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动积极性入手上好小学科学课

时间:2022-09-21 06:15:19

从调动积极性入手上好小学科学课

摘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合作学习精神。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调动积极性;上好;小学科学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60-01

科学学习是一项积极主动的过程,要让学生们自己实践、动手、动脑,体验生活中的乐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活动中,用心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合作学习精神。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另外,科学课程也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空间,使他们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深深地体验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所以他们就能够在科学课上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好小学科学课呢?

一、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传统的课堂,“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闷课的主要特征是:课堂气氛沉闷,老师照本宣课,学生昏昏欲睡,思想呆滞,课堂无欢声笑语。其结果是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思维的发展。如何打破这种沉闷的气氛呢?陶行知先生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捕捉课堂上生成的教育资源,使孩子们能生动,活泼的学习,心理就能得到正确的暗示。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感悟。“教师的职责已经不是传递知识,而是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科学课上,在缺资料的情况下,我们的老师在行动,在不断的认知,实践总结,提高的过程中,老师的观念在变。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课堂已经不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传递过程。教与学的过程逐渐 师生双方共同向智慧挑战的活动:一是向人类智慧挑战。那些凝结在书本上的知识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教材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是人类生命活动中智慧结晶的一种载体。二是向自己的智慧挑战,学习不在是单纯的被动接受,而是一种充满思想,充满情感,充满智慧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体验,自己的理解。能动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个性化的理解。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这种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过程中会逐渐充分地体现出来,在这样的课堂生活里,知识的学习不在仅仅属于认知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增长的过程又是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体现了教与学的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

二、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上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少年儿童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凡事应从他们抓起。创新意识是学生学习进步的一种动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就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氛围。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因此,教师应成为创新教育的领头人。

“在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时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一个人的创新意识与他的兴趣,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紧密关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强化其创新意识,而兴趣在认识活动中起着方向和动力的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列举贴近实际生动的例证。通过演示实验,课件,展示实物模型,讲解科技小史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阔学生的眼界。使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因为实验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参与水平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在课堂上,学生感到“人人平等,共同合作”完成实验要求的内容,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所以在课堂上他们敢想,敢说,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老师,同学不同的看法。不怕说错,做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时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从而产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情绪和心境,愉快地、主动地与人交谈讨论,合作学习。

四、要构建轻松的课堂氛围

“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识需要上到情感需要。使教师的工作动机由职业求生本能上到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活动有着重要意义。爱是教师育人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人曾以“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为题对4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27个项目中“热爱学生”一项为学生首选。占被调查学生的96.88%。这充分说明对教师爱的渴求。只有心中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才可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需要保持积极的关注。教师对学生多一份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指责。尊重和信任是师生情感的桥梁。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好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好的生成。让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多进行隐性设计。让预设为生成服务。真正作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显赫上。在预设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的火花,使“预设”与“生成”共同成长。让学生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自然生长。

上一篇:积极有效巧引导 慧眼灵心悟文本 下一篇:由校长拾垃圾引发的思考