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性学习与思品课教学同行

时间:2022-09-21 07:24:39

让探究性学习与思品课教学同行

探究式学习,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的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它是一种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作为政治教师,应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过程中迅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明确自己在新课标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大胆改革教学,让探究性学习与思品课教学同行。

一、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激情

优化问题情境,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思维就显得十分重要。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如在教学《在竞争中和平发展》时,我将近期朝韩之间冲突、西方对伊朗进行制裁等一组视频和图片,通过多媒体将内容系统地展示出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课文知识探究的热情。首先围绕“了解当前的国际竞争”这个主题,通过视频说明目前中国需要适应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要求,认识国际竞争的实质并积极参与,由此才有可能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然后围绕“认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个主题,引出“增强忧患意识”这个主题,让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树立勇于接受挑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本人在教学中深入研究新课标,结合所教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提纲,学生根据探究提纲去研究所学的内容,仔细阅读和分析教材后发现一些疑点问题,共同设计出本课具有代表性的讨论题。例如,在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公民合法获得了经济或物质收益,为什么要纳税呢?这维护了我们公民的合法利益吗?这个问题一石击起千层浪,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最后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仅使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依法纳税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税法的有关法律规定,而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树立了一定的纳税意识。

二、发挥学生主体,进行探究式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通常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材料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讲“我国的环境问题相当严重”时,课前我安排三个小组分别去探究“水污染的原因、现状、危害”“空气质量下降的原因、现状、危害”“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的原因、现状、危害”。学生分头查找资料、收集图片、文字、视频,并做成PPT。学生在完成这些探究任务时,可以利用网络、报刊、书籍来收集整理资料,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

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通过看报、看电视、上网等渠道多看多听新闻,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搜集、摘录、整理时事新闻材料,了解时政和现实问题的内容和背景。在此基础上,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回归教材找出与其相关的原理、观点,运用政治观点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形成文字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材料进行评论和综述。

三、注重课外延伸,完善探究式学习

随着课改的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已成为一种必然,特别是对于思想品德课而言,“课外的事情比课内的事情更重要”。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应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和感受,从中获得知识、能力和真切的感受。

1. 课前走进生活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体验和感受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所以让学生课前对自己真实生活的世界进行有意义的观察分析,有助于学生从中获得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新知。

2. 课后走回生活

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才是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知识必须在实践活动中、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促进主体发展。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上渗透研究性学习,教师还要让学生课后走回生活,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内化知识,增进情感,发展实践能力。

探究式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下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的方式。我们既不能完全否定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接受式教学,也要从真正意义上大胆实施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政治学科中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连云港市灌云县小伊中学)

上一篇: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情感性的渗透 下一篇:素质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