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新形势下广电系发展前景

时间:2022-09-21 09:35:38

“三网融合”新形势下广电系发展前景

【摘要】“三网融合”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广电系优劣势及国外“三网融合”发展过程探讨国内“三网融合”下的所面对的危机和不足。

【关键词】广电系统 三网融合 发展过程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的一项重大决策――“三网融合”,而且在2010年3月份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网融合”被再次写入,而物联网则首次写入报告并予以高度的关注,物联网实际上也是“三网融合”的一种应用形态。

“三网融合”指的不是基于三个网络的融合,而是基于内容和业务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互联互通;物理资源上实现共享;业务应用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都趋向全业务和采用统一的IPIP通信协议;最终将导致行业监管政策和监管架构上的融合。至于各自的基础网本身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竞争的需要将会长期共存、竞争和发展。而业务应用层的融合将不会受限于基础网而迅速发展,各类公司都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全业务方向演进。当广电网和电信网实现双向准入后,将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也会出现很多融合的新业务,如用户在互联网和手机上今后可以看到各种电视节目,电视机也可以当电脑使用,能够用来上网、收发邮件等。可以肯定的是,“三网融合”一旦实施,不管广电和电信谁吃亏、谁得利,不管广电、电信在“三网融合”中谁能笑到最后,关键是这项政策肯定能让老百姓得利。所以,“三网融合”代表了行业发展的趋势。

在这种大的趋势下广电系具有什么样的优势,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如何能够顺利获得机遇赢得挑战将是我们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所关心的重点,下面为大家简要分析一下广电系在“三网融合”下机遇与挑战。

一、广电系的优势

广电系拥有优质频率资源优势(48MHz-958MHz),掌控节目集成权,优质频谱的巨大潜在价值,长期积累的大型广播型网络的设计运营经验,同轴电缆的可用接入带宽宽(至少2GHz,实际已使用900MHz,目前68个频道,每频道8MHz,每频道可传输贷款40Mb/s),国家的政策倾斜和可能的资金人才支持。

二、广电系的劣势

广电系整体实力较弱。无法与国外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相比(2005年美国有线电视公司收入665亿美元),也无法与国内电信业相比,虽然正在实施整体改制转型,网络部分正在实施企业化改制,建立国家级广电网络有限公司,一省一网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但是长期体制落后(政企合一、网台合一),产权复杂(6000个主体),条块分离,整合困难,公益性部门,过份依赖国家和行政权利,无市场化意识、观念、经验和渠道,视频业务盈利能力弱,赢利模式单一,整合资金缺口巨大:资产重组网络改造3000亿,缺乏统一的、严格的标准和网络规范,网络分散,独立建设,质量较差,可靠性较低,缺乏运营双向通信业务的经验、资金和人才。

三、“三网融合”国外发展经验及广电系融合现状。

美国的三网融合过程主要经历一下几个阶段:1、1970年美国政府颁布FCC禁令:为了扶植弱小的有线电视行业,禁止电信公司经营有线电视。2、1984年有线电视法:禁止电信经营有线电视。3、1990年FCC废止禁令:有线电视业已经壮大,FCC希望电信公司加入竞争,但是有线电视法依然未删除禁令,国会依然禁止跨行业经营。4、1996年电信法实施:法院判决禁令违宪,实施双向非对称开放,有线电视进入电信无限制,但是电信进入有线电视需要有本地视频特许权和交纳特许费。

在美国政府的扶植下,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快速发展并成美国主要网络运营商之一。

在我国,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中,确立了我国“三网融合”推进时间表及工作要求:1、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完成国家级广电网络公司的组建工作。2、2013年至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三网融合”要求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事实上现在已经是2013年,国家级的广电网络公司依旧未能挂牌成立,各省网整合工作困难重重,一省一网的任务目标尚有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广电系的发展可谓困难重重。即使国家级广电网络成立,广电系距离全国范围内开展电信服务尚有距离,而电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积累了相当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对广电业务虎视端端。美国广电系的同行在经过了长达26年的政府保护后才获得了成功,在我国广电系的成功还需经过漫长的道路。

上一篇:城市化并非中国经济的万灵药 下一篇:Kaggle寻找数据科学界的老虎伍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