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悟自构式:习作教学新概念

时间:2022-09-21 09:51:31

自悟自构式:习作教学新概念

苏教版教材为了切实帮助教师开展习作训练,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编出了独立的习作训练课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不重视习作教学,习作教学低效运作,与此同时多数学生也不喜欢习作。针对当前习作教学的现状,又受“贾(志敏)老师教作文”的启发,我产生了“教老师教作文”的想法,提出了“自悟自构式”习作新概念,以研究苏教版习作教材为己任,研究教师怎样教才能让学生“自悟自构”,从而帮助学生建构习作体系。

1.“自悟自构式”习作教学的界定与内涵。

所谓“自悟自构式”,就是“习作前―习作中―习作后”全程三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领会习作要点,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建构自己的习作体系。在习作前,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观察、体验,为他们课堂习作做准备;在习作过程中,学生独立自主地构思与拟稿,教师在他们最需要的地方渗入间接性的引导,通过比较阅读等方法,让学生自我领会习作要点,建构自己的习作体系;在习作之后,学生运用自我领会的习作方法,进行“二次习作”,在同伴、教师阅读并提出建议后,再修改习作,促成学生“自悟自构”。

2.双线结构模式。

“生活―观察―阅读”与“选材―表达―修改”双线统一是“自悟自构式”习作教学的结构模式。通览苏教版所有习作,“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是苏教版习作编排的宗旨,如:三年级下册习作3习作主题是“写自己的发现”,习作类别是“叙事类”,习作要求是“观察、发现”;四年级下册习作7习作主题是“记一次体验活动”,习作类别是“叙事类”,习作要求是“生活体验”;五年级上册习作2习作主题是“写一种动物”,习作类别是“状物类”,习作要求是“观察”;六年级下册习作6习作主题是“调查统计谈感受”,习作类别是“议论类”,习作要求是“调查、统计”……以上只是习作教材的部分内容,却也能“由一斑窥见全豹”。在执教这些习作时,学生如果没有观察、体验、实践,就很难保证有效的课堂教学。

在“生活―观察―阅读”这条线中,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好“生活”与“习作”的关系。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5主题是“成长的烦恼”,习作前一周,教师就引导学生梳理调查内容:家庭烦恼、学校烦恼、社会烦恼分别有哪些,最头疼的一件事是什么,烦恼的原因以及“我”的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搜集、整理、交流自己对家庭、学校、社会相关事情的看法,根植“习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为生活而作”的习作思想,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教育自己,提高自己。

其次,正确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基于苏教版教材编排特点,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法,以读促写,与课文相联系的仿写、补写、续写都是练笔的好方式,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不用给学生专门讲写法,讲思路,讲用词,学生的思维与课文对接,根本不用愁写什么和怎么写。在习作教学中,采用回读促写法,效果很好。回放熟悉的文本语段,不但节省了学生理解句意的时间,而且学生不待老师“教”而“明”。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展课外阅读面,提高阅读品位,为习作表达固本厚基。

在“选材―表达―修改”这条线中,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文”的关系。我们在进行小学“自悟自构式”习作教学研究过程中,曾遇到Y女孩,她在习作发表感言中说道:“我觉得真实地去记录,很轻松、快乐,比以往挖空心思寻找点缀的词句润饰文章容易。”像Y女孩这种“有所为而作”“怎么为而怎么作”的做法应积极倡导,渗透“练文即炼人”的精神,促进“人”与“文”的有机结合。

其次,正确处理好“自我表达”与“二次习作”的关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领悟习作方法后自主表达,自主修改,然后小组内互评互改,最后再自改,完善“二次习作”(不是专指两次写作,而是指反复修改)。众所周知,学写作文主要得靠学生自己练习。“自悟自构式”习作教学研究的宗旨,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在他(她)原有的习作基础上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提高。

3.“自悟自构式”习作教学例解。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4为例,习作主题是“学用象声词”。习作前,我首先引导学生收集象声词,告诉他们可以在语文书上找,也可以在课外书上找,还可以记录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声音。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感受象声词,重温熟悉的课文或大自然之声。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厨房,观察、记录家长烧饭的过程。

习作中,首先引导学生对比感受如下两句话:“这时,一群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和“这时,一群鸭子叫着,跳下水”,让学生在言语实践过程中,亲自体悟加了象声词,原本表达清楚的句子会更生动传神。

接着,出示一位学生作前描写家长烧饭的生活片段,全班点评:爸爸打开水龙头,把鱼头洗干净了,放在菜板上,把鱼头劈成了两半,又切了许多生姜末。他点着了煤气灶,往锅里倒油、放姜,把鱼头放了进去,发出一阵油炸声,加了少许黄酒等作料和水。三十分钟后,一锅鲜美的鱼头汤煲好了。

然后,教师播放煲鱼头汤的录音,学生在上段文字中准确添加象声词:爸爸打开水龙头“哗哗哗”,把鱼头洗干净了,放在菜板上,“啪”的一声把鱼头劈成了两半,又“咚咚咚”切了许多生姜末。“兹――兹――”,他点着了煤气灶,往锅里倒油、放姜,把鱼头放了进去,“噼里啪啦”发出一阵油炸声,加了少许黄酒等作料和水。三十分钟后,一锅鲜美的鱼头汤煲好了。

叶圣陶先生指出:“大凡得出的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导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安排了“二次习作”,即在学生原生态的习作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点评后,让学生立即进行习作修改,运用习作之“渔”,理性地建构自己的习作之法。

最后,学生自由选择“水上乐园”等不同生活场景,准确生动地应用象声词进行描摹(ppt上呈现学生课前收集的象声词),记录奇妙的声音世界。

习作后,推选佳作与进步习作发表于班刊《小水滴》,全班评赏。这样展示优等生、进步生的作品,不仅让他们充分体验习作的成功与乐趣,而且为同伴提供了学习的素材,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提高习作能力的平台。

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课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自悟自构式”习作教学研究的基本旨趣就在于让大家明确小学生习作不是专靠教师“教”,而是重在学生自己“悟”。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习作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上一篇:综合与实践:找寻“数学”与“活动”的联接点 下一篇:让平视的心态深入我们的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