实生活随意畅想。如我带领同学们去小溪边捡石头,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石头的形状、颜色、大小,再让学生想像一下这些石头原来是怎样的,经过多少年怎么变成现在的样子。思考几分钟后,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他捡的石头有斑斑红点,就似英雄的鲜血,有的说石上原有山林、亭子,现在没有了,这是地壳变动造成的,有的说这一块小石头当年曾是一大块石头,连过千万年的风吹雨打,才变得如此小……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未创新。

(二)结合课文内容,培养想像力。在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由于选材和表达的需要,对内容作了选择和剪接,因而文章中某些情节有跳跃性,或写得相当简单甚至忽略不写。在阅读时,只有对这些地方进行扩充,才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如《我的战友》一文中,“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时候,“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一内心活动描写具体,学生大多数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像能力。还可以根据文章中提供的词语,让学生比赛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这样比赛既调动了写作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想像力。

四、形式求异,培养创断

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可以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

(一)一题多做、引导创新。同一题目可以多角度立意,多方面选材,多样化体裁,多形式表达,写成多篇作文。如以“花生”为题的作文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花生的种类、特点、生长过程;也可以写成借物喻人的文章,描写花生的样子、味道,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还可以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花生由种到收的整个过程的变化一由于文体的不同,作文就多姿多彩,富有新意。

(二)改写原文,培养创造力。对原文进行改写,可以从体裁上进行改写,从人称变换上进行改写,也可以从变换文中角色等方面进行改写。无论叮一种改写都是学生对文章再创造的一个过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将《江醉独步寻花》改写成散文,诗中提到了花、小路、娇莺、蝴蝶,可以让学生把花想像成树上的桃花、梨花、路边的迎春花、野花等,诗中提到动物还可增添燕子、蜜蜂等,这样就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春景图.这样改写不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诗的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五、自编文选,鼓励创新

(一)摘抄,汇编文选。古人作文作诗,开始时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然后再进行创作,小学生的作文过程也是一个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因此,可引导学生多阅读文章,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觉得写得好的文章、段落或句子摘抄下来,汇编成册,有时间拿出来读一读,从中学会作文的方法与技巧。

(二)创作,自编文选。小学生从三年级就开始了写作文,每篇文章都要经过自己修改、同学评改、教师批改等过程,一篇文章来得确实不容易,如果把所写的作文自编成册,以后每当学生每读一遍就会有一些收获,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小学阶段的作文一般都是写人、写事、状物的,过一段时间把前面的作文再写一通,就会有新意、有新的感觉.这样对激发学生写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大有好处。

上一篇:意识的哲学理论史 下一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