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新作,史学之幸

时间:2022-09-21 09:31:56

方志新作,史学之幸

[摘 要]本文作者通读《东北三省地方志题录》一书,在了解清代至2008年间东北三省地方志编修情况的基础上,认为该书信息丰富、收录全面、编排合理、内涵增录得当,堪称一部集东北地方志提要于大成的珍贵的工具书。

[关键词]地方志文献;《东北三省地方志题录》;校核;

中图分类号:TH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291-01

地方志的史学价值已为诸多史家所肯定。其记一地之历史沿革、山川地貌、社会经济、民族迁徙、建置兴废、风俗民情、古迹名胜、人物传记、文艺金石、天灾外患等,均所包容。今日,无论研究制度史、经济史、民族史、文化史,乃至宗教史、家族史等等,地方志都是不可忽视的珍贵史料。东北地方志犹为丰富,上可溯至元代《辽阳图志》,明代《辽东志》、《全辽志》,清代的《盛京通志》、《吉林通志》,乃至今日各省、市、县方志办仍编纂不辍。然因其浩如烟海,治史者既因资料丰富而欣喜,又苦于精力有限难以遍览。长春工程学院张萍等历经三年编成的《中国东北地方志题录》,对东北地方志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整理,内容丰富,便于查阅,实为一部难得的学术性工具书,也是史学工作者的一大幸事。

一、跨越古今,收录全面

《中国东北地方志题录》一书所收方志,上自清康熙年间,下迄2008年,总计1108条,其时间跨越之长超越古今同类书籍。

目前所见关于东北地方志专题性的工具书多数成书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收录方志十分有限。傅朗云编写的《东北地方志总目》成书于1979年,郝瑶甫主编的《东北地方志考略》成书于1984年,所收方志均截止到民国年间。柳成栋、宋抵主编的《东北地方志序跋辑录》成书于1991年,但“本书所辑方志序跋,上溯至明代东北方志之滥觞,下迄1945年东北解放止。”①然而,建国以后,随着国家的建设发展,各地不断编纂出版新的方志,上述书籍均未重视。唯有1999年出版的《中国新编地方志目录》收录了70年代末至1999年间的部分新志成果。

在新收方志之中,不乏珍贵力作。其中,仅2006年出版的方志就有17种之多,如:嫩江县志、长春市志?水产志、蛟河市志、桦甸市志、磐石市志、伊通满族自治县志、通化县志、梅河口市志、柳河县志、靖宇县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志、松原市志、图们市志、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等。收录2008年的方志有7种。如长春市志?政协志、长春市志?税务志、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1992-2004)、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2005-2007)、松原市宁江区志(1995-2003)、乾安县志(1986-2000)、通榆县志(1986-2000)等。

二、信息丰富,便于研究

《中国东北地方志题录》一书所收1108种方志,每一条目除著录题名、责任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字数、开本等基本信息外,还包括卷数、目录以及内容提要等信息,内容十分丰富,便于读者查阅。

不仅如此,对建国前的方志,该书还详细介绍了作者的个人背景。如在《龙沙纪略》条目下,即详细介绍了作者方式济,“式济,字屋源,号沃园,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中书舍人。其父方登峰,字凫宗,号屏垢。康熙三十三年受中书舍人,迁工部都水司主事,康熙五十年,因《南山集》狱而被难,谪居卜魁(今齐齐哈尔)城。式济随父久寓于斯,访询游览,考复古迹,据所见闻,考订以往的历史文献,结合亲身的考察,撰述著作。著有《出关诗》、《隆塘初稿》等。”难能可贵的是,该书还进一步考证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言:“式济之父登峰谪居黑龙江时,式济往省”,“所记实误”。

另有,《黑龙江外记》条目下,详细介绍了作者西清。“西清,字研斋,姓西林觉罗,满洲人,鄂尔泰曾孙。鄂尔泰(1677-1745),字毅庵,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举人。雍正时,累官三省总督,雍正朝之重臣,官至大学士。乾隆初,与张廷玉等总理朝廷事务,乾隆十年(1745)卒,谥文端。著有《西林遗稿》。西清,道光间主政黑龙江银库。娴雅博学,工诗古文辞,刻有《聚魁集》。官黑龙江数载,公余必检署中书,摭拾旧闻,善择政暇,出遇村民野老,语国初故事者,归必一一录之。出驻足听,身至目验,博搜土风,遂成此书。”

这一做法给史学工作者提供了很大便利。综观历史学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历史记忆、知识生产等理论逐渐引入历史学研究当中,文献更多的被视为一种历史记忆,由此学者们更加重视文献成书的历史背景,尤其从作者的历史背景可以判断出文献采撷的角度和来源的可靠性。从这一角度而言,《中国东北地方志题录》著录条目的做法十分可取,是以往同类书籍所不及。

三、编排合理,纲举目张

《中国东北地方志题录》在编排上,以地为纲,将同一地的多种方志按时间排列,既可看出一地方志的历史变化,也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线索,按图索骥,便可网罗一地的所有方志信息。

以黑龙江省宁安为例,该地曾是清代重要八旗驻防所在地,研究八旗兵制、旗地、满族文化,乃至清代流人社会等课题,当地的方志都是不可获缺的重要史料。《中国东北地方志题录》中,不仅收录了康熙年间方拱乾的《宁古塔志》(又名《绝域纪略》)、张缙彦的《宁古塔山水记》、吴臣的《宁古塔纪略》,还有光绪年间的《宁古塔地方乡土志》,民国年间的《宁安县志》,以及建国后的《宁安县志》。以上将宁古塔一地不同时期的方志都排列在册,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便利。兹不一一例举。

此外,《中国东北地方志题录》中的方志,按照现行行政区划重新排列,纠正了以往同类书籍中存在的问题。如原松花江地区因行政区划变动,现已全部归入哈尔滨市,但《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上、下册)中仍单列松花江地区一类,《中国东北地方志题录》则将该地方志文献内容全行归入哈尔滨市条目下。原萝北县为佳木斯市属县,现已归入鹤岗市,《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上册)中将《萝北县通志调查录》列入佳木斯条目下,《中国东北地方志题录》则将该志归入鹤岗市条目下。如此,对于初涉方志的研究者十分便利,不必徒增劳苦追索区划的历史变迁。

四、增录文物志,丰富了方志内涵

《中国东北地方志题录》一书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除收录地方志、乡土志以外,还收录了文物志,并且达47种之多。我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陆续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文物志,这些文物志是在实地文物普查的基础上编纂而成,信息全面,数据详实,是史学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以吉林省和龙县为例,该地一度是唐代渤海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渤海的遗物遗迹遍及全县。《和龙县文物志》即在文物普查基础上,详细记录了当地的古墓葬、古城址、古寺庙址、边墙、边壕、烽火台,以及采集和征集文物等信息,并且辅以照片、图和拓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但可惜的是,这批文物志发行量小,收藏分散,对于研究者使用极为不便。早期的一些方志工具书,如《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东北地方志考略》中也没有收录,致使人们忽略了他们记载一方史事的重要性。《中国东北地方志题录》的编者能够搜罗各县文物志并收录其中,实有慧眼识珠之智,也进一步丰富了方志类文献的内涵。

总之,《中国东北地方志题录》是对东北三省地方志的一次全面辑录,堪称一部集东北地方志提要于大成的珍贵的工具书,对于了解东北三省地方志和东北三省地方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导航和指引作用。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深感研究之便利,也想以此对编者的辛劳工作致以真挚的谢意。

注释

①柳成栋、宋抵主编的《东北地方志序跋辑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1页。

上一篇:YOTCS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在丰阳煤矿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AMESim的汽车ESP液压系统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