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站现状分析及其加强文化建设的对策

时间:2022-09-21 07:32:01

乡镇文化站现状分析及其加强文化建设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90-01

农村文化作为精神文明的主导力量,如何加强文化建设,这是摆在乡镇文化干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笔者试就蕉城乡镇文化站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如何加强文化建设作以下对策。

1 对蕉城乡镇文化站现状的分析

受市场经济的运转影响,现阶段反映乡镇文化工作中的现象令人堪忧,许多文化站的工作出现了“滑坡”甚至“塌方”的状况,特别是老、少、边、贫困乡镇文化站存在着更多的难处和困境,综合归纳出现的现象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对乡镇文化站产生了很强的冲击力。许多人对事业价值的衡量只以直接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作为准绳,由于文化站工作是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的目的,所经营的是潜移默化的精神产品,不能创造直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而许多基层领导往往把物质文明当硬件,把精神文明当软件,把乡镇文化工作当软件中的软件,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钱紧了扔掉”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领导也有文化工作这一意识,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只有等经济搞上去了,才有条件搞文化。

问题二:财政制度的变革使乡镇文化站经费的来源愈加枯竭。由于现行财政实行各级“包干制”,“断奶”之后的文化站,就只能单纯地依附在乡镇财政之中,一些乡镇在财政的统筹安排中认为:非中心工作不供给,吃“闲饭”的不再养。因而这些不能创造出“实实在在”效益的文化站,被划入“不供养”之列,有的文化站工作人员被充实到创收一线,有的“下海”经商。即使是坚守文化站这一岗位的大多数文化站工作人员也已身兼数职,被抽调抓乡镇中心工作,或者被塞到其他应急性临时机构,而无法顾及文化站工作。

问题三:工作人员名份均无,致使乡镇文化站工作队伍军心不稳。大多数干部在乡镇群众中均被叫站长,从90年代至今我们都在反映,任命文化站长,按国家规定享受股级待遇,至2011年我们还是站里负责人。还有转正前的工龄多次反映没办法补给,再加上文化站许多没有阵地,以至造成很多人员跳槽、离失,最终有的文化站连“牌子”也消失了。

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总体上说,我区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已经摆脱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那种单调、匮乏沉闷的局面,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新气象。它对于活跃乡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综合素质,优化农村文明程度,稳定农村社会秩序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必须因势利导,按照建设文化大市的总体要求,认真引导、组织、规范和发展。根据几年来基层的实践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方向,目前全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要遵循“一保证、两拉动、三到位、四依靠”的基本模式。“一保证”就是人员要保证,文化站需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这是无须多说的,因为这是物质基础嘛!但是,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甚至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不是就一定将文化站办好呢?如果文化人员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文化站的工作是开展不起来的,文化站是办不好的,本人曾考察过蕉南、洪口、霍童、九都、八都,福鼎的秦屿、点头,霞浦的三沙等文化站,考察之后我有所感受,其中有些是徒有虚名并无其实,什么也不干的文化站,有的挂了文化站的牌子,但不干文化站的事,有的文化站设备良好,但景况萧条沉寂,可见人的因素多么重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才是办好文化站的关键,有了这一点,就具备了办好文化站的首要条件。

“两拉动”,即内需拉动、市场拉动。内需拉动就是要抓住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强烈愿望和现实需求,多方面引导和鼓励,多创造机会,积极鼓励动员广大群众走出家庭,登上舞台,既当观众,又当演员,广泛参与各种休闲、娱乐、健体等活动之中,努力实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繁荣、活跃和发展。同时动员和吸引群众能够自己拿出钱来,投入到文化消费领域,享受文化生活乐趣。

市场拉动就是要用群众参与、组织和开展经营性文化活动带来的经济收益,来驱使和吸引更多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支持。对于积极投身文化产业发展的群众更要引导好,发展好。要动员鼓励有实力群众兴办文化活动实体,通过制定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提供扶持、服务;要依托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等文化优势,努力对上、对外争取发展资金,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拓展新路;要有意识的规范和引导区域内从事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人员和演出班子进行有效整合,逐步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拓宽发展空间。

“三到位”即,组织引导到位,基础夯实到位,发展规范到位。组织引导到位。各级组织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满足群众的愿望,切实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作为—项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和满足群众需求的一件大事,把广大群众的各类文化活动引导好、组织好、发展好。

基础夯实到位。在阵地建设上,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政府出一点、上级拉一点、企业单位捐一点以及通过“一事一议”让群众集一点的办法,逐步改善农村文化阵地基础条件。在人才培养上,要把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放在首位,强化农村中小学校师资力量,配齐调优农村中小学校音乐、美术、体育教师队伍;通过城乡交流、对口支援、互助共建等形式,提高乡村文化艺术队伍开展活动能力、演出水准等综合素质;宣传文化等职能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组织各级各类群众文化专业团体和组织,深入乡村进行巡回指导,选送优秀苗子外出深造,依助外力,重点培养。

“四依靠”即,依靠政府“搭舞台”、依靠团体“唱主戏”、依靠骨干“挑大梁”、依靠特色“创品牌”。依靠政府“搭舞台”就是各级组织要紧紧抓住各种重大节庆日等契机,集中组织一些影响较大,牵动力强的大型系列文化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策划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踩街”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尤其是要精心组织好像金涵乡畲族文化村,洪口生态旅游文化村,漳湾龙舟竞赛活动项目,办好体育运动会、各种球类、类赛事等已经形成定式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努力为广大群众搭建更多的参与舞台。

依靠团体“唱主戏”就是全区各级各类的,专业、业余的文化艺术组织和演出班子,要积极开展好诸如“三下乡”“乡间剧场”“文化大集”“主题演出”等活动,有重点、分阶段地掀起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热潮。

依靠骨干“挑大梁”就是要积极组织发动分散在民间的乡土人才和文化活动爱好者、支持者和农村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中小学校教师、学生等骨干力量,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中担当起主力军作用,全方位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利用形形的,大大小小的活动阵地和场所,开展文化大院、露天歌吧、街头舞蹈等文化体育、娱乐休闲活动,努力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3 结束语

总之,如何克服乡镇文化站所面临的困境?怎样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接轨?这些是新时期乡镇文化工作中遇到的新课题。而且即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也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社会性的文化问题,因此,也需要我们广大乡镇文化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只有坚持正确的理论和实践方向,结合各地不同的条件因素,加强文化建设,寻求发展的好方法,那么,蕉城农村文化就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上一篇:《大公报》与《申报》的分析比较 下一篇:提高地方文献参考咨询服务质量的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