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蓝筹无为 反弹遭空袭

时间:2022-09-21 09:05:54

周三市场的大幅下跌可以理解为是市场反复筑底的过程,在当前分歧较大的阶段中,投资操作上可以由防御策略转为平衡策略,以平和的心态选择基本面优异的板块作适当的战略建仓,并且掌握部分现金,以利于在反复震荡中找寻出未来反弹的急先锋。

市场仍在分歧中挣扎和徘徊

反弹首遭空袭

4 月9 日,沪深A 股呈现大幅调整格局,继连续反弹以来,市场上升动力减弱,而卖压加大。前期稳定市场的大盘权重股出现倒戈态势,引发指数回落。当日指数自3600 点直逼3400 点区域,其中绝大部分的下跌行情是在下午由银行等权重股带领下展开的。

当日上证综指大跌5.5%,深证成指跌幅略小,为3.78%。两市成交量合计1263 亿,创出3200 点反弹以来的第二大成交量,显然放量下挫表明有反弹减仓之嫌,也使得此次反弹面临夭折的可能。两市个股受到较大打击,上涨公司家数不足一成,跌停公司家数达百家以上。从行业指数观察,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建筑建材为跌幅前三位行业;从风格指数看,中价股、高市盈率以及微利的绩差公司居跌幅前列。统计数据显示市场呈现普跌现象,市场呈现普跌格局,前期稳定大盘的主力板块银行、地产、中字系列均遭到重创,这是上证综指跌幅超越深证成指的重要因素。而此前一个交易日,盘中反映已有些许征兆,即周二市场表现为高位滞涨,热点零乱,板块间切换迅速,大蓝筹止步不前。但单日下挫如此之大的幅度却是出乎市场意料。

市场随美国次贷预期出现调整

从最近的经济数据显示,外资本市场将在二季度迎来次贷危机更为严重的状况。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上周已公开承认美国经济可能进入长期衰退,是否会对国内出口造成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而境外各资本市场在反弹到达关键位置后均出现了调整态势诱发了市场的看空情节。

不利因素仍是分歧的根源所在

由于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国内通胀压力依然高企。宏观调控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在汇率和货币政策中数量型工具交替使用之后,价格型工具的使用预期也将有所提升,市场担忧没有减弱。此外,4 月份IPO 的重启,增大市场供给的预期也在提升。这些不利信号依然是市场对反弹分歧之根源所在。

市场展望

银行、保险、中字系列等权重股出现向下调整,对股指造成拖累,特别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只权重股对股指形成较大的压力。周三展开的调整目的是一方面对短期市场升幅过急的消化,另一方面是等待未来一周经济数据的公布,但其并不影响二季度的弹升趋势,大盘重回前期暴跌走势的可能性并不大。

我们认为,一季度基于市场调整幅度超过实际利空预期,随着不确定因素的渐趋明朗,修正性行情有望持续演绎,市场转暖格局初步奠定。而新发基金的入市以及保险资金展开较大规模的介入为后续行情发展提供了信心和资金保障。

经济数据不会继续恶化

在1、2 月份CPI 高企之后,08 年其后月份,该数据虽将维持在高位,但不会继续攀高恶化。管理层的严控措施将将会奏效,中国经济的最大隐患将得到初步缓解。在此情况下,GDP 小幅回落,但仍将维持高位增长态势,因此中国经济有别于美国经济,尽管面临压力但出现衰退的可能性较小。

一季报企业盈利增长仍有亮点

由于1、2 月的规模工业生产出现同比增速的较大幅度回落,这至少在客观上反映出08 年一季度的公司季度报表将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雪灾、以及为克服通胀,价格管制对于部分上市公司的冲击较大,但从目前观察到的数据看,受到影响的企业是部分而非整体,部分预告一季度业绩的公司亮点不断。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 月7 日,沪深两市共有103 家上市公司预告了一季度业绩,其中有88 家公司因业绩改善或提高而报喜,报喜比例高达85.44%。所以,大部分行业的盈利仍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市场不必对经济和企业盈利增长前景过分悲观。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周三市场的大幅下跌可以理解为是市场反复筑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具备阶段性估值优势的上市公司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市场人气和情绪的稳定和复苏。所以超跌蓝筹和一季报延续增长趋势的个股仍将是市场的中流砥柱,这主要源自其较为确定和良好的基本面因素。

我们建议,在当前分歧较大的阶段中,投资操作上可以由防御策略转为平衡策略,以平和的心态选择基本面优异的板块作适当的战略建仓,并且掌握部分现金,以利于在反复震荡中找寻出未来反弹的急先锋。

上一篇:超跌股反弹 A股市场止跌 下一篇:逐步进入中期上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