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装印度象,能追中国龙?

时间:2022-09-21 10:04:20

轻装印度象,能追中国龙?

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中国也许让“印度象”有些信心爆棚。然而,税制改革足以让印度拥有赶超中国的实力吗?

印度神话中的象头神犍尼萨是财富和智慧之神。不少投行和咨询机构在报告中将这个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称作“印度象”。将印度与中国比较的话题,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从未停息。在“龙象之争”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龙”是遥遥领先的。

近年印度的经济增速开始反超中国,较量似乎进入下半场。印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让“大象”步履轻盈。不过,凭借小跑,真的足以让印度追上中国吗?

税改让“印度象”轻装上阵

今年初中国制造业企业投资海外,曾引发对中国企业税制的大范围反思。不过中国企业面对的税务问题还算简单,就在7月之前,印度甚至没有全国统一的商品服务税体系。 从3%税率看,印度政府更多的将黄金当做是一种必需品,而非奢侈品。

从上世纪40年代独立以来,印度税收一直是地方各自为政。29个邦及7个联邦属地对商品及服务征收不同地方税率,中央政府也会征税,对经济十分不利。首先效率极为低下,公司得在开展业务的各个邦预留大量库存,避免因在全国各地流通而缴税;其次企业会想尽一切办法避税;再次整条供应链中往往出现双重征税。

今年3月印度议会下院通过了《商品和服务税法》(GST),7月1日开始实施,被称为印度经济自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后70年间最大规模的改革,旨在用新的全国统一商品和服务税取代之前地方邦征收的各种名目的税。新的税收体系有利于提升效率,拓宽税基,增加政府收入,提高企业生产力。印度总理莫迪称,这将创造一个统一的印度,帮助经济落后的省份。经济学家认为,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速可能因此提高1.5到2个百分点。

新税率下几家欢笑几家愁

税制改革后,印度税收体系将大幅简化,很多人都对此抱以厚望。然而,具体税率的差别会让一些行业受益,对另一些产业却会带来负面影响。

首先,这体现在服务业上。新的单一税制会增加服务业所缴税款,带来物价压力。现在只支付服务税的公司,之后将需要增付一项地方特殊管理税,导致在印度住酒店、吃饭都可能涨价,因为商家会将增加的税费转嫁给消费者。

与服务业呈鲜明对比的是,印度黄金行业对税改则抱积极看法。最新确定的黄金销售税率要低于行业之前预期。印度财政部长称各方进行了广泛讨论,最后将黄金销售税定在3%。黄金首饰、白银和加工钻石都按3%征税。从3%税率看,印度政府更多地将黄金当作是一种必需品,而非奢侈品。在商品和服务税委员会敲定的税率中,黄金3%的税率甚至低于5%的咖啡税率,更远远低于艺术品12%的税率和奢侈品手袋18%的税率。

公布黄金税率后,金饰零售上市公司的股票表现活跃,甚至跑赢了大盘股,这说明投资者认为消费税将产生正面的影响。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黄金消费国,民间黄金储备据估计超过2万吨,这一行业关系到印度的金融定。

印度制造业能否借机提升做大

税制改革还会惠及印度制造业。因为,新税制有助于减轻本地制造产品背负的级联税(一种营业税或流转税,在供应链中的每一个阶段均适用,并且不会扣减所有在早期阶段已征收的税款)负担。所以,莫迪在启动税改时称:“有了GST,‘一个印度、伟大印度’的梦想就将实现。”

莫迪上台以来一直在“补短板”:加快道路建设,投资改造铁路网络,启动太阳能发电计划,大力推进“印度制造”计划。以其制造业基础,要实现“伟大梦想”离不开外来投资,税改可看做其取悦外资的重要一环。据估计,企业将因物流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节省140亿美元。

不过,统一税率只解决了外国公司要应对的诸多难题之一。印度商业也同样呈分割的状态。亚马逊印度负责人阿米特・阿加瓦尔就曾抱怨称,那里没有什么标准化可言,每个地区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特征,“就像有25个不同国家似的”。

而且,莫迪政府未能废止上届政府出台的追溯税法,该法针对沃达丰和凯恩能源等公司,其冗长的法律诉讼一直在削弱投资者信心。

“印度象”想快跑,离不开外资推动。除了十多亿人口的大市场,印度能否拿出其他对外资有吸引力的条件来提升本国制造能力还需进一步观察。

经济处于恢复期但依然根基不稳

税制改革是印度这盘梦想大棋里的重要一步,执行力至关重要,这恰恰不是印度擅长的。

遵守税改后的规定被认为是一大挑战。很多印度商人不会用电脑,依赖手写记账。在全印拥有业务的企业一年要填报1000份以上的数字化报税单,手写记账和数字化税单间巨大的技术鸿沟绝非一纸行政命令所能抹平。

商品服务税是否能保持稳定也存在疑问,该税种正式的税率表多达213页,甚至到正式推出前几个小时还在修改。目前的方案被认为是多方势力博弈的结果,随着力量此消彼长,税率变动的可能性依然较大。

这次税制改革正值印度经济处于恢复期。去年底,莫迪决定废钞,引起经济大幅波动。此前还实施了近两年黄金货币化改革,努力将黄金纳入储蓄体系,以稳定金融秩序,效果同样不佳。

改革屡屡受挫,“印度象”还能大步向前,是依仗其经济基本面好转。因为,近两年来的低油价帮助修复了该国经常账户的赤字。这也意味着,“印度象”虽然在轻步小跑,但抵御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能力却不强。相比之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最大出口国和最大外汇储备国,经济根基则要扎实得多。

中印经济体规模差距仍在增大

当然,中国制造业企业不仅遭遇外部竞争对手的前后夹击,在内部经营方面也面临切实问题,如要素成本上升等。

但即使面临挑战,中国几十年来积累出的“世界工厂”地位仍未消失,在制造业方面完整供应链的优势仍未消失,这都是别国一时难以比拟的。而且,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这也为新型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空间。

目前,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中国,让“印度象”有些信心爆棚。

印度2015年初调整了GDP的计算方法,过去的GDP增长率大幅上涨。2014年第三季度的增长率原来为5.3%,而调整后为8.2%。给人留下了印度是新兴经济体新引擎的印象。调整之后,印度的经济增速开始连续超过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国。

当然,不能因为质疑统计方式就否认印度的巨大变化。按照人口统计,到2050年印度人口可能达到17亿,可稳夺全球人口第一的桂冠。但目前中国实际经济规模已经是印度的5倍,这意味着即便印度目前的增速比中国略高一些,中印两个经济体规模上的差距仍在增大,而不是在缩小。

上一篇:企业数字档案馆平台建设问题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加强国企办公室工作的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