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21 07:41:59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0.298%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100例ASA I~II级,18~65岁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0.298%甲磺酸罗哌卡因+0.333%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I组,n=50)和0.25%布比卡因+0.333%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II组,n=50)共28 ml行两点法双侧颈丛神经阻滞。注药后3、4、5、6、8、10、20、30、60、90、120 min分别对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喉返神经阻滞程度(即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观察患者在手术刺激过程中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以及是否有不适症状,记录术后镇痛时间和发音恢复时间。 结果 I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慢于II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I组比II组长;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I组比II组短;喉返神经阻滞程度I组比II组强。 I组无一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手术过程中SBP、HR变化范围不大;II组患者中3例麻醉后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现象,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处理甲状腺上极时SBP、HR上升明显。 结论 0.298%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比0.25%布比卡因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平稳,而且作用完善、安全,维持时间长。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布比卡因 ;颈丛神经阻滞

甲磺酸罗哌卡因是国内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颈丛神经阻滞时,由于局部血运丰富,常因局麻药大量入血而产生中毒症状,从而限制了布比卡因等局麻药的大量使用。本患者通过对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应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比较,以验证甲磺酸罗哌卡因在颈丛神经阻滞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100例ASA I~II级,年龄18~65岁,体质量40~75 kg ,择期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男20例,女80例。入选病例均无局麻药过敏史,无服用肝素类药物或凝血机制障碍者,无高血压病史,无甲状腺压迫喉返神经症状。

1.2 麻醉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I 组为0.298%甲磺酸罗哌卡因+0.333%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28 ml,II组为0.25%布比卡因+0.333%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28 ml。所有患者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和东莨菪碱0.3 mg。入室后取平卧位,开放下肢静脉通道,常规监测ECG、NIBP、HR和SpO2 。具体操作:由同一人同一手法行两点法双侧颈丛神经(浅丛+深从)阻滞(先左后右顺序),即先行左侧C4横突深丛注药5 ml,退至皮下行颈浅扇形阻滞注药6 ml,C3横突深丛注药3 ml后,再以同样方法行右侧阻滞,共注入局麻药28 ml。

1.3 观测指标及方法 注药后3、4、5、6、8、10、20、30、60、90、120 min分别对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和喉返神经阻滞程度(患者发音嘶哑情况)进行评估。感觉神经阻滞评估采用VAS评分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0分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测定镇痛效果;使用针刺法评定感觉神经阻滞度记录起效时间(VAS≤4分),持续时间(VAS≤2分),消退时间(VAS≥4分);以患者能否自主抬头来评估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患者发音嘶哑程度分三度(0度为发音无变化,1度为轻度嘶哑,2度为明显嘶哑);记录围麻醉期中患者的NIBP、HR、 SpO2变化和不良反应。手术中若患者皱额明显或自诉疼痛时,可单次静脉推注氟芬合剂1/2量镇痛、镇静。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和ASA分级及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I组慢于II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3 麻醉后I组患者血压、心率与麻醉前比较无变化;II组患者中3例出现心率下降至60次/min以下,其中一例降至45次/ min,血压亦降至72/46 mm Hg ,单次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无效,追加麻黄碱10 mg静脉注射后心率上升至65次/min;I组患者在手术刺激时血压、心率变化不大,II组在手术刺激尤其是处理甲状腺上极时血压、心率上升明显,且患者皱额现象频繁,需静脉辅用氟芬合剂才能完成手术操作。见表2。

2.4 两组患者在麻醉起效后自主感觉吞咽、发音困难,喉返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出现声音嘶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阻滞程度I 组明显比II组严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是将盐酸罗哌卡因的盐酸根改为甲磺酸根,仅改变其理化性质而未改变其药理作用的新型酰胺类局 [1]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理化性质相似,均属哌酮二甲代苯胺类药,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具有作用时间较长、脂容性较低、麻醉效力强、心脏毒性小、感觉和运动神经分离阻滞等的特点[2]。布比卡因是一种消旋化合物,而罗哌卡因则为纯S()型镜像体结构。布比卡因的毒性反应已为人们熟知,而罗哌卡因的各种毒性相对较低,与布比卡因比较具有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低毒性[3]。罗哌卡因能可逆性地减少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使去极化速度减慢,应激阈值提高,低浓度时产生“感觉和运动”分离等特点[4]。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证实罗哌卡因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远小于比布比卡因,对心肌传导的阻滞时间也比布比卡因短[5]。Leftant等[6]实验研究发现布比卡因可使小猪窦性心率的QRS波增宽,与罗哌卡因比较有显著差异。本试验中,注射完局麻药后,罗哌卡因组虽起效较慢,但无一例患者出现心率、血压异常,而布比卡因组则有2例患者出现心率、血压明显下降,需同时应用阿托品及麻黄碱方可恢复至正常范围;且从手术的操作刺激引起SBP、HR的变化及静脉追加镇痛药物情况来看,罗哌卡因组麻醉效果明显要强于布比卡因组。I组患者在手术结束过床时几乎均能自已抬头亦说明其对运动神经的阻滞持续时间要比II组短,虽然I组麻醉阻滞后引起患者发音嘶哑程度重于II组,但术后随访均可恢复至麻醉前状态,不引起后遗症,所以还是比较安全的。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甲磺酸罗哌卡因应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具有神经阻滞范围广、麻醉效果强、持续时间长、消退减慢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杜明方,赵素真,樊红,等. 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神经阻滞效果.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8):624625.

[2] Liu BG, Zhuang XL,Li ST ,et al. The effect of ropivacaine on sodiumcurrents in dorsal horn neurons of neonatal rats . Anesth & Analg,2000,90 (5) :10341039.

[3] Santos A C, Arthur G R, Pedesen H, et al. Systemic toxicity ofropivacaine during ouine pregnancy. Anesthesiology,1991,75(1):137141.

[4] 甘树媛,段满林,徐建国,等. 下肢手术患者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 中华麻醉杂志,2005,25(2):147148.

[5] 王宇红.低浓度罗哌卡因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5):427.

[6] Lefrant JY,de La Coussaye JE, Ripart J,et al. The comparative electrophysiologic and hemodynamic effects of a large dose of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in anesthetized piglets.Anesth Analg,2001,93:1598160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抗生素临床应用分析 下一篇:多囊肾病的危害及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