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死巧识别“复生”有3招

时间:2022-09-21 08:02:39

假死巧识别“复生”有3招

2010年1月8日,四川内江市发生一起摩托车与大型客车迎头相撞的车祸:驾驶摩托的张厚明及其子一亡一伤。张厚明被“120”现场诊断为死亡后送往火葬场冷冻,却被家属发现仍有脉搏、心跳等生命体征。家属再次向120求救,但最终仍抢救无效死亡,被称为“二次死亡”。

消息传出,大众一片惊讶: 张某在车祸现场真的死亡了吗?在火葬场怎么又活了?

这里我们不涉及事件本身的责任分析,只就“二次死亡”的教训,谈谈如何提高现场急救质量,减少悲剧发生。

怎样判别假死与真死

创伤(特别是电击、雷击、脑外伤、中毒等)往往出现“假死”,需要与“真死”鉴别。假死是人的生命活动处于极度微弱的生命状态,外界探查不到心跳、血压、脉搏,误以为伤者已经死亡。这就要求认真鉴别判定,排除假死。防止误将假死的人当作尸体处理。实际操作是:

探察心脏活动听诊器、血压计很容易受到现场嘈杂混乱的干扰,微弱的心音难以听到。心电监护应排除干扰,做到检测无误。

检测微弱呼吸

将玻璃镜片置于鼻孔前,看是否模糊,冬天效果更明显。

把纤毛放在伤者的鼻孔前看是否有摆动。

肥皂泡沫涂鼻孔,观察气泡的变化。

盛水水杯平放患者胸部,观察液面波动。

观察瞳孔反应 手电筒观察瞳孔(眼球最中心的黑色圆孔)散大情况和对光反射有无,是观察是否已经死亡的重要指标。通常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正常人的眼睛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又可迅速复原。死亡者瞳孔散大,对光线没有反应。

3招让“假死”者复生

如果伤后短时间内无法准确判定伤者是否已经死亡,应立即实施抢救。有效的现场抢救,可以将很多暂时停止了心跳和呼吸的人从“鬼门关”拉回来。

1.保持气道通畅――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打开病患口腔,清除其口腔及呼吸道中的异物,如口香糖、假牙等。同时抬起伤者下巴,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舌头因重力下垂阻塞气道。

2.口对口人工呼吸――托起患者下颌,捏住其双鼻孔(以免从口部吹气时,由鼻腔漏气),向其口中吹气,每次吹气约1.5~2秒,看到患者胸部有起伏,说明人工呼吸有效。

3.胸外心脏按压――伤员仰卧硬板床上,按压其胸骨中下1/3交界处,每次胸骨应下陷3~4厘米。按压次数80~100次/分,与人工呼吸次数的比例为5∶1。

这些操作并不复杂,每个普通大众都能学会,它能为入院后的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切实掌握这些知识,相信现实中会减少很多遗憾。

上一篇:实用家庭止血法 下一篇:餐桌上的“另类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