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海南 感悟档案

时间:2022-09-21 06:33:27

感受海南 感悟档案

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前夕,我有幸到海口,参加第一届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档案宣传工作会议。在聆听国家档案局和中国档案杂志领导的讲话,学习兄弟省市档案宣传经验的同时,也感受了海南的独特风情,触摸到了海南的腾飞脉动,并对档案职业有了些许感悟。

一踏上海南的土地,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那扑面而来的椰风海韵、阳光沙滩犹如一股强电流,冲击着你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运动觉。那湾那山,那沙那树,一切都是那么清新,那么美不胜收!循着海岸线,踩着细沙,聆听着不紧不慢的拍岸涛声,一切烦恼与不快,一切成败与得失,一切劳累与倦意,通通都在海浪海波活灵活现的灵动之中没了踪迹。

在纪念海南建省办特区20年之际,海南人提出了打造新时期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岛这一新的发展战略。现在,海南正在挖掘整理五大文化,一是“蓝色迁徙”文化,二是伏波拓疆、冼太抚黎、丘海瑞等标志性历史文化,三是宋氏家族、23年红旗不倒、大特区等近当代文化,四是黎族特色文化,五是生态省、健康岛、海洋大省等景观文化,并打出了“海南精神”旗号,形成了“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拓荒精神,志向远大、胸襟宽阔的“海量精神”,“和合、包容”的移民精神,刚直不阿、凛然正气的海瑞精神,艰苦奋斗、永远向前的红色娘子军精神。海南省档案局领导十分谦虚,在介绍海南档案工作时,称海南建省时间短,档案工作起步晚,档案资源积淀也不厚实。但从对海口档案馆的参观中,明显感觉到海南档案工作的动作大,步子稳,势头好。海南的腾飞指日可待,海南档案工作的明天会更好。

回味几天在海南的所见所闻,生出三点感悟。

感悟一:“冷板凳坐热”与“热板凳坐稳”。

海南岛原为世人眼中的蛮荒之地,经历沧海桑田,终成一方热土。联想事业与人生,对人们常说的板凳冷热话题,有了新的认识。

有人对冷板凳热板凳总结出“三冷三热”。“不管钱物,锅空灶冷,门可罗雀,心清意冷,上下奔波,化缘遇冷”为“三冷”。“一呼百应,炙手可热;门庭若市,非凡闹热;有请有送,情切耳热”为“三热”。

把冷板凳坐热,把热板凳坐稳都是本事。冷板凳坐热,就必须耐得住寂寞,磨炼心智,积极进取,争创特色,有声有色;把热板凳坐稳就必须一片丹心,一腔热忱,稳住心智,戒住浮躁,找得到“北”。

在武汉市东西湖区石榴红村,我见过一位把冷板凳坐热,把热板凳坐稳的档案员雷利芬。她说,2005年接手档案工作时不知如何下手。在档案员的位置一坐就是3年,每天晚上10点后整档案,整理出了535卷档案,并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现在,石榴红村成了“全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原来的档案员雷利芬被破格提升为村里二把手,分管的事多了,但管档案的事依然兼着。她的想法是,管档案为她的履新助了一臂之力,对她今天当好二把手的帮助也蛮大。比如查各家房产面积,以前动辄专班,浩浩荡荡,费时又费力,弄不好,就背“麻诈”之名。现在遇到这事,直接查档案,看电脑,又准又快,村民也没异议。

感悟二:在琐碎中享受快乐。

会议期间,几个有基层档案工作经历的朋友告诉我,基层档案工作是“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整理档案是一项细致、严谨而又琐碎、磨人的工作。“远看是个整破烂的,近看是个搞档案的”,正是档案人对工作琐碎的自我调侃。

面对绕不过去的琐碎,我们经常不知所措。的确,生活本来就是这些琐碎堆积而成的,解决了一个琐碎,还有更多的琐碎。琐碎的存在,意味着生活的继续。既然生活就是这样,我们何不试着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放慢自己的脚步,变换一下角度看待琐碎,适应琐碎?

喝杯咖啡是享受,看本好书是享受,琐碎地工作着也应当是种享受。衡量自己过得怎么样,只须看看自己对琐碎快乐的感觉度如何。在琐碎中感觉到了快乐,那说明你已经在享受生活并享受琐碎。在琐碎中感觉不到快乐,那说明你还没有走出心灵挣扎的阶段。

面对琐碎,享受琐碎,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态度,而不幸的人则一生与之无缘。

感悟三:有奉献必有索取,有索取定要奉献。

在海南的海湾,海浪与海滩的互动共赢给我醍醐灌顶:海浪的奉献,成就了海滩的洁白与细腻;也正是因为有了海滩的回报,才形成了海浪的湛蓝与浩瀚。

作为社会一员,要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应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取得自己的生计所需,否则人类的生存平衡容易打乱。只奉献,不索取,作为平常之人纵是鞠躬尽瘁,别人所得仍然有限。而这有限的所得容易麻醉受益人的心智。生物法则表明,一旦养成只获得不付出的习性,人的生存技能就日益消失,发展空间会日益萎缩。这种看似对他人的付出,其实是对他人的加害。而对于那些奉献者而言,不仅特孤独,而且有种说不出的悲哀。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共存守恒的时空领域,有人得到,就有人付出。只索取不奉献的事,这世上原本就不可能有。既要奉献我们的力所能及,也应得到我们的生计所需。当然,对社会群体而言,还是要提倡奉献,但应有度。人人奉献高于索取,这是中国文化的真谛,这样的人际关系才和谐,这样的社会才有更大的发展动力。

上一篇:桐乡档案馆:行走在名人档案的征集途中 下一篇:庚帖、喜课与民间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