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需求实证分析

时间:2022-09-21 09:07:08

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需求实证分析

摘要:在描述了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现状地基础上,以2003-2009年中国统计资料为基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并借助于SPSSl3.0统计软件对2002-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覆各项目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与信息消费之间存在看稳定的函数关系;交通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八弹性最高;农村低收入户尚未满足信息基本需求,需要社会救济;提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促进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需求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消赞;ELES;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

中图分类号:F3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1-0021-07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消费,是指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信息活动,包括狭义的信息消费和广义的信息消费。狭义的信息消费以净信息产品(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广义的信息消费还包括信息含量相当大的产品和服务。尹世杰认为,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与服务等信息消费含量高的消费构成广义信息消费项目,本文采用此观点,把《中国统计年鉴》中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与服务三项加总计为信息消费。我国国内围绕信息消费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多,陈燕武、翁东东通过建立信息消费函数.对福建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状况进行了比较.指出在全面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培养,提高居民的信息消费力。王平、陈启杰通过构建ARMA模型,对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差距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结果发现,信息消费已成为城乡居民新的消费热点,但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倾向和消费系数及未来的消费差距都在不断扩大。肖婷婷从信息消费系数、信息消费倾向以及信息消费结构等方面对2000-2007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进行对比了分析,得出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增长迅速、农村居民边际信息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等结论。以上都是关于城乡信息消费问题的,专门对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进行研究的较少。刘嘉、朱琛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1992-2008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与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提出采取有效措施以扩大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张奎、李旭辉通过对安徽省部分农村的调研,分析了安徽省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措施与建议。就这些研究来看,综合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相关问题进行的实证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运用ELES模型,对2002-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所裨益。

二、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现状

2002年以来,随着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也不断增加,人均年信息消费额从2002年的442.78元增加到2008年的920.68元(见表1)。就农村居民交通方式来看,由以前的步行、骑自行车、三轮车转变为骑自行车、摩托车和开汽车。摩托车从2002年底的平均每百户28.07台上升到2008年底的52.45台(见表2)。自行车拥有量下降,从2002年底的平均每百户121.32辆下降到2008年底的97.58辆。通讯方式由以前的信件、邮递包裹,转变为固定电话、手机和电脑网络。电话机从2002年底的平均每百户40.77部上升到2008年底的67.01部。移动电话从2002年底的平均每百户13.67部上升到2008年底的96.13部。与此同时,家用计算机拥有量上升,从2002年底的平均每百户1.10台上升到2008年底的5.36台,互联网也开始进入农村居民家庭。就文教娱乐来看,看电视成为许多农村居民闲暇消费的主要方式,彩色电视机从2002年底平均每百户60.45台上升到2008年底的99.22台。照相机从2002年底平均每百户3.34台上升到2008年底的4.43台,一些CD机、VCD机、DVD机等数字化信息产品也进入农村居民家中。与此相反.我国农村居民对黑白电视机、录放相机等的绝对消费量呈下降趋势,黑白电视机从2002年底的平均每百户48.14台下降到2008年底的9.88台。录放相机从2002年底平均每百户3.32台下降到2006年底的2.97台。就医疗保健来说.我国从2003年开始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根据卫生部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09年底,全国有2 716个县(区、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8.33亿人,参合率为94.0%,全国累计有16.5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

信息消费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称为信息消费系数。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系数呈倒U型,这是由于近几年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使得农村居民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支出增加不多,信息消费系数下降。从信息消费结构来看。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呈上升趋势(见表3)。交通通讯上升最快。从2002年的29.0%上升到2008年的39.1%.说明农村居民越来越重视出行与相互交流的便利,对交通通讯的支出增加。医疗保健从2002年的23.5%上升到2008年的26.7%,上升趋势平稳,说明农村居民由以前的“小病不治。大病抗过去,重病等着见阎乇”转变为重视身体健康。文教娱乐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2002年的47.5%下降到2008年的34.2%,这反映出我国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一费制”成效突出,教育费用不断下降,引起文教娱乐支出比重下降。

三、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1.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的构建,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计算分析应用源于经济学家Lunch提出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具体数学模型为:对第i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支出;Pi为第i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Xi为消费者对第i种商品或服务的基本需求量;y表示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PiXi是对第i种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辟为消费者的收入除去各类商品或服务基本需求支出后的余额中追加用于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比例,称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其中,0

模型(4)是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截面材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可求得ai和βi的估计值。

2.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的检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2002-2008年我同农村居民五种收入分组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结构的数据(限于篇幅,表略),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为自变量,交通通讯等为因变量,借助统计软件SPSSl3.0进行回归分析,各年回归方程的参数估计以及t检验值如表4所示。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在a=0.05的显著水平下,各类消费的回归方程均通过F检验,解释变量也均通过了t检验,且各项R2值都在0.900以上。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年纯收入和信息消费的R2值高达1.000,2007年农村居民年纯收入与医疗保健的R2也达到1.000,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各年纯收入对各项信息消费支出高度相关,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同时,2002-2008年各项消费支出方程的斜率均在0和1之间,符合模型中关于0

四、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实证分析

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预算份额分析。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如表5所示,我国农村居民信息边际消费倾向稳定在0.30左右,即农村居民每增加100元收入,用于增加的信息消费为30元左右。具体来看,医疗保健的边际消费倾向最低,在0.030左右徘徊,说明农村居民对医疗保健不够重视。交通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从2002年的0.057上升到2008年的0.067,说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外出务工经商频繁,交通通讯投入费用也随之增长。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在2008年以前一直稳定在0.63左右,这是由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学技术、学文化意识逐渐增强,尤其在子女教育方面,舍得投资,这无疑会增加农村居民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

根据公式bi=βii∑βi可以计算出边际预算份额,从而得出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增量结构。信息的边际预算份额呈倒U型.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对信息消费的理性回归。其中,医疗保健的边际预算份额最低,在0.060左右,这与农村居民轻保健、重医疗的传统文化有关,在不威胁到生命的情况下,农村居民对疾病采取的态度是能忍则忍,能拖则拖,故医疗保健支出较少。交通通讯的边际预算份额从2003年以来一直稳定在0.139左右,说明随着农村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交通通讯将是农村居民未来的消费热点之一。文教娱乐的边际预算份额从2005年以来呈现降低的趋势,如前所述,这是由于义务教育的因素。虽然文教娱乐预算份额降低,但不影响农村居民对文教娱乐消费重要性的认识,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也将是农村居民未来的消费热点之一。

2.需求收入弹性分析。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ai表示弹性,根据公式a=βiy/Vi和已知数据可求出我国农村居民需求收入弹性(见表5)。信息消费各年的需求收入弹性都大于0小于1,说明如果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将会增加对信息的消费。按照经济学原理,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属于奢侈品,大于。小于1的属于必需品,但是信息消费收入弹性不能单纯用这种方法来划分。因为农村居民对信息消费的一部分是通过政府的公共设施比如公共交通、公共医疗、义务教育得到满足的。所以,农村居民信息需求收入弹性在0和1之间不能说明信息消费已成为我国农村居民生活必需品。这几年间交通通讯的收入弹性一直位居第一位,并且在2002-2004年三个年份大于1,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越来越重视交通通讯消费,对其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文教娱乐的收入弹性在2002―2006年稳定在0.70以上,义务教育的实施使文教娱乐的收入弹性在2007年降为0.580,但在2008年又跃升为0.827,这是可喜的变化,说明农村居民开始重视文教娱乐的消费,在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增加。医疗保健的收入弹性在0.6左右,较低的需求收入弹性一方面反映了农村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医疗保障制度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农村居民在大病、重病时才选择就诊或住院,因而医疗保健表现出必需品的特性。

3.基本需求支出分析。基本需求支出是指为了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对物质产品和劳务所需的基本消费量的货币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近几年我国农村居民信息基本需求支出呈稳步增长趋势,且低于农村居民实际的平均信息消费支出(见表6),说明我国农村居民信息的基本需求都得到了充分满足。从五种收入分组来看,信息的基本需求支出都高于低收入户,低于中低收入户,这说明我国仍然有一部分农村居民,即低收入户的信息消费支出还没达到基本需求支出,生活贫困,需要社会救济。具体来看,每年农村居民实际的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文教娱乐支出都高于各自的基本需求支出(表略),说明我国农村居民这三项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每年农村居民这三项基本需求支出都高于低收入户、低于中低收入户。说明低收入户在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保障低收入户信息基本生活的任务还比较繁重。近几年农村居民信息基本需求占信息消费支出比重在60%左右,呈现倒U型趋势,在2005年达到最高点68%,即当年农村居民只有32%的比例用于超基本信息消费支出,说明农村居民在满足信息基本需求后,用于提高信息质量的消费比例较低。具体来看,交通通讯与医疗保健变动趋势与信息基本需求一致,呈增长趋势,说明农村居民这两项的潜在需求巨大。但从文教娱乐的基本需求支出轨迹来看,呈现倒U型趋势,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在对文教娱乐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在教育、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进行选择的余地较大,文教娱乐的消费质量得到了提升。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与信息消费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2)近几年我国农村居民信息边际消费倾向稳定在0.30左右,其中,交通通讯最高,其次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的边际消费倾向最低,说明交通通讯与文教娱乐将是农村居民未来的消费热点。(3)信息消费各年的需求收入弹性都大于0小于1。交通通讯收入弹性最高,并且有三个年份大于l,说

明我国农村居民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越来越重视交通通讯消费,对其有强烈的消费欲望。(4)我国农村居民信息及各项目基本需求支出都高于低收入户,低于中低收入户,说明我国仍然有一部分农村居民,即低收入户的实际信息消费支出包括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还没达到基本需求支出,生活贫困,需要社会救济。

为了扩大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笔者在基于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扩大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因为农村居民年纯收入与信息消费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所以,为了提高农村居民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的消费水平,就一定要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反过来,信息消费支出的增加又可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我国政府近几年在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方面不遗余力,已有成效,今后要继续在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方面狠下功夫。要在农业中推广先进技术,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当然,我国学者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研究颇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方法非此一种,在此不再赘述。总之,只有农村居民收入提高了,才能促进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增长。

第二,加强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调动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积极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居民进行信息消费的前提。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医疗保健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相当大的一部分需要政府提供。当前,由于投入不足,农村居民信息基础设施比较匮乏,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道路建设不完善,通讯设施如网络滞后,导致电脑和互联网在农村的需求还不够旺盛;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已经实行,但是仍然存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医疗设施短缺的问题,不利于维护农村居民的利益。所以,要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图书馆、博物馆、戏剧院,加大对有线电视的投入,丰富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政府要充分动员地方农民、企业、银行等单位主体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通讯条件,加快农村邮政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的财政支持力度,在乡村医疗机构兴建专门用房、购置必要设备,彻底解决贫困地区乡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以鼓励和吸引农民到乡镇卫生院诊治。总之,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农村居民潜在的信息消费需求向现实需求转变,推动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增加。

第三,积极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当前,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看电视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电脑和网络并没得到充分利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村信息服务业滞后于电脑业和电信业,信息设备闲置,通信设施利用率低。因此。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应当积极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切实做好“家电下乡”、“宽带下乡”“信息下乡”工作;提供适合农村信息消费特点和需要的信息消费品,比如提供农业科技、农业政策、农业市场、劳务用工、农产品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如降低电话费、手机话费、网络的使用费,这样不但可以促进手机、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在农村市场的消费,提升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还可以将农村低收入群体中潜在的消费需求挖掘出来;医疗单位要改进服务,加强自身人员素质修养和专业技能,提高为参合农民服务的水平,给农民最提供更方便快捷和人性化的服务。

第四,完善信息消费环境。信息消费环境是指影响人类信息消费活动的一切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总和。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才刚刚起步,依靠国家政策的推动,还缺乏推行和立法的内在原动力。且大部分农村居民都有被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等虚似信息欺骗过的经历,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我国农村居民维护自身消费权利的能力不足,这都会抑制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需求。因此,政府应着力于建立、健全保障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活动的相关法规,维护信息消费权益。加强对信息行业的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取消不合理收费,引导和刺激农村居民扩大对电信、电脑、互联网的消费需求。总之,通过完善农村信息消费环境,使得农村居民敢于消费,从而促进农村信息消费市场的扩大和快速增长。

第五,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也受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由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稳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了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需求不旺盛。要健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农村居民消费安全感,彻底消除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顾虑;大幅度增加转移性收入。增加贫困家庭收入,一旦这部分家庭收入提高,必将会释放出消费潜能,促进信息消费增加;对农村低收入户子女上大学或职业学校,实行免学费并提供助学金的保障制度;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特别是大力促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有效减轻农村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对贫困人口取消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切实改变贫困人群参合后仍然看不起病的现象。

第六,加强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能力。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观念落后,信息能力较低。比如存在着“有病才能进医院”的传统观念,且由于大部分农村居民文化知识水平较低,信息能力不高,如虽然有的农村居民能熟练地使用电视、电话等基础信息设备,但对于多功能手机、互联网电脑等信息设备还不能够熟练掌握,这导致农村居民不能准确获取所需信息,抑制了信息消费的积极性。这就要求通过专家讲座、媒体宣传等形式普及日常医疗保健常识,培养农村居民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科学的医疗保健消费观。政府和教育机构可以在农村进行教育和培训,开办免费的信息知识培训班,进行网络知识教育和计算机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运用能力,既有利于农村居民享受科技信息产业的成果,也利于农村居民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

上一篇:闽台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法国社会保障政策变革的障碍因素:一个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